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相傳當地一官勤政愛民,死後百姓在此修廟紀念,故名長官廟。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由甘肅省
華池縣水泛區劃歸吳旗縣三區(水泛區)二鄉。
1958年,與杜大岔鄉合併,成立長官廟公社。
1984年,改設鄉。
2009年8月,改設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轄長官廟、齊橋、陽灣、高灣、李溝、黃岔、三陽嘴、梁岔、清涼寺、白溝、陽台、南溝12個行政村;下設7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長官廟鎮下轄7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長官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官廟鎮地處
吳起縣西南部,東南與
白豹鎮相接,西南與
甘肅省華池縣接壤,北靠
廟溝鄉,東北與吳起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0千米,總面積24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長官廟鎮地處
白于山南側低山樑狀丘陵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最高山嶺海拔1710米,最低河谷地帶海拔1318米。
氣候特徵
長官廟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旱澇相間,秋季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8.0℃,極端最低氣溫-25.1℃,極端最高氣溫37.1℃。無霜期14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414.2毫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轄區總人口67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22人,城鎮化率25.6%。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473人,占51.58%;女性3260人,占48.42%;18歲以下1683人,占25.0%;18—60歲4040人,占60.0%;60歲以上1010人,占15.0%。2011年,長官廟鎮人口出生率5.26‰,人口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長率1.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8人。
截至2018年,長官廟鎮戶籍人口650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長官廟鎮財政總收入538萬元,比上年增長8.5%。地方稅收400多萬元。
2011年,長官廟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282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長官廟鎮農業總產值3945萬元,比上年增長18.2%。農業耕地面積1.8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0.5萬畝,林地面積43.8萬畝。糧食作物以秋糧、薯類為主。2011年,長官廟鎮糧食生產4786噸,其中穀物1717噸,玉米1638噸,薯類產量143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豆類、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長官廟鎮豆類種植面積1421畝,產量11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98畝,產量92噸;蔬菜種植面積1870畝,產量4937噸。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累計造林3.3萬畝,其中防護林3.3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萬株,林木覆蓋率40%。2011年,長官廟鎮水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776.5噸,其中蘋果690噸、梨22噸、葡萄2噸、桃1噸、杏0.5噸,其他水果61噸。
長官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長官廟鎮生豬飼養量6641頭,年末存欄2111頭;牛飼養量261頭,年末存欄201頭;羊飼養量9577隻,年末存欄5974隻;家禽飼養量2.1萬羽,年末存欄1.2萬羽。2011年,長官廟鎮生產肉類408.3噸,其中豬肉317噸,牛肉7噸,羊肉63噸,禽肉15噸;禽蛋84噸。
第二產業
2018年,長官廟鎮有工業企業7個。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有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0.8萬份(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612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6%;行動電話用戶1200戶,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
2018年,長官廟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個。
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新修吳起一長官廟三級柏油路24千米,長官廟一李溝四級柏油路25千米。拓寬改造鎮村生產生活道路78千米,修復水毀道路46千米,新建、改造橋涵5座。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8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1萬餘冊。數字電影進村12次,剪紙、刺繡、繪圖等農民民間藝術採集130份。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210人,專任教師12人;國小1所,在校生520人,專任教師4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有鄉鎮醫院1個,村衛生室12個,病床30張。各類藥店3個。專業衛生人員8人,鄉村醫生12人。
2011年,長官廟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全鎮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180人,參合率99.3%。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官廟鎮有學校體育場地1個,文化活動廣場2個,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