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堡土家族鄉,簡稱長堡鄉,為
貴州省銅仁市
德江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德江縣城東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28公路。2010年全鄉轄18個行政村,一個社區,174個村民組,現有人口6500餘戶31740人,其中農業人口30500人,非農業人口1240人,民族成分以土家族為主,同時有“漢、苗、侗”等民族睦居。
自然資源
鄉政府駐地長堡村,海拔367.5米,轄19個行政村,174個村民組。2000年年未總戶數6316戶,總人口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0人,勞動力2.1萬個。西南部
烏江沿岸地勢較低,東北部地勢較高,境內以砂頁岩低山為主,局部地區有三長兩短灰山地和壩地分布,其中山地占92.9%,平壩占4.61%,
丘陵占2.49%。屬典型的石山區,資源貧乏。境內最高海拔1276米,最低海拔330.3米。
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7.1℃,年最高月份氣溫38℃,最低月份氣溫-6℃;有效積溫5436℃,年日照時數932.4小時,年隆水量1162毫米,
無霜期303天。
農作物多為一年二熟,也可以一年三熟制利用。
土地資源:土地總面積9250公頃。有耕地1713公頃,其中田956公頃,土757公頃;林地2669公頃,其中有林地1826.5公頃;園地38公頃;牧草地2787公頃;水域174公頃;未利用地1745公頃。土壤以黃壤為主。
交通水利
長堡土家族鄉地處德印公路(德江—印江)交通主幹線上,烏江沿岸境內流過,形成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境內公路里程80千米,有13個村通公路。境內已開通程控電話;有小(二)型水庫1座。
農村電網覆蓋全鄉各村。2000年有初級中學1所,專任教師44人;有國小14所,專任教師97人,中國小在校生3500人。有衛生院1所,衛生技術人員9人,建有村級衛生室18個,鄉村醫生23人。
產業發展
長堡土家族鄉農業生產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農產品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豆類、紅薯、油菜籽、豬、牛、羊等。
2000年農業總產值3793萬元,其中農業2648萬元、林業125萬元、牧業999萬元、漁業21萬元。糧食總產量為8525元、人均占有糧食334千克,油類總產量230噸。
年末大牲畜存欄4199頭,生豬存欄16279頭、山羊存欄6341隻,肉類總產量1120噸,人均占有量43.8千克。農村經濟總收入30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8元。
基礎設施
一是水利方面:長堡境內雖有烏江穿流而過,但水源條件較差,人畜飲水較為困難,是一個典型的缺水地區,特別是工程性缺水較為嚴重。全鄉有12個村缺水。境內主要有田溝、坳田、新民17餘座大小山塘水庫,由於因年久失修已無法正常蓄水。
從2001年至今,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縣水利局及相關單位的幫助下、在長堡在外工作的各位領導同志的支持下,完成了壩上、黑溪等窪地排澇工程,維修了新民、楊景坪、大宅頭、東山、三角、綠化、燈塔、硐溪、馬家溪、楊河等山塘水庫,滿足了部分農田灌溉。解決了全鄉各村部分民眾人畜飲水問題,自來水普及率約為50%。
二是道路交通方面:截止目前,全鄉已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里程達87公里,但因地質地理及公路等級較差等原因,公路路況較差,通車率較低。
三是電力方面: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全鄉農電網工程已實現了村村通,目前正在對長堡、三角、橋溪、行溪、硐溪、壩上、上堡、大宅頭、燈塔、綠化、高家、土溪、熊壩等村進行農電網升級改造,改造完畢後,將滿足全鄉供電問題。全鄉通電率達100%。
文教衛生
一是文化教育方面:長堡鄉學校現有中國小共15所,覆蓋18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鄉級中心完小1所,片區完小2所,村點校11所;全鄉現有教職工161人,國中階段的入學率93.8%,有在校小學生3176人,女生1596人,適齡正常兒童的入學率98.8%,輟學率1.11%。
二是衛生醫療方面:全鄉有鄉級新老衛生院各1所,老衛生院建於1950年3月,新衛生院建於2009年10月。現有中級職稱人員3人,取得醫師資格6人,助理醫師5人,助理護師2人,助理檢驗師1人。歷年來,鄉衛生院在各項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次受到縣政府及主管部門的表彰。現有8個村建有衛生室,全鄉18個村和一個社區都有醫療人員均取得村級醫生資格證。
移民搬遷
沿河沙坨電站長堡庫區搬遷工作,涉及直遷移民33個村民組,238戶,人口1404人(其中:公房人口312人,農村私房人口1092人)。涉淹總面積為2201.82畝,其中水田386.5畝,旱地222.95畝。另外移民新址占地總面積為251.65畝,占地涉及138戶家庭。
涉及建築面積拆遷總計54332.02平方米,其中農村房屋部分為:42855.54平方米,公房部分:11476.48平方米。房屋分為正房、偏房、雜房等,同時又因結構不同分為框架、磚混、磚木、木、土結構;涉及線下淹沒搬遷墳墓共有240座,其中石墳78座,土墳162座,集鎮新址占地搬遷墳墓115座。涉及樹木有經濟樹,用材樹,果樹,竹林等。經濟樹總計1201棵,其中成樹1011棵,幼樹190棵。用材樹總計3939棵,成樹2802棵,幼樹1137棵。果樹總計794棵,其中成樹663棵,幼樹131棵。竹林346壠。其他附屬建築有院子,圍牆,堡坎,爐灶,水池,屋基,電視接收器等。
農業情況
有退耕還林43.9公頃,荒山造林42公頃,項目區分布在長堡村。
縣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規劃項目:1、優質油菜種植基地2500畝。2、優質花椒栽培基地5000畝。3、中華地鱉養殖規模10000平方米。4、肉羊生產基地到2007年年記憶體欄達到5900隻。
2000年有鄉鎮企業240個,從業人員704人,主要從事交通運輸業,商品流通業,飲食服務業、建築業。完成產值1010萬元,總收入700萬元,利稅19萬元。烏江旅遊航線長堡境內主要景點有白果坨渡口及大橋墩。
管轄村寨
三角村、 高家村、土溪村、綠化村、馬家村、新民村、壩上村、橋溪村、上堡村、徐家岩村、行溪村、長堡村、硐溪村、楊井坪村、燈塔村、大宅頭村、熊壩村、楊河村、東山村。
山水風物
清兵部尚書田仰墓
在長堡鄉浦溪溝香爐山。原為石砌墓,早年被毀,文革期間又被盜,現存墓誌長寬0.43米一方,厚0.05米。田仰生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萬曆四十一年中進士,初授山東汶上令,後升四川巡撫,太子太保,崇禎年升兵部尚書。清順治八年(1651年)因病而故,由其子田之駿運回安化,葬於此。
龍橋洞
龍橋洞位於長堡鄉十公里處。龍橋洞幽泉怪石,鬼斧神工。
橋洞有兩個洞,一個是乾洞。其實幹洞並不乾,洞內有一汩汩清泉從石孔中湧出,緩緩地流淌近三十米又鑽進石孔中,再不見蹤影。泉水如母汁般甘甜,清澈透涼。洞足有三層樓高,一百多米深,可容納幾千人。文革前,這裡有一座寺廟,香客不斷;文革中,這裡是天然大會場,開過全鄉乾群大會;大煉鋼鐵時,這裡熱火朝天,人頭攢動。至今,這些遺蹟隱約可見。一個是水洞,蜿蜒曲折一百多米,時寬時窄,忽明忽暗。溪水在洞前亂石中蹦蹦跳跳,後穿洞而過奔向烏江。
洞中如此奇特,洞外也毫不遜色。洞口前青山圍屏,百鳥飛歌;樹影婆娑,翠綠欲滴;野花嬌羞,彩蝶雙飛;層層梯田,滾滾麥稻。
每年農曆六月十九土家人在這裡朝山拜佛,人們會展現原滋原味的土家儺戲、花燈戲和舞獅,還有透心底涼的神仙豆腐、平滑細嫩的豆花手擀麵、餘味悠長的甜米酒等風味小吃。
黑溪龍洞
在長堡鄉烏江邊莽莽群山深處的長江村的黑溪龍洞,龍洞有進口、出口和天窗,是一個穿山洞,總長約五十米,宛如一隻平躺的高腳酒杯。平時,水從進口處一石縫擠入洞中,乘一會涼後,在巨石的夾道中九曲迴腸,依依離去。
從天窗入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黃色的一垛梯田。水從最上面的梯田邊的洞壁的縫隙中流出來,富含碳酸鈣。水沿著斜著的帶坑的石壁往下流,天長日久,碳酸鈣沉澱後附著在岩石表面,便形成了如此壯觀的龍田。龍田錯落有致,形狀各異,有深有淺,大小不一,石盆、石盤、石碗,條形的、圓形的、方形的……應有盡有,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