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約1782666.7平方米(㎡)(其中汗匙擊婆:田590000平方米(㎡),地約1192666.7平方米(㎡),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7768.20畝,主要種植辣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約3429666.7平方米(㎡)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62戶飲用井水,有57戶還存在飲水龍茅簽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2.34%)。有462 戶通電,有4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6%和51.9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戶(分別占總數的8.44%和6.71%)。
該村到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符碑懂站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5 輛,機車4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84畝,有效灌溉率為33.0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5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訂匪積淋兆迎墊0.38畝。
到2009年底,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2069.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60.33萬元,畜牧業收入1000.1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72頭,肉牛203頭); 林業收入6.55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2.01萬元,
工資性收入315.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4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人 ,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1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81戶,共鄉村人口2268人,辯斷嚷其中男性1124人,女性1144人。其中農業人口2044人,勞動力1600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107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8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鎮衛生院9.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17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鐵則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德厚中學。該村距離中學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72人,中學生12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55.78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8.3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櫃應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21人,黨員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3人。 團員99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民觀念落後。主要表現:一是受傳統思想束縛,不願調整結構。二是對市場經濟認識不夠,不敢去發展;2、發展條件太差。一是基礎設施差,主要是交通和通訊兩個方面。二是生產投入短缺。發展需要投入,發展也需要技術,隨著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落實,農民的負擔雖然有所減輕了,但發展生產投入難的問題仍然突出。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政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資金及技術扶持,引進優良羊品種培植養殖大戶,發揮鐵則土地、荒山較多的優勢,大力發展養羊業;發揮優越的氣候、土地資源發展蔬菜種植。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21人,黨員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3人。 團員99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民觀念落後。主要表現:一是受傳統思想束縛,不願調整結構。二是對市場經濟認識不夠,不敢去發展;2、發展條件太差。一是基礎設施差,主要是交通和通訊兩個方面。二是生產投入短缺。發展需要投入,發展也需要技術,隨著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落實,農民的負擔雖然有所減輕了,但發展生產投入難的問題仍然突出。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政府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資金及技術扶持,引進優良羊品種培植養殖大戶,發揮鐵則土地、荒山較多的優勢,大力發展養羊業;發揮優越的氣候、土地資源發展蔬菜種植。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