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壺日本老鐵壺

老鐵壺起源於日本江戶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時期則更加廣為流傳。

基本內容,編輯本段聲音,編輯本段價值,

基本內容

市面上,台灣地區流傳的最多的老鐵壺,大概都是昭和前後的作品,即1925年前後。大概有80年左右歷史的鐵壺,
日本老鐵壺
在台灣就可當做是古董品,但在日本所謂古董的定義,可能得推到江戶之前即1868年前後。所以對於一般日本人而言,鐵壺算是早期家庭用具。一般使用的材質是生鐵,但大多數鐵壺的壺蓋是銅質所制。因為鐵蓋經蒸氣熏蒸容易生鏽,所以才用銅來製造壺的蓋子。在壺蓋材質中,有一種由7種金屬熔鑄車制而成的壺蓋,俗稱七寶銅蓋。
日本鐵壺有據可查的歷史應是產生於江戶時代。但也可能比江戶時期更早一些。安土桃山時期就開始流行茶道,茶道鐵壺應運而生,其應是由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
進化而來。到了江戶時期,茶道更是系統和廣泛的流行。這一時期,很多鑄造茶道鐵壺的堂口開始出品具有各自特點的作品。
鐵壺日本老鐵壺
在江戶時代天明期(1780年代)的古文書中有記載鐵瓶(鐵壹)此名稱,由此可推知鐵壺在庶民間開始普及是在此時期,而在幕府到明治時期在民間鐵壺的使用更加普遍。
鐵壺的產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其中龍文堂乃以它的銅蓋而聞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買銅蓋。
此外目前市面上多為南部鐵器。說明南部鐵器的來源更符合實際,為何會有南部鐵器的產生?乃對茶道的造詣頗深的28代南部藩主重直公,因為自己的領地內產出良質的鐵,所以於1659年聘請京都的小泉仁左衛門清行(在廣辭苑查南部也可以得到此資料)來製造茶釜,此可說是南部鐵器的起源。而南部鐵瓶乃第三代小泉仁左衛門清尊想有個使用方便而且可煮出好水的器具而創作出的作品,之後因需求增多,不僅是茶道的世界連日常生活中也為一般入所愛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南部鐵器在明治時期才開始在全國打開知名度。其理由為明治41年(1908年)大正天皇還是皇太子時,訪問盛岡參訪第八代小泉仁左衛門制壺的過程,由於工法精湛獲得極高的評價。被隨行的記者拍下,也在各大報報導,從此南部鐵器在全國打開知名度。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因為有二價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除了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鐵還能預防貧血,亦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霉味,提升品感。
若要說認祖歸宗,那日本的文字、茶葉、茶道乃至服飾,都是來自於古老的中國,而現如今,日本的許多東西反而以日本製造的名義反流行於中國,不禁讓人唏噓。就如當今,反流行於中國的日本老鐵壺。老鐵壺起源於日本江戶中期(1780年代),而在明治時期則更加廣為流傳。目前市面上,台灣地區流傳的最多的老鐵壺,大概都是昭和前後的作品,即1925年前後。大概有80年左右歷史的鐵壺,在台灣就可當做是古董品,但在日本所謂古董的定義,可能得推到江戶之前即1868年前後。所以對於一般日本人而言,鐵壺算是早期家庭用具。
至於談及人們對老鐵壺的喜好程度,雖說鐵壺年代不長,但還是有不少人把它當作古董品來收藏。在古董書里,有時也會把鐵壺擺進去,不過大部份是名師作品如安之介或是龍文堂等。

編輯本段聲音

鐵壺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的鳴聲,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鐵壺是會有聲響的,鐵壺的聲響有的像風吹松的聲音,有的是波濤洶湧,依工藝師的加工而有不同的效果,這邊舉幾個鐵壺的聲響僅供參考。
1、底部裝響片
注意看有些鐵壺底部會有三片左右的鐵片,可能還有點生繡,不過您不要嫌它髒,這正是釜師精心製作的響片,因為有這種響片所以鐵壺才會有悅耳的聲響。
2、底部故意有凹陷
感覺上這比較像現代的技法,一般而言具有傳統的鑄廠或是由釜師手工製作的鐵壺底部都會故意留點凹陷,所以您也不要以為底部破了,就是因為有這個凹陷,所以依火的大小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響,十分有趣。
3、蓋的鳴叫
一般而言,這種技法多出現在南部鐵壺,有個規則,首先壺嘴的根部較低,壺體總體呈圓筒狀,其中壺底比蓋口寬,此外,蓋子較薄,有這幾個條件後,水沸騰時內部會產生壓力,水蒸氣會往上升,然後從蓋口噴出,此時壺蓋就會與壺體產生敲打的響聲,不過此種壺打開壺蓋時要小心,因為水蒸氣上升,所以容易燙手,壺主就有過痛苦經歷,差點打破鐵壺。

編輯本段價值

用老鐵壺煮出的水口感很軟、甘甜,用來泡茶,那是如虎添翼,雲南地處高海拔地區,用生鐵壺煮水對提高水溫有明顯作用(經測試在昆明水溫可接近100℃),對泡普洱茶是再好不過的。而在煮茶過程中,鐵壺吸收水分中的氯離子,並釋放出二價鐵,長期飲用,可以預防貧血,補充鐵質。這也是日本地區,男女長壽的原因之一了。
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旨,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你可以把它當成一件日常煮水器來養生,或是一件藝術品欣賞,亦或是古董收藏。鐵壺的價值因其製作者的名氣、技藝而大有不同。現在,日本老鐵壺的藏量已經越來越少,導致其價格一路飆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