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在現代的沙漠石油鑽探作業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慶"石油大會戰"之間交替進行。
年輕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鐵人"王進喜戰友的兒子,從小背負著父親的殷切希望。然而隨著事實的被揭開,劉思成原本的世界轟然倒塌。他經歷了思想認識的巨大轉變,重新認識了過去的那個時代和那些人,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定位,也重新構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故事塑造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的堅毅形象,也描繪了新的歷史時代條件下新一代石油工人的風貌和精神世界。影片將展現兩代石油工人之間的精神傳承與對話,生動地表現"鐵人"精神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揚。
年輕的石油工人劉思成(劉燁飾)是單位的業務標兵,喜歡收藏王鐵人的所有物品。劉思成的父親劉文瑞(張鐸 飾)是和王鐵人並肩戰鬥過的戰友。鐵人後輩的身份帶給劉思成無上榮譽的同時 也日益成為他的困擾。 在美麗的心理醫師吳夢夏(馬蘇 飾)的幫助下,劉思成開始嘗試打開心結。
與此同時,趙一林(黃渤飾)因和女友的不檢行為被揭發而雙雙被迫離隊。惱羞成怒的趙一林當眾怒斥此事的惟一知情人劉思成,認為劉和他的父親劉文瑞一樣都是只知道沽名釣譽的騙子。父親到底是和鐵人戰鬥到底的英雄,還是如趙一林所言半路當了逃兵?伴隨著劉思成的追問,時光退回到半個世紀前……
一列破舊的火車把王進喜(吳剛飾)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拉到了大慶。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著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希望。這隻除卻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幾乎一無所有的隊伍在隊長王進喜的帶領下,苦幹5天5夜,大慶第一口油井終於開鑽。房東老大娘見王進喜連續數晝夜奮戰在井架,感慨“王隊長真是個鐵人!”,“王鐵人”的名字從此傳開。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著拐杖纏著繃帶連夜回到井隊。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將發生井噴,在沒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噴的危急時刻,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漿池底必須攪拌,現場卻沒有攪拌機,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奮戰,井噴終於被制服,油井和鑽機保住了。
三年自然災害來臨,王進喜和他的隊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嚴重的飢餓和高強度的作業下,隊友們意志紛紛崩潰。王進喜省出自己的口糧,甚至不惜犯政治錯誤,想方設法給大家填肚子。看似粗枝大葉的王進喜對愛徒“小知識份子” 劉文瑞更呵護備至,還讓妻子為其縫補護膝。劉文瑞最終還是偷偷踏上了返程的火車,師傅王進喜留下的那袋口糧和孤獨的背影卻成了劉文瑞一生的心債。
伴隨著對這段回憶的追惜,劉思成陪父親度過了他最後的時光。此時傳來離隊的趙一林和女友在沙漠遇險的訊息,劉思成毫不猶豫地隻身開始他的搜救行動。恍惚間,劉思成的眼前出現了王鐵人父親一樣的笑臉……
[角色演員介紹來源]
音樂原聲
[音樂原聲來源]
幕後花絮
1、劉燁黃渤在沙漠拍攝《鐵人》時,為了發揚王進喜的鐵人精神,表現石油工人的頑強精神,劇組使用了“鼓風機”,人工製造出“飛沙走石”的效果。
2、吳剛透露拍攝那場著名的“井噴”片斷時,鑽井台口壓力巨大的泥漿噴出來,濺到了吳剛的臉上,濃度灼人的泥漿液迸進他的嘴裡、眼睛上,若非搶救及時險些讓吳剛失去了雙眼。
3、2009年5月19日晚,《鐵人》在北京舉行了首映。一封由吳剛妻子執筆所寫的信函出現在首映現場,而吳剛本人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聽經緯代念了這封信。吳剛的妻子也意外現身首映,吳剛更是在觀眾們的見證下,向妻子表達了深深的愛意。
獲獎記錄
[獲獎記錄來源]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導演尹力技術很出色,黑白影像很具能量。王進喜扮演者吳剛塑造很真實,尤其是他那場演講,具有驚人的爆發力。《鐵人》的好,就是沒有把王進喜拍成彼得大帝。這部影片使人們意識到比意識,主義,或者國家、人民,這些虛無飄渺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人。(
新浪娛樂評)
負面評價
有觀眾質疑“鐵人精神”在現代社會還有沒有意義,尹力導演也不能給出答案,他希望觀眾自己思考。《鐵人》由於不是商業片,導致吸引人數少,首映票房慘澹。(
鳳凰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