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規劃

長三角區域規劃

長三角區域規劃於2010年5月24日,由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08〕30號)、進一步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決策部署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三角區域規劃
  • 批准時間:2010年5月24日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國發〔2008〕30號
相關背景,規劃要求,規劃範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一核九帶,保障機制,批准實施,資源優先配置,區域聯動發展,專家把脈,八大重點方向,

相關背景

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當前,長江三角洲地區面臨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著力推進改革攻堅等方面的繁重任務,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規劃》的實施有利於這一地區進一步消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水平,帶動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展。
長三角區域規劃長三角區域規劃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布訊息,正式印髮長三角區域規劃。該規劃的規劃期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據規劃,長三角將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
“一核九帶”: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空間格局
長三角將開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驗,包括對具備一定條件和較大規模的城市賦予立法權;根據國家有關部署開展環境稅試點,探索開徵物業稅
區域規劃對長三角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規劃要求

《規劃》要求,長江三角洲地區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水平,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努力建設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改革創新的引領區、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國際化發展的先導區,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規劃範圍

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規劃範圍規劃範圍

戰略定位

依據《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其中,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長三角25城分工確定長三角25城分工確定

發展目標

規劃細化了長三角發展目標,提出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000元(核心區100000元),服務業比重達到48%(核心區50%),城鎮化水平達到67%(核心區70%左右);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00元(核心區130000元),服務業比重達到53%(核心區55%),城鎮化水平達到72%(核心區75%左右)。

一核九帶

區域規劃的最大亮點也是最核心之處,是明確了長三角的區域布局。
規劃提出,按照最佳化開發區域的總體要求,統籌區域發展空間布局,形成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規劃詳細闡述了各個城市的產業發展重點,試圖破解長三角城市在產業分工與定位上的“同構”困局。
在長三角區域範圍被明確為“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後,區域規劃將滬蘇浙25個城市又劃分為核心區和輻射區,其中原有的16個市為核心區,並明確了各個城市的城市功能和定位。引人注目的是,“泛長三角”亦被寫入規劃。規劃要求加強泛長三角合作,並表示,長三角周邊的安徽等地區具有區位、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與長三角地區經濟聯繫緊密,是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和直接輻射區。規劃明確建立健全泛長三角合作機制,編制南京都市圈、淮海經濟區區域規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設,建設杭州都市圈。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長江三角洲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張顥瀚提出,區域規劃其實覆蓋了長江流域、大沿海、泛長三角等幾個大的國家戰略帶範圍,將整個長三角與泛長三角、中西部發展聯繫起來。其中滬寧線是中國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帶,將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主軸線,也是長三角發展的重中之重,而南京則是這個向長江中上游輻射的主軸線的門戶城市
在完善和提升各類城市功能方面,規劃明確提出“提升上海核心地位”,進一步強化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服務全國、聯繫亞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都市。
規劃提出,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錯位發展,擴大輻射半徑,帶動區域整體發展。而在2006年版本的區域規劃中,上述5城被稱為“副中心城市”,“表明城市地位明顯提高”。同時,無論是核心區城市還是輻射區城市,均被賦予明確定位,“這些定位充分發揮了各個城市自身優勢,各具特色、功能互補,有效避免了城市間的惡性競爭。”

保障機制

《規劃》提出了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與布局、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八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並明確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在《批覆》中強調,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抓緊推進相關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研究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具體措施,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批准實施

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這是中國第一個跨省份的區域規劃,也是2008年以來國務院批准的第18個區域發展規劃。相關專家表示,《規劃》將為長三角地區帶來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勢,而這一區域的產業升級和轉移,也將產生帶動沿江、輻射南北的巨大效應。

資源優先配置

長三角“王者歸來”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長三角地區面臨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著力推進改革攻堅等方面的繁重任務,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規劃》的實施有利於這一地區進一步消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近年來,海西等沿海區域規劃相繼公布,一直是沿海經濟發展領軍者的長三角發展速度漸緩,此番《規劃》出台,這一傳統領軍者將“王者歸來”。
徐逢賢認為,《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將帶來長三角地區一系列的發展機遇。首先,目標明確後,高科技項目將會被優先引向這一地區,一批對世界市場具有影響力的項目將會在長三角地區布局;第二,《規劃》作為中央的重要指導思想,將會促使每個省和城市積極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第三,《規劃》提出了國際化原則,地方根據這一原則引導和促進企業“走出去”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第四,在一系列重要的發展目標確定之後,能源供給等也將會向這一地區優先配置。

區域聯動發展

長三角將迎產業整體升級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送審稿)於2006年制定,提出未來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將是以上海為“核心”,以沿長江、沿杭州灣等6個“發展帶”為框架的區域聯動發展。“一核六帶”被視為該區域總體布局的框架。
徐逢賢透露,“一核六帶”是此次《規劃》的重點內容。據悉,規劃包含的主要內容還包括長三角地區內蘇北、滬寧、杭州灣等區域的具體劃分;各區域內將振興的重點產業是哪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將“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由上海擴大到了長三角,這一區域整體的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而由此帶來的產業轉移和升級,也將給長三角的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
相關專家表示,長三角地區在經濟發展水準、產業結構、居民生活質量、職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發展並不平衡。此外,由於對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重視和認識程度不一,出現了諸多城市將發展定位為“上海的後花園”的現象。
徐逢賢認為,《規劃》實施將有效打破這些不平衡。從產業結構方面看,新政策將引導一大批高科技產業向該地區加速布局,使該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協調。從地區方面看,現階段最發達的上海市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將傳統產業直接轉移目標推向中西部地區,而不再向長三角其他城市轉移,長三角其他城市也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全面向內地轉移傳統產業。從城鄉差距方面看,蘇南及浙江平原地區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城鄉一體化發展最快的地區,城鄉差距縮小,也有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專家把脈

一.以上海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將加速崛起
上海的戰略定位就是“四個中心”,這個定位要求結構調整方向是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金融、航運、信息、創意、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同時加快製造業的升級,突出發展以創新和研發為主的高端製造業
二.再度明確長三角範圍,首提現代服務業中心
在長三角戰略定位上,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的定位是指導意見中沒有的,在中央檔案中是首次提出。正式獲批的區域規劃新增了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等內容,“既體現了長三角的與時俱進,也表明了中央對長三角在轉型升級棋局中的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並未提及“泛長三角”。而在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曾強調“積極推進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這是“泛長三角”首次被寫入中央檔案。對此,陳建軍猜測,發改委目前公布的只是區域規劃的“簡縮版”,“也許在其最終公布的規劃全文中會有所涉及和體現。”
三.目前長三角仍缺少跨地區行政主體來具體操作
長三角區域規劃要落實,需要國家給予實實在在的推動措施,目前長三角仍缺少跨地區的行政主體來具體操作,需要國家行政力量的推動、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標的調整。”過去各地主要以GDP為指標,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建立新的考核指標。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區域GDP占我國GDP總量的24%,是我國經濟和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
徐逢賢介紹,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年人均GDP已達到2.4萬元人民幣。根據《規劃》,該地區到2012年,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發達地區。

八大重點方向

據國家發改委地區司有關人士介紹,《規劃》提出了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與布局、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等八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並明確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
戰略定位
● 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
● 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
● 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發展目標
● 到2015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 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