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賢古村(今江西省黎川縣中田村)位於黎川縣西部,距縣城約15公里,宋朝開始建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賢古村
- 地理位置:江西省黎川縣中田鄉
歷史,古建,古建築,歷自然風光,
歷史
該村過去因為四周皆山,中間為農田,故名為“中田”。但在明清時期,特別是在清代,村中陳魯兩姓人家人才輩出,通過科舉考試,考取舉人、進士100多人,加上村中有條美麗的龍安河流過,兩岸山水風光秀麗,該村因“鐘靈毓秀,賢才輩出”而遠近聞名,故稱“鐘賢”。經過歲月的洗滌,曾經輝煌過的古村即將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但當你走進古村,走過一排排老屋,一條條老巷,透過斷瓦殘垣,依然能感受到古村昔日的繁華。
口口相傳的官轎亭
當你走進鐘賢古村,只要碰到7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都知道“官轎亭”這個地方,不知何故,這個亭子深深地烙在他們記憶深處。據知情人講述,官轎亭位於村莊的西北部,距離鐘賢村大約一公里,從這裡有兩條路通往古時建昌府,一條是陸路,經過公村、黃源去南城;一條是水路,在距離亭子不遠處便是龍安河,從這裡坐船可通盱江、贛江,到達更遠的地方。
在古代,鐘賢村是一個相對偏僻的村莊,那時除了村裡的稻穀和竹木沿河向外運輸,往來龍安河的商船並不多見,但自清代以後陳魯兩姓人家通過科舉考試,許多人金榜題名,考取舉人、進士,在朝廷當大官,這樣便經常會有人前來拜謁。但到了村口,他們所乘坐的官轎,不能直接進村,只好在亭子裡停放,然後步行進村拜見。由於亭子經常有官轎在這裡停放,久而久之,當地百姓便將它稱為“官轎亭”。由於年久失修,官轎亭早已倒塌,成為一片廢墟,旁邊只有一口泉仍在汩汩地流淌。
廣結善緣的廣仁莊
到了清代,由於陳魯兩姓家族日益發達,人丁興旺,在黎川勢力強大。為了救濟家族中的困難戶,同時為了擴大家族的社會影響,他們在黎川設立13家義倉,這些義倉有的設在祖屋,有的設在廟中,統稱為“廣仁莊”,裡面有糧食等物資。義倉開始只是家族的義倉,局限於救濟家族中的貧困戶,後來發展到救濟整個鄉的窮人。同時,在乾旱或者遭受洪水災害年份,糧食減產,糧價上漲,則起到平抑糧價的作用。
現在在村里還可以尋找到義倉的蹤跡,魯佐文公祠位於村中一條小溪邊,始建於明朝年間,至今保存完好。祠內大廳前兩旁排列著10多間義倉,這些義倉的地板離地一米多高,可以防潮。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古祠建有兩個寬大場院,估計是用來晾曬稻穀的。
由於陳魯兩家財力雄厚,他們在黎川許多地方蓋房置地,因而他們家族的義倉不僅建在鐘賢,甚至建到縣城。在黎川老街凌雲巷旁,有一棟老宅叫陳家廳,後面便是陳家的義倉。據大廳的居民介紹,這些義倉共有11間,都是木質結構,地下還釘了木板,可以存放10萬斤稻穀,大廳後面還有後院,是一個面積達200多平方米的曬場。
這些義倉,見證了明清時期鐘賢村陳魯兩家輝煌的家族歷史,還反映出封建時期宗族勢力對社會的影響。
古建
鐘賢村在清朝出現了許多達官顯貴,因而在村中建有許多高堂大院,形成一片古建築群。據村中老者介紹,鐘賢村陳家過去在村里建有進士第、翰林第等精美的大廳數十棟,最具盛名的建築是“會圍”,它是一座由七八個大廳組成的古建築群,大廳里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大廳裡面有精緻的木雕、磚雕,雕刻工藝精美,大門前有一鏤空石牌坊,上面刻有民間傳說。可惜,寶貴的古建築在戰亂年代被一把火燒毀。
村裡的魯姓人家發跡時間較早,因而建有許多中天第、郎官第、大夫第、世科第等大廳,其中聞名遐邇的便是始建於明朝嘉靖5年(公元1526年)的魯佐文公祠。該祠是村里魯姓族人祀奉始祖魯佐文公而建的祠堂,坐北朝南,位於村中心位置,三進式磚木結構,規模宏大,建築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
祠堂左右兩側設有大門,上面刻有“奉先、裕後”四個大字。走進祠堂,迎面是一寬敞大院,清一色的麻石鋪地。據魯姓族長介紹,大院內原來建有吹鼓樓,通往正廳的前面建有一座高大的牌樓,設有三重大門,門邊豎立著兩個雕工精緻的石鼓,高約兩米,上面刻有蟾蜍、祥雲和花草圖案。祠堂門前的石階旁有一對石獅,一公一母,母獅和公獅形態相似,只是懷裡擁著一隻幼獅,威嚴里透露出慈愛。
大廳(古稱神堂)是魯佐文公祠的建築精華所在,上首神座由10餘條長4米、高兩米的紅石砌成,上面雕刻有蝠(福)、鹿(祿)、獸(壽)、喜鵲(喜)和花鳥魚蟲等吉祥圖案。大廳建築面積達1000餘平方米,屋頂是清代民居中最常見的斗拱結構,30多根直徑近1米的木柱將大廳高高擎起,顯得莊嚴雄偉。
木樑上放置了燕窩,上面雕刻許多歷史典故和民間故事。
經過時間洗滌,加上年久失修,目前保存下來的古建築為數不多。但保存下來的部分大廳、古巷、義倉和家廟祠堂,至今仍吸引著人們去探尋那段光輝歲月。
古建築
歷自然風光
鐘賢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