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方形圈足
- 類別:陶瓷術語
長方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
長方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形態特徵多為長方器、扁方瓶、扁方壁瓶、葫蘆式小瓶的足式。歷史淵源各代都有製作,清代最為流行。...
永樂扁腹綬帶葫蘆瓶,又稱“抱月瓶”、“寶月瓶”,洪武御窯開燒,見有青花器。此器呈葫蘆狀,上部為圓形,下部為扁圓形,器兩側置對稱綬帶耳,長方形圈足。通體青花為飾,上部飾纏枝花卉紋,腹部繪寶相花,外環以卷草紋。說明 永樂青花造型一反元代的厚重、雄健,趨於清新、流麗、端莊,器型在圓渾而柔和的...
壺圓口,短頸,扁圓腹,長方形圈足,肩部飾銅鎏金雙獸耳。壺身用銅鎏金鏨花蔓草紋將腹部界成排列規律的長方格,格內以藍色琺瑯釉為地,掐飾紅色菊花錦紋。足內鐫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此器胎壁厚重,金工富麗,掐絲嚴謹工整。引人注目的是,金光燦爛的銅鎏金鏨花工藝與多彩的掐絲琺瑯工藝錯落有致地排列組合,...
清光緒款窯變釉貫耳瓶 清光緒款窯變釉貫耳瓶為清朝文物,現收藏於九江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此展品“亞”字形直口、溜肩、長方形圈足。肩部堆塑雙貫耳,腹部模印桃紋。底部無釉。底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寬15.3厘米、口徑15厘米、重11.5 公斤,1977年中山國王墓出土。有蓋,侈口,短頸,圓弧肩,扁身,平底,長方形圈足。壺身扁平,抹角成桃形邊,左右兩則呈圓形,肩部各有一獸面銜環。蓋面等距立置三個環形鈕。出土時壺內液體雖也清澈透明,但呈淺翡翠色,還聞到濃郁的酒香氣味,經化驗證明壺內裝的是酒。
漢銅鉀是漢代青銅器,1966年出土於泰安角峪紙房水庫,現收藏於泰安市博物館。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高26.1厘米,腹徑14.5-28.7厘米,口徑8.7厘米。1966年泰安角峪紙房水庫出土。壺蓋微凸,上飾一環鈕。器口微侈,短束頸,寬圓肩,肩部雙環耳,扁橢圓形腹,長方形圈足。器蓋上飾柿蒂紋,腹部飾對稱花葉紋。
錯銀鎏金壺,戰國時期楚國青銅盛器。上世紀70年代在安徽巢湖湖濱出土,土埋水浸歷時兩千餘年,仍然閃耀著奪目的金輝。這是一件放射異彩的楚器精品,世所少見,有著重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簡介 該壺通高28.5厘米 。造型特徵為扁圓形,直筒頸,圓口有蓋,蓋正中置固定半環形鈕。肩部有對稱的銜環,底為長方形圈足...
西漢豹紋大扁壺 西漢豹紋大扁壺,出土地點荊州鳳凰山168號墓出土,所屬年代西漢。藏品介紹 西漢豹紋大扁壺,該器身偏平,長方形口,扁腹,長方形圈足,肩上飾兩個對稱銅鋪花。器內髹紅漆,器表黑漆為地,繪有七豹,其間繪鳥紋、雲紋、圓圈紋。
明萬曆乙未年鎗金彩漆雲龍荷塘紋漆盒是明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長33.5厘米 寬18.5厘米 高16.5厘米 木胎髹漆。長方形委角,子母口,長方形圈足。蓋面為紅色漆地,上描黑色錦紋,錦紋內鎗金卐字,主體紋飾為二龍戲珠,花紋細部以金線勾勒。蓋壁四周及盒身為黑色漆地,上填...
下設長方形矮圈足,縱向兩側各一缺口。腹兩側鏤雕爬行的鼉和舉首、吐舌、揚尾的龍,其間點綴魚狀動物和虺。此器造型奇異,在青銅器中僅此一例,鼉紋似揚子鱷,在青銅器紋飾中也極為罕見。10.尊——這是一種大口酒器,大都頸微縮、凸肚、平底。宴會和通常待客都用。古人說“決勝於樽(尊)俎之間”,就是與...
仲義父盨青銅器全形拓本是晚清全形拓本,年月不詳。裱軸全三紙,上下紙無拓片。中紙拓片器高18.2厘米,寬29.6厘米;銘高11.9厘米,寬6厘米;蓋銘高11.9厘米,寬6厘米。立軸裝。(1888)夏,出土於,同出者有鬲四簋二。此盨橢方形,斂口鼓腹,兩獸首耳,矩形蓋鈕,長方形圈足。每邊中部有「 」形...
器身兩邊有四糸,下有長方形圈足。蓋面作龍的驅體與前端龍首接連,兩側襯以旋渦紋和雲紋。觥身兩側裝飾鼉紋和夔紋。龍紋觥形制異常,在青銅器中是孤例。鼉紋象揚子鱷,在青銅器上也是很罕見的。器物造型奇巧逼真,裝飾圖案華麗精美。此器出土後,被稱為全國孤品,被譽為國寶,先後出國展覽十餘次。此器已載入...
簠(M4),近長方形,侈口,斜壁,長方形圈足。壁飾豎向瓦楞紋及夔龍紋。兩端有耳,一側系鈴。蓋身形態近同。是考古發現的此類器中第一件西周早期器。犧尊 犧尊(M4),似鹿,有爪有翼,體飾雲雷紋襯底淺浮雕的龍紋母題紋樣,形態逼真。更重要的是,青銅器上發現了包括“戶”“亞羌”“父丁”“史母庚”...
長方形蓋,蓋冠侈張,蓋邊四面各有一個獸首形卡扣,壺作長方形侈口,長頸、斜肩、橢方形鼓腹,長方形圈足,臀承托全器,壺頸兩側攀緣華冠回首的龍形,用作器耳,並套有銜環。蓋飾透雕的龍形,頸、肩及圈足均雙勾龍紋,此壺造型奇巧,體形雄偉,裝飾華麗,鑄造精湛。青銅時代第一大鼎——后母戊方鼎(原...
應侯爯盨出土於M84(中型墓)中。該盨上有子口器蓋,隆頂近平。沿蓋頂周邊分布四個底部相連的曲尺形支足。器口呈圓角長方形,直口,方唇,腹壁較直,兩側有一對龍首形耳,耳下附有垂珥。底部近下,圓角長方形圈足上有一周鏤孔,形制較為獨特。盨該的口緣與蓋緣各飾兩組以細線雷紋襯地的長尾垂冠鳳鳥紋。
明扁壺藏於嘉定博物館主館,高15.9厘米,口徑5厘米,青銅扁壺,為盛酒器,亦可盛水。盤口,溜肩,肩部飾對稱象首銜環耳,壺身呈扁圓形,長方形圈足,壺身飾一幾何紋、卷草紋對稱精緻,有遊牧民族的風格。清之璠款淺浮雕桃花筆筒 清之璠款淺浮雕桃花筆筒藏於嘉定竹刻博物館,高15.7厘米,口徑13.4厘米,一畫...
其中,簠近長方形,侈口,斜壁,長方形圈足。壁飾豎向瓦楞紋及夔龍紋。兩端有耳,一側系鈴。蓋身形態近同。是考古發現的此類器中第一件西周早期器。犧尊,似鹿,有爪有翼,體飾雲雷紋襯底淺浮雕的龍紋母題紋樣,形態逼真。更重要的是,青銅器上發現了包括戶、亞羌、父丁、史母庚等26組銘文及符號。總體而言...
平底,長方形高圈足微外張,圈足四面中間各有一缺口。器體四面中部、四隅和圈足的相應部位均有突起的扉棱,長邊兩側各有七個方形槽和七個尖形槽。口下兩面正中各有一個突起的犧首,犧首兩側飾小鳥紋。兩長邊腹中部各飾一個大獸面紋,以扉棱為鼻,圓眼突出,小耳彎角,闊口。口兩側飾龍、鳥各一,兩端又...
在介紹中說它是“扁體長方形高圈足。前有流,插子器的中腹為龍形,後為龍形。腹飾大鳥紋,圈足飾波曲紋,間飾似雲紋。此器造型獨特,紋飾新奇流暢。一改西周時期造型及紋飾風格。《中原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與同化》中有這樣一段論述:中原地區是夏、商、周三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一時期邊陲的蠻、...
平底,長方形直圈足,足下無缺口,上部有半圓形穿。圈足內懸掛著一個銅鈴,內有圓柱狀長舌,用手搖之,可發出清脆悅耳之聲。研究價值 湯家墩遺址對研究江淮地區商周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獸面紋青銅方彝的發現,說明湯家墩上的先民們有了較為固定的居住場所和自己的鑄銅作坊,掌握具備了冶煉、製造青銅器的技術和能力,...
商龍紋兕觥,通高19厘米,長44厘米,寬13.4厘米,盛酒器。全形如牛角般,前端為龍首形,昂首翹鼻,口微張,利齒畢露,雙目圓鼓,雙角粗壯,圓鈍,面貌猙獰。後端截平,背有弧曲形長蓋,蓋上置傘帽形紐。器身口沿外附有貫耳兩對,下有長方形矮圈足,放置穩定。此兕觥遍飾華麗精美的圖案,蓋面為逶迤的...
器沿有四個系鈕,長方形矮圈足。蓋上裝飾有蜿蜒的龍體,與器之龍首渾然一體。此器物造型奇特,在青銅器中僅此一例,鼉紋似揚子鱷,在青銅器紋飾中也極為罕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銅珍品。該枚銀幣雖然與青銅器金銀幣(第3組)全套的設計風格比較統一,設計上更多倚重刻畫青銅器外形的特點,畫面中的元素極其簡單...
器身口沿外附有兩對貫耳,用來把龍形觥吊起加熱酒,另一端沒有封口是用來散水蒸氣的.器物底部有長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穩,整體如一停泊的龍舟,造型獨特,獨具風采。器身遍飾華麗精美的圖案,蓋面為逶迤的龍身,與器物前端的龍頭相銜接,兩側襯以漩渦紋和雲紋。此外,在器身的兩側發現飾有鼉(tuó)紋和夔龍...
宋朝銅壺 宋朝銅壺是宋朝的文物。文物特徵 長方口,無蓋,口沿內折,長頸微侈。頸無紋飾。雙獸耳,深腹下垂,腹與圈足飾蟠虺紋。長方形高圈足外撇 。
宋銅壺 宋銅壺是宋朝的文物。文物特徵 長方口,無蓋,口沿內折,長頸微侈。頸無紋飾。雙獸耳,深腹下垂,腹與圈足飾蟠虺紋。長方形高圈足外撇 。
墓室內中部縱向立一列三根高1.15米的窄石條作柱,柱下部墊一與墓室等長的長方形石條,柱上部各托以方形石塊為斗,斗上承托縱梁,樑上橫鋪石板為墓頂。石柱將墓室隔成東、西兩棺室,由石柱間隙處相通。棺室長寬均2.55米,高1.54米。東棺室寬1.45米,西棺室寬0.95米。文物遺存 綜述 東門裡壁畫墓未...
青銅簠(fǔ)簠是古人盛放稷、粱、黍、稻的方形器皿,文獻中又稱“瑚”或“胡”。背景介紹 早在4000年之前,中國的冶銅技術就已相當精良。殷、周時期是青銅器的極盛時代。此時期的兵器、日用品及裝飾品之類,無不以青銅為主。研究 青銅簠是先秦時期主要的青銅禮器之一,青銅禮器組合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
西周青銅盠方彝西周時期盛酒器,陝西省眉縣出土。盠方彝為長方形、圈足、頂式器蓋,象鼻雙耳,內鑄銘文106字。彝身鑄滿文飾,以夔龍紋為主題文飾,對稱裝飾,中間有圓形渦紋,器身角面以三層文飾裝飾,上下兩層為夔龍紋兩個一組裝飾,中間層與蓋主紋相同。蓋為四坡頂,鑄有扉棱為脊。整器莊重規範。彝是青銅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