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漾濞彝族自治縣 (市、區) 富恆鄉 (鎮),地處 鄉(鎮) 邊,距 鄉(鎮)政府所在地0 公里,到鄉(鎮)道路為 路,交通方便(不方便),距縣(市、區) 公里。東鄰 ,南鄰 ,西鄰 ,北鄰 。轄 、 、等13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536 戶,有鄉村人口2198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98 人,勞動力 1705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862 人。
全村國土
面積 123.8 平方公里,海拔 2000 米,年平均氣溫 17 ℃,年降水量 133 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烤菸、核桃、雜糧、水稻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4836.7 畝,人均耕地 2.3 畝,林地 838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62.0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5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林業\農業畜牧業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836.7 畝(其中:田438.7 畝,地 4398 畝),人均耕地 2.3 畝,主要種植 等作物;擁有林地 838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6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39 畝,主要種植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5 畝,其中養殖面積 0 畝;草地 0 畝;荒山荒地 3050 畝,其他面積 2302 畝。有 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62.02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05.84 萬元,占總收入的 %;畜牧業收入 17.18 萬元,占總收入的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08 頭,肉牛 0 頭,肉羊 0 頭);漁業收入 0 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 39 萬元,占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 0 萬元,占總收入的 %;工資性收入 3 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 1450 元,農民收入以 林業\農業畜牧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0 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 0 人,到省外務工 0 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是 、通 是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 333 戶通自來水,有 38 戶飲用井水,有 285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515 戶通電,有 1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504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4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33 戶(分別占總數的 %和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路(或不通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 否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 輛,拖拉機 20 輛,機車 5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280 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7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2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0 戶;建有小水窖 371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8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1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5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6戶,共鄉村人口2198人,其中男性1220人,女性978人。其中農業人口2198人,勞動力1705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3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2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社會文明程度低;二、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三、生產力水平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依託良好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核桃、畜牧業、烤菸三大產業;二、努力培植工業產業財源,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