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吻海蛇

長吻海蛇

長吻海蛇(學名:Pelamis platurus),眼鏡蛇科長吻海蛇屬物種,頭狹長,吻長;體短而極側扁,體背棕黑色,腹土黃色,二色在體側截然分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吻海蛇
  • 拉丁學名:Pelamis platur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蟲綱
  • :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眼鏡蛇科
  • :長吻海蛇屬
  • :長吻海蛇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分布範圍,藥用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全長545~707毫米。吻長,頭窄,鼻孔背位,鼻鱗彼此相切,頭頸不易區分;體側扁,尾更側扁。上唇鱗8(3—1—4)枚或9(3—2—4)枚或不入眶,無頰鱗;眶前鱗1(2)枚,眶後鱗2(3)枚,眶下鱗0枚或1枚;顳鱗2(3)枚+3(4)枚。背鱗頸部34~51行,中部43~60行,肛前鱗34~52行,六角形或方形,相嵌排列,背面的光滑,體側的起短棱;腹鱗306~431枚,肛鱗2枚;尾下鱗40~66對。背面黑色,從頭至肛前,在正中呈黑色寬縱帶,整個尾部,背、側、腹部均有黑斑塊,尾端亦為黑色;兩側和腹面均為黃色,黑黃兩色分界清楚。
長吻海蛇長吻海蛇

生境繁殖

生活于海洋中,能遠離海岸,為海蛇中分布最廣的1種。食各種小型魚類,亦食甲殼類動物。卵胎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山東、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沿海。
長吻海蛇長吻海蛇

藥用價值

皮:清熱解毒,消炎殺蟲,祛風。主治頑癬、疥瘡、腫毒、帶狀皰疹、白癜風等。
膽汁:祛風除濕,行氣化瘀,清肝明目,平肝熄風。主治高熱驚風、半身不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肝熱目赤等。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