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立與興起,權力鬥爭,鼎盛與終結,
建立與興起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思潮蔓延到羅馬尼亞。1923年以後,以阿·C·庫扎(Alexandru C. Cuza,1901年起在羅馬尼亞東北部的扎希大學裡任政治經濟學教授,反猶主義者)為首的“基督教徒與全國防衛同盟”(National-Christian Defense League,簡稱LANC,一譯“國家基督教防衛聯盟”)成立,主張君主制、“民族團結”、民族主義和基督教精神,自稱羅馬尼亞民族法西斯,旗幟是黑底白圈,圈中有一個卍字,象徵反猶鬥爭。隨著該黨逐漸發展壯大,羅馬尼亞民族主義開始被瘋狂地傳播。
該黨領袖暨創始人之一的科內柳·澤列亞·科德里亞努(英文:Corneliu-Zelea Codreanu,1899—1938,其父容·澤列亞·科德里亞努是該黨創始人之一)主張用暴力恐怖手段鋪平奪權之路,並於1927年脫黨,成立天使長米哈伊爾軍團(又譯麥可天使軍團)。該會無綱領,非政黨,也不參加政治活動,只是一個以羅馬尼亞正教會信仰為動力的團體,具有明顯的宗教特點,這一點和其它國家的法西斯組織不同。
團員著綠色制服,腰束皮帶,行動軍隊化,依然不斷的傳播反猶太主義、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1930年4月,軍團成立政治處,逐漸重組為“鐵衛團”,以極端反共、反民主、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為其政綱,崇武敢死,以密謀、暴力和恐怖暗殺作為主要行動手段。該集團獲國內部分大資本家和地主支持,受希特勒的組織和經濟資助。成立後即成為羅馬尼亞境內規模最大的恐怖組織、國內政治和社會動亂的主要根源之一。1933年12月10日鐵衛團被反對法西斯主義的羅馬尼亞國家自由黨主席楊·杜卡(Ion Gheorghe Duca,1879—1933)領導的內閣勒令解散。但在希特勒和國內極右勢力庇護下繼續活動。同年12月29日,將總理揚·G·杜卡刺殺,僅十九日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權力鬥爭
1935年(或1934年12月)以“一切為了祖國”黨之名露面,準備進軍布加勒斯特。1937年底,科·德里亞努同羅馬尼亞國家農民黨主席馬尼烏簽訂《馬尼烏—科·德里亞努公約》(又稱《互不侵犯公約》)參與羅馬尼亞選舉,獲得了15.5%的選票,名列羅馬尼亞國家自由黨及羅馬尼亞國家農民黨之後。
1938年2月因內部分歧自行解散,但在當年年底至1939年下半年,再起而反對卡羅爾·霍亨索倫二世的獨裁。國王卡羅爾·霍亨索倫二世深感其對政權的威脅,於1938年11月29日夜將科德里亞努等一批鐵衛團頭目消滅。但鐵衛團在蓋世太保支持下,擁立霍里亞·西馬為新首領,繼續猖狂地開展地下活動,於1939年9月暗殺卡羅爾獨裁政權的有力人物阿爾曼德·克林內斯庫(英文:Armand Cǎlinescu,1893—1939)首相以復仇。
鼎盛與終結
1940年9月5日,原國防大臣楊·安東尼斯庫將軍出任羅馬尼亞首相後,罷免了國王卡羅爾二世,改立米哈伊一世。由於安東內斯庫曾是鐵衛團成員,經德國駐羅大使法布里齊烏斯的斡旋,於1940年9月14日成立以鐵衛團首領霍里亞·西馬為副首相,以鐵衛團分子任大臣為主的內閣,使鐵衛團重回政壇。同日羅馬尼亞被宣布為“民族軍團國家”,進行極其恐怖的統治。在鐵衛團及安東內斯庫的主使下,羅馬尼亞成為了軸心國的一員。鐵衛團分子本非政治家,他們只會擅權逞凶、搶掠、復仇、屠殺猶太人,為所欲為。鐵衛團的大小據點變成了贓物庫。11月26日夜,關在日拉瓦監獄的65名政治家被殺。11月28日晨,羅馬尼亞歷史學泰斗、前首相尼古拉·約爾卡(Nicolae Iorga,1871~1940)和前首相格奧爾基·阿格薩努(Gheorghe Argeşanu,1883~1940)遇害。羅馬尼亞的商業和金融部門受到鐵衛團嚴重威脅。普通民眾也無安全感。鐵衛團的行為不但激起眾怒,也令安東尼斯庫不滿。安東尼斯庫與西馬的矛盾激化,後者甚至企望攫取全部政權。西馬決定鋌而走險,於1941年1月21發動暴亂。鐵衛團隊伍占領國家許多機構設施,進攻兵營,大肆屠殺,使得羅馬尼亞陷入大混亂,370人死於非命,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多處教堂被毀。德國的坦克舉行了支持政府的示威。1月23日安東尼斯庫派兵鎮壓了叛亂,西馬流亡納粹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