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英傈僳族彝族鄉

鐘英鄉由於地域寬廣,北部有金沙江繞境而過,形成了獨特的乾熱河谷氣候。由北到南地勢陡然升高,致使東南、西南兩部地處崇山峻岭之中,形成典型的立體性氣候。多元性氣候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鐘英鄉豐富的特產環境,適宜藥業發展。全鄉境內的特產主要有寶豐寺的優質蜂糖梨,寶豐寺蘿蔔、青菜等無公害蔬菜,含蛋白較多的西山核桃,肉質優良的純種黑山羊,香純的魯崩山小甑酒等。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磁鐵礦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英傈僳族彝族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賓川縣
  • 面積:292平方公里
  • 人口:9805人(200年)
鄉鎮簡介,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條件,經濟發展,基礎建設,農村經濟,特色產業,農村科技,

鄉鎮簡介

鐘英傈僳族彝族鄉位於雲南省賓川縣東北部,東與楚雄大姚縣隔江相望,南和本縣平川鎮、古底鄉接壤,西與麗江地區永勝縣片角鎮毗鄰,北由金沙江相隔與永勝縣東風鄉遙相呼應,是三州三縣的交叉結合部,是典型的“一雞鳴三州”之地。全鄉設有一所初級中學,6所完小,52個一師一校點,教師130人,在校學生1370人。這裡山高坡陡箐深,最高海拔3218米,最低海拔1100米,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是集邊遠、貧困、民族為一體的高寒山區特困鄉,1996年被列為全省506個扶貧攻堅鄉之一。
全貌全貌

行政區劃

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金牛鎮75公里,全鄉國土面積292平方公里,轄鐘英、西山等6個行政村,74個村民小組。92個自然村,有4個機關黨支部、50個農村黨支部、共有黨員468人。

人口民族

2003年底,全鄉共有2321戶,總人口9805人。居住有漢、彝、傈僳、白、拉祜、傣六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582人,占總人口的56.8%。各民族人口分布情況是:漢族4253人,占人口的43.2%;彝族1880人,占總人口的19.1%;傈僳族3438人,占總人口的35%;白族35人,占總人口的0.4%;其他少數民族229人,占總人口的2.32%。傈僳族主要分布在唐古地、芝麻登、趙卡拉3個村委會,彝族主要分布在西山村委會。

自然條件

鐘英鄉由於地域寬廣,北部有金沙江繞境而過,形成了獨特的乾熱河谷氣候。由北到南地勢陡然升高,致使東南、西南兩部地處崇山峻岭之中,形成典型的立體性氣候。多元性氣候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鐘英鄉豐富的特產環境,適宜藥業發展。全鄉境內的特產主要有寶豐寺的優質蜂糖梨,寶豐寺蘿蔔、青菜等無公害蔬菜,含蛋白較多的西山核桃,肉質優良的純種黑山羊,香醇的魯崩山小甑酒等。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磁鐵礦等。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經濟作物有烤菸、香葉、花生、油菜、水果、蔬菜等。畜牧業以牛、羊、豬為主。 全境地形狹長,從東北到西南呈長方形,東部山樑隆起較高,南為山凸,西部大梁山,北部金沙江深谷。最高海拔3218米(皮廠村委會董家墳梁子),最底海拔1100米(芝麻登村委會蓮灣坪),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900米。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

經濟發展

該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66.6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23.60 萬元,占總收入的58.40 %;畜牧業收入369 萬元,占總收入的 16.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64 頭,肉牛164 頭,肉羊7577 頭);漁業收入3 萬元,占總收入的0.13 %;林業收入 181萬元,占總收入的 7.99%;第二、三產業收入24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0.59%;工資性收入 36萬元,占總收入的1.59 %。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 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36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20人(占勞動力的1.31 %),在省內務工 42人,到省外務工0 人。

基礎建設

1978~2008年,累計完成水利工程4600餘件,其中小水塘25件,小水窖(池)4874個,主要引水渠30多條,較具代表性的有鐘英清海利水庫(年蓄水量8萬方)和龍鐘大溝(年可引水量237.63萬方)。全鄉蓄水能力達到27萬方。 主要工業品有石料、磚瓦、小甄酒等。2006年起,依託魯拉電站和盤口箐電站建設,引資新建了牯子山頁岩磚廠、魯奔山石廠、唐古地石廠、銅產箐石廠等四戶企業,新建空心磚廠3個。2008年工業現價總產值完成76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267萬元,增長53.9%,增加值完成12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57萬元,增長 82.6%;實現勞動力就業220人。
烤菸烤菸
鐘英鄉魯地拉電站建設是鐘英鄉乃至全州全縣千載難逢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現電站建設的外業勘測已全面結束,進入評審論證階段,很快將啟動。據西北設計院專家介紹,魯地拉電站投資規模上百個億,裝機容量220萬千瓦。電站建設時可提供非常多的勞動力就業和帶動一大批二、三產業的發展。建成後將有力帶動我縣和該鄉的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農村經濟

該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66.6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23.60 萬元,占總收入的58.40 %;畜牧業收入369 萬元,占總收入的 16.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64 頭,肉牛164 頭,肉羊7577 頭);漁業收入3 萬元,占總收入的0.13 %;林業收入 181萬元,占總收入的 7.99%;第二、三產業收入24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0.59%;工資性收入 36萬元,占總收入的1.59 %。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 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36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20人(占勞動力的1.31 %),在省內務工 42人,到省外務工0 人。

特色產業

1、加大對核桃基地建設及核桃生產的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州、縣對核桃規範種植的資金、技術扶持。
2、穩定山林權屬,結合林改政策,對依法取得使用權種植核桃的林地,堅持“誰種誰有”政策,做到林地使用權和核桃所有權70年不變;核桃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大力支持發展私有核桃林,鼓勵集體、個人參與核桃工程林建設;鼓勵林農和其他獨立法人以資金、實物、技術、土地使用權、勞務入股等形式,組建股份制核桃企業和核桃林場,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生產要素的最佳化組合。
鐘英傈僳族彝族鄉鐘英傈僳族彝族鄉
3、加強科技示範和技術推廣。選擇部分基礎較好的農戶作為核桃科技示範戶,積極開展高產、優質栽培管理技術的示範推廣工作。積極推廣脫殼、漂洗、烘乾新技術,提高我鄉核桃的市場競爭力,以提高初級產品的價值,增加果農收入。
4、依靠林業生態和產業協會、個體私營企業、農民經紀人建立相對穩定,互惠互利的“龍頭”組織,進行核桃產品的市場開發、流通、深加工等,拓寬產業領域,拉長產業鏈,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市場經營的中介組織和經紀人的組織和培訓,成立相應的信息機構,為農民提高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
5、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人員和林業站工作人員的作用,廣泛開展對果農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讓他們真正掌握一套核桃豐產栽培管理技術,提高經營管理核桃的技術水平,提高農戶種植核桃的積極性。適時組織核桃種植示範戶外出參觀考察,提高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和對現代核桃栽培管理技術的認知水平。
6、進一步加強對核桃基地建設工程的領導,認真調查研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制定出核桃產業化發展的規劃及有關政策措施。

農村科技

鐘英鄉是省級貧特困鄉,窮在水上,苦在水上,水利化程度低是嚴重製約全鄉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加強水利建設,構建鐘英水利格局是全鄉人民的期望,為實現鐘英鄉經濟的跨躍式發展,實現人民的期望,經過歷屆鄉黨委、政府全力爭取,決定於2007年修建鐘英大溝。
鐘英朵背箐河是賓川第四大河流,水量充沛,常流量在600萬m3以上,枯水季節流量為0.2 m3/秒以上,朵背箐至鐘英引水灌溉工程是鐘英鄉人民夢寐以求大事,1958年鄉人民政府發動全鄉人民開挖土溝把水引至鐘英村委會,由於年久失修和當時條件限制,當年修建的引水土溝現已基本棄用,為解決鐘英鄉西山、芝麻登、鐘英三個村委會2000餘畝土地灌溉問題,發展山區經濟,穩定烤菸生產。從朵背箐取水溝渠全長30.5公里,設計為70 cm×80m的三面光溝渠,工程測設工作由賓川縣水堪院負責,工程建設中的土方開挖、砂石料二次搬運及土地占用問題由鄉政府負責,並以組織民眾義務投勞方式完成。為確保工程的早日竣工,當年發揮效益,土溝開挖等前期工作必須於2007年4月底前完成,並必須確保受益區每年規劃種植烤菸2000畝以上,否則,菸草公司有權向鄉政府收回工作投資款。
主體工程(三面光溝灌溉)所需經費550萬元,發動民眾投工投勞開挖土溝、砂石料二次搬運折資100萬元,其餘450多萬元由縣菸草公司、縣煙水辦項目經費的形式向上爭取籌集。工程施工管理由縣菸草公司、縣煙水辦、鄉政府三方共同負責。
工程建設完成後,可新增灌溉面積3000畝,改善灌溉面積5000畝,將從根本上解決沿線(西山田房、上村,芝麻登大幹塘,鐘英小皮廠、大水溝、鐘英、龍潭、和尚莊、楊家莊、白夷田、松坪新村)三個村委會11個村民小組3000餘農民民眾的用水困難,當年增加經濟收入200萬元以上,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親民富民的大型水利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