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城外
- 作者:汪元量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五言詩
《長城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長城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五言詩。詩文內容飲馬長城窟,馬繁水枯竭。水竭將奈何,馬嘶不肯歇。君看長城中,儘是骷髏骨。骷髏幾千年,猶且未滅沒。空銜千年冤,此冤何時雪。祖龍去已遠,長城久迸裂。嘆息此骷髏,夜夜泣秋月。...
《長城之外:北境與大明邊防》是2024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德士,譯者是陳佳臻。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漢學家竇德士的代表作。作品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講述了大明王朝的邊防戰史,並從戰爭史的視角,對明代的政治制度、地方...
《長城外古道邊》是2009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7530652788。作者簡介 王充閭,當代散文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兼任南開大學、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散文隨筆集《春寬夢窄》、《清風白水》、《滄桑無語》、《淡...
八達嶺長城外的東、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圍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設懸樓壘木,下設壕塹吊橋,外設塌窖陷阱;門道上置水櫃,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階,以繩梯上下;每台有火銃、火炮2門,有守卒10人,由...
長城(The Great Wall [121]),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
新建的西段長城,自內蒙古額濟納旗的蘇古諾爾湖畔起,沿額濟納河,經甘肅金塔、敦煌至玉門關。玉門關以西經新疆羅布泊(鹽澤)湖畔至喀什,僅築有亭障和烽火台。中段長城,除利用和修繕原有的兩道秦長城外,由於漢武帝大舉征伐匈奴以後...
它是一條以壕溝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組成防禦工事的“外長城”,在漢代書簡中被稱為“塞”。漢長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則用沙子和石子。或鑿石壘牆,或取土夯築;而在沙漠雜以蘆草和柳枝層層疊壓而成,並在外...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從公元前214年開始,對原來燕、趙和秦國的長城加以增築和修葺,使之連成一體,構成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迄遼東,長達五千餘公里的長城。漢朝除修繕秦修築的長城外,還在陰山以北修築了一道外長城,...
八達嶺的景色,四時皆妙,登上長城,放眼四野,但見城牆南北延伸,盤旋於群巒峻岭之中,不見首尾,氣勢極其磅礴。八達嶺長城距北京60公里,位於延慶縣境內。建於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呈梯形,有東西二門,東名居庸外...
到了明代,隨著對長城防禦工程的高度重視和火器的大量套用,烽火台的建築和式制也有改進,明朝曾規定:“各處煙墩務增築高厚,上貯五月糧及柴薪藥弩,墩旁開井,井外圍牆與墩平,外望如一重門”。很多烽火台改由磚包砌,更顯堅固,...
它的東西兩端向北延伸後,最終與外長城相連。文物遺存 試刀石 在雁門關旅遊化路北上7公里,路過試刀石村南有一塊上面留有一道巨大的刀痕的石頭。馬公殺虎處 馬公是明代鎮守雁門關的馬姓官員。古代雁門關道兩側時有老虎出沒,屢屢傷及百姓...
偏頭關,向西南約20公里,這裡的樺林堡是明代的軍事古堡,與之相鄰的寺溝渡口則是外長城和內長城的相匯處;附近有元代古戲台、護寧寺和古樹相伴;護寧寺的石碑上刻有浮雕和護寧寺碑記,草叢中有盤龍雕刻的大石塊。站在空心敵樓上: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