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鋼鐵定律(鐵的工資規律)

工資鋼鐵定律

鐵的工資規律一般指本詞條

工資鐵律是一條關於勞動市場經濟學定律。實物工資處於長期將永遠傾向接近於僅可維持工人生活所需的最低工資額,因此這理論也稱為工資的最低生存說。

這個理論由19世紀德國的工人運動活動家斐迪南·拉薩爾命名,理論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的著作《人口論》和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在1776年,杜爾閣已經提出了該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資鋼鐵定律
  • 提出者:杜爾閣
  • 提出時間:1776年
  • 套用學科經濟學
觀點,理論,斐迪南·拉薩爾,李嘉圖,批評,定律背景,抑制人口增長,

觀點

正如工人運動領導人拉薩爾所指出的,工資不可能下降至可供生存的水平以下,因為勞動者不能在未滿足生存所需的情況下工作。勞動者之間的就業競爭會驅使工資水平下滑至僅能餬口的最低水平。這觀點建基於馬爾薩斯人口論,馬爾薩斯指出:人口數量的增加發生於整體勞動者工資高於生存工資額之上,並且工資下跌時人口就停止增加,甚至減少。假設對勞動需求是一個已知的實物工資率的單調遞減函式,於是馬爾薩斯預測勞動市場長期的均衡,即是勞動古典經濟學通常暗示勞動者等同總人口)的供給將在最低的生存工資額等於勞動的需求。造成這種均衡背後的原因是較高的工資會令到勞動的供給相對需求增加,從而創造超額供給抑制市場實物工資水平;倘若工資較低,勞動供給下降便增加市場實物工資水平。這種市場的作用力創造一個動態收斂使生存工資額和固定人口互相均衡。

理論

一如李嘉圖所意識到工資鐵律理論的結構性問題,只要新投資、新科技或者其他因素導致勞動需求以快於人口增長的速度增加,這個依靠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推導不會發生——在這情況,實物工資人口兩者都將同時隨時間增加。人口結構轉型(工業化國家人口由高出生率及死亡率過渡到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改變大部分已發展國家的這種動態變化,所以工資遠高於生存額度。即使某些國家仍然有快速的人口擴張,對技術性勞工的強烈需求導致工資率快於人口增長。

斐迪南·拉薩爾

亞歷山大·格雷認為斐迪南·拉薩爾對“工資鐵律”這個名稱“擁有發明的榮譽”,因為拉薩爾在個人發表的著作中曾經明確寫出“das eherne und grausame Gesez”(和殘酷的定律)。

李嘉圖

工資鐵律或工資最低生存說的實質內容出現在經濟學的時間遠早於拉薩爾評論之時,例如Antonella Stirati轉引自熊彼特的意見,後者認為“鐵律”的概念出自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一些經濟學家(例如約翰·加爾布雷斯)把這個理論歸功於李嘉圖,他在馬爾薩斯人口論上構建工資最低生存說。Terry Peach指出不同的經濟學家解釋李嘉圖的工資概念時立場上存有分歧,這些經濟學家包括:Haney (1924年),約翰·希克斯(1973年),弗蘭克·奈特(1935年),Ramsay (1836年),喬治·斯蒂格勒 (1952年)和保羅·薩繆爾森(1979年)。
Antonella Stirati認為工資鐵律並不全是馬爾薩斯一人的理論產物,她認為李嘉圖可分一杯羹,因為李嘉圖較馬爾薩斯更接近地持有關於人口特徵相對靈活的觀點。李嘉圖分辨出自然價格市場價格,對他來說勞動的自然價格就是維持勞動者工作的成本。儘管如此,李嘉圖堅信勞動的市場價格或者實際支付的工資可以無限地超過最低生存水平,因為經濟趨勢的抵消:
儘管工資傾向於符合其自然率,然而在不斷改良的社會裏,工資的市場率可能無限期地持續高於自然率,其原因是新增資本推動新的勞動需求之後,馬上又有一筆新增資本會產生同樣的影響,因此如果這些新增資本是逐步並持續的,勞動需求就會持續刺激人口的增長。
再者,李嘉圖不止相信勞動市場價格能夠長期超越最低生存水平或者自然工資率,而且他認為自然工資不是決定勞動者的生存,勞動者的生存應該取決於“風俗習慣”:
勞動的自然價格即使用食物和必需品來估價,也不能將其理解為是絕對固定不變的。它在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會有變化,在不同的國家差別就更大。這主要依賴人們的風俗習慣。如果一個英國勞動者的工資只能使他買得起土豆,只能讓他住在土屋裏,他就會認為其工資低於工資自然率,不足以供養他的家庭。而在那些“人命賤”( 'man's life is cheap')和人的需要容易滿足的國家裏,以這些微薄的自然需求往往被看成是足夠的了。現在英國農家享用的許多生活必需品在我國歷史較早時起一定被看成是奢侈品

批評

主流經濟學家的批評
拉薩爾的工資最低生存說所預測工人階級的下場已經被經濟成長證明並不可信,儘管工資最低生存說最早見於李嘉圖馬爾薩斯。關於人口結構轉型方面,富裕社會的的人口增長對工人的實際收入和工資產生作用使其下降的功能,即人口的增加雖然會壓抑工資水平,但不至於使工人僅能過活,因此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被顛覆而不適用於現代的經濟環境。經濟學家從此摒棄了工資鐵律。效率工資假說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何這個現象沒有發生。
社會主義者的批評
社會主義者對拉薩爾和所謂的工資鐵律的意見傾向負面,例如卡爾·馬克思便是一例。他爭論道即使工資存在下降到生存水平的趨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工資向上升的趨勢。馬克思批評以馬爾薩斯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工資鐵律。根據馬爾薩斯所指出的,人類注定要生活於貧困中,因為生產能力的增加導致人口的膨脹。馬克思批評拉薩爾誤解了李嘉圖的原意,馬克思還指出他認為“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基礎只需要像勞動價值理論所述那般:工資是一個已知的數量。他褒獎重農主義者 而輕視拉薩爾
馬爾薩斯影響的經濟學家斷定:在正常的環境下,人口過剩使工資不會大大地高於維持生計的水平。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他是馬爾薩斯的親密朋友)說:“勞動的自然價格就是必須使勞動者能夠共同生存,即使人類不增不減永世長存的價格”。這個學說一般被稱為“工資鋼鐵定律”,為馬克思所接受,成為他剩餘價值學說的一個主要成份。
也就是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都堅持人口負擔會阻礙工資高出維持生計的水平(所謂的“工資鋼鐵定律”)。

定律背景

馬爾薩斯的基本論題是人口增長有超過食物供應增長趨勢的思想。馬爾薩斯在他最初發表的論著中,用相當嚴格的形式表述了這種思想,他科學地指出,人口有幾何增長的趨勢(即按指數增長的趨勢,如級數1,2,4,8,16……),而食物供應只有算術增長的趨勢(即按直線性增長的趨勢,如級數1,2,3,4,5……)。
馬爾薩斯在他後來的幾種版本的書中,用不那么嚴格的形式重述了他的主題,只指出人口會有無限增長的趨勢,直至到食物供應的極限為止。馬爾薩斯從他這部論著的兩種形式中得出結論:大多數人注定要在貧困中和在飢餓的邊緣上生活。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任何技術進展也不能改變這種趨勢,因為食品供應增加必然要受到限制,而“人口指數無限地大於地球為人類生產物質的指數”。

抑制人口增長

但是可以用某種其它方法來抑制人口的增長嗎?當然可以。戰爭、瘟疫和其它災難經常可以減少人口,這些禍患顯然是以痛苦的代價來減少人口過剩所造成的威脅。馬爾薩斯指出,避免人口過剩的較好的辦法是“道德限制”,看來他這話的意思是把實行晚婚、婚前守潔和自願限制同房的頻率等方法結合起來。但是馬爾薩斯是個現實主義者,他認識到大多數人不會實行這樣受限制的方法。他斷定人口過剩實際上的確無法避免,因而貧困幾乎是大多數人不可擺脫的厄運。這是一個多么悲觀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