長春嶺鎮

長春嶺鎮

長春嶺鎮地處吉林省扶餘市西北部,南與大林子鎮弓棚子鎮接壤,東與伊家店鄉相鄰,西與三駿鄉接壤,而北面隔松花江黑龍江肇源縣相望。全鎮面積300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人口528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87人,鎮區人口6743人。鎮政府駐地長春嶺鎮商業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春嶺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扶餘市
  • 下轄地區:1個街道,3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長春嶺鎮商業街
  • 電話區號:0438
  • 郵政區碼:131222
  • 地理位置:扶餘市西北部
  • 面積:300平方千米
  • 人口:52896人
  • 車牌代碼:吉J
簡介,行政區劃,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旅遊資源,

簡介

長春嶺鎮位於吉林省扶餘市西北部,南與大林子鎮弓棚子鎮接壤,東與伊家店鄉相鄰,西與三駿鄉接壤,而北面隔松花江與黑龍江省肇源縣相望。此地原為獵區,滿族人獵前要祭神,以土堆,土嶺為神牆,上面豎桿子,長春系滿語口語音變,灑酒祭天之意。清光緒末年建城垣,設四門,民國年間立商會,置保全團,日偽時期設警察署。解放後一直為行政區劃鎮。新建省道哈松公路必經之地!

行政區劃

長春嶺鎮面積300平方千米。人口528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87人,鎮區人口6743人。鎮政府駐長春嶺。轄長豐村、錢糧村、長興村、福春村、李家村、六家子村、二道村、新發村、東長發村、西長發村、長嶺村、長青村等31個行政村,1個街道。

新農村建設

自建設新農村工程啟動以來,長春嶺鎮黨委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為核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切入點,突出抓好班子建設、示範帶動、產業發展和村容整治等幾項重點工作,使全鎮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抓班子,強化建設責任。為推動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目標的落實,長春嶺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任組長、一名副鎮長專門抓、各涉農站、辦、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全鎮新農村建設特別是示範村建設的指導。進一步加強村支兩委班子建設,不斷增強服務民眾的能力,配齊配強了村級領導班子,積極發揮村支兩委委員的作用,激發了村幹部的工作熱情。2008年7月,該鎮還組織了各村書記到前郭縣的查乾花鎮烏蘭圖嘎鎮和扶餘縣的新萬發鎮新農村及弓棚子鎮的雙勝村參觀考察,使他們既增長了見識,又增強了建設自己家園的責任意識。在強有力的班子帶領下,該鎮各村建設新農村熱情高漲,先後有6個村籌集資金100餘萬元,啟動了道路硬化、水利維修、農網改造、有線電視聯網、開通程控電話等項目。
抓示範,培育建設典型。為了樹立新農村建設典型,長春嶺鎮確定了長青、長豐、六家子、石橋、茂山5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並各加派一名工作隊員,負責對示範村建設的規劃、指導和協調。長春嶺鎮採取將涉農項目、資金進行“捆綁”,集中投向各示範村的做法,按照“渠道不變、職責不變、功能不變”的原則,對示範村進行幫扶。據統計,一年多來,5個示範村共投入資金50多萬元。在各示範村的帶動下,全鎮建設新農村熱情進一步高漲。抓產業,夯實建設基礎。

經濟發展

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增強新農村建設能力,長春嶺鎮重點培育優質水稻、養殖和勞務輸出等三大支柱產業。2008年,長春嶺鎮發展優質稻5100畝,占稻田總面積的80%;養殖生豬1萬多頭,雞、鴨、鵝12萬隻。他們還通過尋找訂單,爭取資金打抗旱井等形式,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避災農業和效益農業,2007年新打抗旱井166藥材、紅辣椒、蔬菜等高效作物發展到280公頃;綠豆香瓜葵花等傳統優勢農作物總產量達到3萬噸。通過加大宣傳,積極組織,內引外聯,長春嶺鎮已累計輸出5860人,實現勞務收入6000多萬元。為使長春嶺鎮的農產品就地轉化,長春嶺鎮通過招商引資等形式擴大改造了鎮酒廠的生產規模,使白酒年產100噸。建起日加工能力為500噸的葵花加工生產線、日加工150張細木板的木材加工生產線和日加工100扇葦簾的葦編廠,有力地促進了全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近幾年來,鎮內大力發展經濟,先後成立了廣瑞購物商場、溫州服裝批發城、萬福來超市、天天樂購超市、衣世界購物廣場等大型商業購物場所。
紅辣椒紅辣椒

社會事業

抓整治,最佳化民居環境。為了改善人居環境,長春嶺鎮以村屯整治為契機,積極拓寬籌資渠道,採取“財政投一點,後盾單位幫一點,民眾出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近200萬元,硬化通村道路8公里,栽植松柏樹2500餘棵,安裝路燈200餘盞。規範、治理了臨街店鋪和個體流動商販,使小城鎮面貌明顯改觀,拉動了長春嶺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積極發動民眾投工投勞4000多個,共清理柴草569處,清理糞堆垃圾400餘處,挖排水溝6500延長米,建立垃圾點65個,柴草堆放場56個。長青村投入資金60餘萬元,挖排水溝2800餘米,徹底解決了全村排水難的問題。兩側排水溝邊均載植松柏樹,道路兩邊安裝路燈,大大美化、亮化了環境。

旅遊資源

萬善石橋位於長春嶺鎮西9公里石橋鄉的石橋村東頭,是連線扶三北線的交通要道,橫跨夾津溝子。夾津溝子北通松花江,南達集廠、南天門等地。每遇雨水增多,溝水上漲,水流湍急,雖有木橋,但往往坍塌,不能經久,故行者苦之。當地民眾紛紛上疏,促使縣衙提倡“募集善資,修築石橋”。建萬善石橋始於民國元年(1912年),由長春嶺慈善會吳老常、石老洪等,鼓勵當地一批僧人四出化緣,化緣遠至魯、晉、冀、豫四省,他們的口詞是:修橋行善,不修今日修來世。他們的行動感到了各地的官商富戶乃至窮人,多則捐資幾千吊,少則幾吊,共募集資金一百六十四萬四千六百五十二吊八百文。建橋的石料從吉林市郊阿什哈達採購,經由松花江運到扶餘,再用大車運至建築工地。萬善石橋建成於民國十年(1921年),是吉林省內最早的一座公路石橋。
萬善石橋萬善石橋
建築特點
萬善石橋是三孔拱式,橋身用青色和淡黃色花崗岩石條築成,全長40.1米,寬4.1米,高7.7米;三個橋孔,中間的較大,寬6.1米,高6.3米;左右兩孔尺寸相同,寬5.4米,高4.7米;橋墩入水處最深為11米,最淺為9米;橋身兩邊裝有雕欄石柱,各為23根,柱高82厘米,間寬1.45米。三個橋孔設計適度,既能減輕橋身重量,節省材料,又能分洪緩流,有助於橋身的堅固。萬善石橋墩成船底形,迎水面鑿成分水尖,起到抗禦洪水,保護橋墩的作用。三個橋孔呈蓮花瓣形,其邊緣上雕襯以荷葉圖形,兩邊連續紋飾。中間橋孔上方正中雕嵌噴水狀龍頭,顯得美觀別致,獨具一格。橋身南面上部鐫有“天地同體、萬善石橋”八個字,北面上部鐫有“流芳百代”四個大字。橋身兩端豎立的回柱頂上,各雕一隻目視前方,神態活潑的小石獅。
萬善石橋萬善石橋
竣工及後世修繕
石橋竣工的那天,是民國十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日,舉行了隆重慶祝儀式,通知各位善士,踏橋觀賞,並唱戲5天以示慶賀。為留作紀念,將建橋工程經過、規模、花費款項和募資50吊以上者之名字鐫刻於6塊石碑之上(其中工程碑兩塊),立放在橋酉端北側的一座重檐碑樓內,以垂永遠。今碑樓已坍塌,石碑散失無存。橋柱上的石獅毀於1966年“破四舊”運動中。1966年8月,一場大暴雨,洪水暴溢,石橋東端橋台被沖毀。為了增加泄洪能力,保護石橋,不被再次沖壞,在當年修復石橋的同時,又在該橋東端不遠處另建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橋長43.34米,5個孔,淨跨7.5米,橋面淨寬9米,雙柱式橋墩,重力式橋台,載重標準汽車為13噸、托車60噸。此橋修建後增加了泄洪能力,減輕了洪水對石橋的衝擊。後來,這座石橋受到了省文物部門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