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永樂扁腹綬帶葫蘆瓶,又稱“抱月瓶”、“寶月瓶”,洪武御窯開燒,見有青花器。此器呈葫蘆狀,上部為圓形,下部為扁圓形,器兩側置對稱綬帶耳,長方形圈足。通體青花為飾,上部飾纏枝花卉紋,腹部繪寶相花,外環以卷草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 年代:明朝永樂年間
  • 別稱:“抱月瓶”、“寶月瓶”
  • 特點:清新、流麗、端莊
說明,歷史淵源,永樂青花的特徵及鑑定要點,

說明

永樂青花造型一反元代的厚重、雄健,趨於清新、流麗、端莊,器型在圓渾而柔和的曲體描述之下,厚胎有一種豐腴之美的綽約風姿,充滿皇家氣派的凝重與莊嚴。
明代各朝的青花料的發色,有呈色鮮艷的進口料和呈色灰暗的國產料,傳說永樂青料,除少數用於人物畫面的淡雅的國產青料外,大部分是鄭和下西洋從伊斯蘭帶回的蘇泥勃青料。因含高鐵低錳,在造當的火候,可燒出藍玉石一樣的鮮艷色澤。由於出現黑疵斑點,呈星狀點滴暈。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迎光側視,或用手撫摸,有凹凸不平之感。與濃郁的青藍色相映,由於釉層肥厚,致使青花深沉含蓄,永樂釉色的特徵,即底釉白中閃青,色澤滋潤、勻淨,青花濃重艷麗,自然暈散,後世青花無法比擬之。
明人不擅兩宋詞情,然永樂青花,卻有歐陽修“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豪放與沉著之致。

歷史淵源

明永樂青花綬帶葫蘆扁瓶為湖南省文物總店的鎮店之寶,瓶為葫蘆形,上部小體為圓形,下部大體為扁圓形,圈足淺矮,方中見圓,頸至肩部兩側各飾一對稱綬帶耳,耳側面為如意形。通體以蘇泥勃青料繪青花紋飾,口沿下飾纏枝花紋,扁圓體兩面各飾一輪花,邊際均環以纏枝葉紋,耳飾折枝花紋。紋飾規矩而明快,青花色調青翠艷麗,濃深處深入胎骨,胎色潔白,胎質細膩潤滑,釉面青白、肥厚、細潤、勻淨,無論從造型、胎釉還是裝飾上,此器可謂永樂青花瓷中的佳器。
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湖南省文物總店負責人郭學仁介紹說,綬帶葫蘆扁瓶又稱“抱月瓶”或“寶月瓶”,明代洪武御窯廠燒制,其造型和紋樣取自波斯金銀器,較為奇特。永樂時期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中國與西域國家的交往十分頻繁,大量向西域國家出口具有波斯裝飾風格的青花瓷。此瓶紋飾細密而嚴謹,製作精緻,為明永樂時期御製佳器。在2006年北京的一次拍賣中,也有一件同樣的葫蘆扁瓶,成交價為1540萬元。
“其實這個綬帶葫蘆扁瓶一開始並沒受到關注。”郭學仁說,此瓶是廣東惠陽藏家並醫師呂志強藏品,轉讓本店原因是其開個體門診資金不足,轉讓時間1994年3月23日本瓶價一萬四千元,追溯淵源,賣家資料登記在案,因為之前並不全面了解綬帶葫蘆扁瓶收藏價值,所以一直放在庫房裡。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文物局資深鑑定專家到達湖南,一眼發現了庫房櫃頂的綬帶葫蘆扁瓶,它才得以受到重視,成為鎮店之寶。而到目前為止,這個綬帶葫蘆扁瓶僅在十餘年前公開展示過一次,然後一直密藏庫房未曾露面。

永樂青花的特徵及鑑定要點

一般說來,永樂圈足矮淺,由於胎土淘煉精細,白沙底溫潤細密,有足牆內直外坡,有時偶見有小塊鐵色斑點,呈糯米粉狀,摸之細膩滑潤。也有施釉底,釉底白釉勻淨,釉薄處泛黃色,厚處呈漿白色或閃青色,有些底釉開有細片紋。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紋;細瓷底足平切,足跟較窄。琢器器足大多是邊棱狀,即削切痕明顯。圈足露胎處泛火石紅,足內牆多泛黃斑。永樂的胎體比較輕薄,修胎工整,器物腹部的胎體接痕處不明顯。
在用料上,永樂青花主要用“蘇麻離青”鈷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青花發色濃艷,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由於採用了“蘇麻離青”料這種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青花料,在適當的火候下就能燒出濃艷的青藍色,不過由於青花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燒成部分留下黑疵斑點,一條紋理中常見的鈷鐵結合晶斑,濃重處凝聚為黑色錫光。也有將進口料和國產料相結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國產料繪雲水,濃色進口料繪游龍,使色澤對比鮮明,凸現主題。在傳世品中,也有不帶鐵鏽斑黑斑的,青花色澤極為幽雅美麗的瓷器,其實用的青花料還難以確定,估計是淘洗純度較高國產鈷料或進口國產混合料。
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明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 明永樂
永樂時期的釉面以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淨為主要特徵,絕無橘皮釉紋。就青花瓷器的釉面而論,永樂瓷器的釉面青白程度較元代有所減弱,釉面青白為整個明代傳統燒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摻有草木灰,並用木柴燒,所以會產生這種效果。現代瓷器的釉面成分及燒造工藝都與明代不同,因此釉面無此青白色。
永樂青花瓷一般無款識,只有極少數有“永樂年制”的年款。但從明正德年開始,就出現了仿永樂窯器款。其後,嘉靖、萬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現。歷代仿款有青花寫款、陰文刻款、陽文刻款三種字型;字型和寫法也不一樣。款的外圍常飾花瓣形圖案,線條硬直欠流暢,也有的圍以單圈。所以凡以四字楷書或六字款寫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後代仿品。
永樂的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圖畫花紋多為雙鉤填色,繪筆用小筆觸,往往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青花紋飾的線條中常有鈷鐵的結晶斑,這是由於鈷料研磨不細所致。器物上構圖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其紋飾無論是粗筆寫意還是細筆描摹,均給人以清秀之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時已不見洪武朝所盛行的以扁菊花為主題的紋飾圖案了,這在斷代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提示。
仿品瓷胎厚薄均勻,而真品較薄,迎光可看見釉面有不均勻現象;永樂青花壓手杯為歷代所仿,明萬曆時所仿的產品青花色艷而不濃艷,且器型略大於真品;清康熙、雍正時所仿的產品酷似真品,然而在胎釉上仍然帶有清代的風格;清同治、光緒時所仿的產品器型就要比永樂的大得多,並且胎體厚重,紋飾也比較粗糙。近現代的仿偽品往往忽略了其器足之外的一道貼地凸線。
清代雍正、乾隆時期所仿的器物,青料中鐵鏽點色澤較淡,為黃褐色,浮於釉面而不沉著入里,這點在實物鑑定中也是需要注意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