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長堡鎮位於
德江縣城東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28公路。全鎮東西長為13.6公里,南北寬12.3公里,毗鄰兩鄉四鎮,東傍楓香溪鎮,南倚潮砥鎮,西接
共和鄉、
穩坪鎮,北靠桶井鄉、
沿河縣夾石鎮。轄18個行政村,一個社區,174個村民組,現有人口6500餘戶3萬多人,國土面積9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95.19公頃(56927.85畝),農用地6161.52公頃(92422.8畝),林地1625.19公頃(24377.85畝),木草地186.89公頃(2803.35畝),森林覆蓋率27%。土壤類型主要以沙性土和黃泥土為主,土壤多呈鹼性。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平均氣溫在17.2℃,平均降雨量在1152毫米,全年日照為1200小時,無霜期221天。
基礎設施建設
水利方面
長堡境內雖有
烏江穿流而過,但水源條件較差,人畜飲水較為困難,是一個典型的缺水地區,特別是工程性缺水較為嚴重。全鎮有12個村缺水。境內主要有田溝、坳田、新民17餘座大小山塘水庫,由於因年久失修已無法正常蓄水。從2001年至今,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縣水利局及相關單位的幫助下、在長堡在外工作的各位領導同志的支持下,完成了壩上、黑溪等窪地排澇工程,維修了新民、楊景坪、大宅頭、東山、三角、綠化、燈塔、硐溪、馬家溪、楊河等山塘水庫,滿足了部分農田灌溉。解決了全鎮各村部分民眾人畜飲水問題,自來水普及率約為50%。
道路交通
全鎮已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里程達87公里,但因地質地理及公路等級較差等原因,公路路況較差,通車率較低。三是電力方面: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全鎮農電網工程已實現了村村通,正在對長堡、三角、橋溪、行溪、硐溪、壩上、上堡、大宅頭、燈塔、綠化、高家、土溪、熊壩等村進行農電網升級改造,改造完畢後,將滿足全鎮供電問題。全鄉通電率達100%。
文教衛生
文化教育
長堡鎮學校現有中國小共15所,覆蓋18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鄉級中心完小1所,片區完小2所,村點校11所;全鄉現有
教職工 近200人,
國中階段的入學率93.8%,有在校
小學生3176人,女生1596人,適齡正常兒童的入學率98.8%,
輟學率1.11%。
衛生醫療
全鄉有鎮級新老衛生院各1所,老衛生院建於1950年3月,新衛生院建於2009年10月。現有中級職稱人員3人,取得
醫師資格6人,
助理醫師5人,
助理護士2人,助理檢驗師1人。歷年來,鎮衛生院在各項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次受到縣政府及主管部門的表彰。現有8個村建有衛生室,全鎮18個村和一個社區都有醫療人員均取得村級醫生資格證。
移民搬遷
沿河沙坨電站長堡庫區搬遷工作,涉及直遷移民33個村民組,238戶,人口1404人(其中:公房人口312人,農村私房人口1092人)。涉淹總面積為2201.82畝,其中水田386.5畝,旱地222.95畝。另外移民新址占地總面積為251.65畝,占地涉及138戶家庭。涉及建築面積拆遷總計54332.02平方米,其中農村房屋部分為:42855.54平方米,公房部分:11476.48平方米。房屋分為正房、偏房、雜房等,同時又因結構不同分為框架、磚混、磚木、木、土結構;涉及線下淹沒搬遷墳墓共有240座,其中石墳78座,土墳162座,集鎮新址占地搬遷墳墓115座。涉及樹木有經濟樹,用材樹,果樹,竹林等。經濟樹總計1201棵,其中成樹1011棵,幼樹190棵。用材樹總計3939棵,成樹2802棵,幼樹1137棵。果樹總計794棵,其中成樹663棵,幼樹131棵。竹林346壠。其他附屬建築有院子、圍牆、堡坎、爐灶、水池、屋基、電視接收器等。
所轄村
長堡社區
長堡社區是長堡鄉的行政中心、商業中心,長堡鄉集鎮素有小重慶的美稱。這裡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交通四通八達、水陸交通相得益彰。德印油路翻山而行,沿江公路盤江延綿,通村通組公路縱橫交錯,烏江碼頭傲然矗立;水源充沛。硝洞山泉水、烏江水以及其他大小井水共同滋養著整個社區2千多號人口;集鎮生意興隆,商賈雲集,大到車輛,小到雞蛋蔥蒜應有盡有,不但極大的方便了民眾,而且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物產豐富。
烏江魚、烏江奇石遠近聞名。
三角村
三角村地處
烏江之濱,地勢起伏連綿,
古樹參天,鳥語花香,民風淳樸,物產豐富。烏江長防林與天然林縱橫交錯,遙相映襯,古纖道沉睡在綠蔭下回憶著千年前那漁歌的號子;質地鬆軟的砂頁岩在千百年風吹雨打的自然侵蝕下,形態萬千,見證三角村的滄桑歲月;淳樸的農民唱著山歌耕地鋤禾,累了就偎依在枯藤老樹下歇息,喝一口清甜的泉水,用汗滴滋潤青壯的莊稼苗。那浩瀚的江水、那百態的砂頁岩、那淳樸的農民、那……共同編織著三角村美麗的畫卷。
橋溪村
橋溪村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德印油路、沿江油路穿寨而行,通村公路與通組公路縱橫交錯。地區級新農村示範基地坐落於橋溪下組,農戶青瓦白牆、花壇水池、兩旁矗立著太陽能路燈的硬化路連線著家家戶戶,實屬農村城市。
硐溪村
硐溪村地處德印公路之邊,通村
公路、通組公路盤根錯節,出行極為方便。這裡民眾勤勞能幹,山區那砂頁地就養活了硐溪祖祖輩輩。他們崇尚科學,把知識作為地方發展的不竭動力。09年,在香港壹基金贊助下的硐溪國小新教學樓完工,更是讓硐溪人民崇尚科學的精神紮根於硐溪。上學期間,孩子們在新校舍的擁抱下,奏著國歌,淨勝抖擻的升上鮮艷的五星國旗。相信不管是在孩子們的心中,還是在大人們的心裡,科教新村的希望已為時不遠。
燈塔村
燈塔村村山高坡陡,地理條件
險峻,地處砂頁岩地帶,村後山的陡峭石岩橫貫而過猶如盤山之龍,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如行雲端,與烏江遙望相對。自然風光極為秀麗,是為觀光遊覽之好去處。
綠化村
村12個村民小組,425戶,1910人,行政區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6畝,全村以
土家族為主,同時有漢族居住,有農業人口1901人,非農業人口7人。
高家村
高家村依悠悠五凌山脈而立,距離鄉集鎮所在地10公里,村內公路四通八達,同時303省道隨村而過。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完善,先後榮獲縣、鄉授予的“五好村”黨支部,轄區內景點天然,古樹參天,古墓成群,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
土溪村
土溪村是長堡鄉最偏遠的村之一,已修通公路。全村3個村民小組,138戶,558人,勞力505人,約40%外出務工。耕地面積315.5畝。村內有小炒家常、野味爽口,更有及為豐富的水能資源。全村
黨員10人,其中35歲以下黨員4人。該村實行支書、主任一肩挑管理模式。
熊壩村
該行政村隸屬
德江縣長堡鄉,距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4.6公理,東鄰楓香溪鎮石灰朝村,南鄰行溪、高熊二村,西鄰硐溪村委會,北鄰新民村客店組,該村共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1戶,有鄉村人口1171人。
新民村
本村4個村民小組,204戶,776人,行政區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8畝,全村以土家民族為主,同時有漢族居住,有農業人口768人,非農業人口8人。本村發展口號是,壯大
畜牧產業,堅持科技種養。
徐家岩
徐家岩村位於長堡鄉東北面22公里,東與楓香溪相鄰,南與新民村相接,西抵楊河村,北與楊井坪村比鄰,轄7個村民組,全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84畝,共979人,全村以種植業和
養殖業為主,勞務輸出是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楊井坪村
楊井坪村位於長堡鄉以北,距鄉政府約24公里,全村總人口902人,210戶,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590.8畝,主產
玉米和
水稻。該村東接楓香溪鎮,南與楊河村相連,西接馬家溪村,北與沿河縣夾石鎮採金村相鄰。此村地處偏僻,溝壑相連,海拔較高,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
楊河村
楊河村位於長堡鄉以北面18公里,地處偏僻,溝壑相連。東接熊壩村,西與馬家溪村毗鄰,南與行溪村相接,北接沿河縣夾石鎮採金村相鄰,全村轄7個村民組。行政區域面積4.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11畝,全村總人口1530人,共371戶,主產水稻和玉米。
馬家溪村
馬家溪村位於長堡鄉西北部15公里,西面與桶井鄉相鄰,北面與與沿河夾石鎮交界,東面接楊河村,南面接行溪村。全村轄12個村民組,共1811人,452戶,總耕地面積1076畝,以畜牧為主。全村
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
行溪村
行溪村位於長堡鄉以北6公里處,東接熊壩村,西面接東山村,南面接洞溪村,北面接東山村。全村轄12個村民組,全村共1936人,485戶,耕地面積有1040.9畝,全村人口居中,自然條件較好,主產水稻,玉米,油菜,
小麥,
紅薯等,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勞務輸出是全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大宅頭村
大宅頭村,距鄉鎮8公里,總人口2247人,其中農業人口2228人,非農人口19人,行政村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50畝,居住的名族有
土家族、
漢族等,轄張家灣組、寺坡組、下鹽井組、坨里組、石坎組、小溪組、端公平組、灣里組、堡上組、樓下組、水井坡組、塘壩組、對門組,共13個村民組。這裡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森林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且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及村支兩委的努力下,這裡社會治安良好、村寨和諧穩定、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東山村
東山村距離鄉鎮15公里,全村總人口1837人,其中農業人口1822人,非農人口15人,行政村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30畝,居住的民族有
土家族、漢族等民族,所轄村民組有:老寨組、對門組、冬老林組、芭蕉溪組、水井砍組、關田組、新房子組、彭家寨組、石壩組、伍硐組,共10個村民組。
上堡村
長堡鄉上堡村,距鄉鎮5公里,全村總人口1697人,農曆人口1680人,非農人口17人,行政村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50畝,本村居住的民族有土家族、漢族等民族,上堡村土地肥沃、森林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這裡的人們淳樸、善良、勤勞、熱情、好客。
壩上村
壩上村,距離鎮政府8公里,全村總人口2152人,其中農業人口2230人,非農人口22人,行政區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5畝,居住的民族有土家族、
漢族等,轄東風組、李家灣組、梯子田組、高坎組、李家組、熊家組、丫子口組、塘頭灣組、廟坡組、紅坳組、新房子、大園子組,共12個村民小組,本村主要產業有
玉米,稻穀,油菜,畜牧養殖等,全村人民熱愛勞動、團結互助、尊老愛幼、自力更生。全村各項產業發展有序、蒸蒸日上。全村和諧穩定。
黨政領導班子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解文劍,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陶花園,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文玉清,鎮黨委書記王玲海,鎮人民武裝部部長田保全,鎮政法委書記田茂會,鎮人大主席王顯江,鎮黨委組織委員李祿慶,鎮綜治專職副書記王時江,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趙德英,鎮財政分局局長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