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效應在金融學上主要體現在金融學和投資市場兩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擺效應
- 領域:金融
金融鐘擺效應,投資市場,
金融鐘擺效應
如今抱團取暖共度困境,正在壓倒各國自掃門前雪的常規思維,全球經濟第一次彰顯大面積的共振效果,經濟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不得不共同面對同樣的問題: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失業率增高、資產泡沫化之後經濟衰退徵兆出現。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在經濟的表象背後,各國依然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
最近,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高調支持布希政府有關提供至多1500億美元財政激勵的呼籲,目的是提振美國經濟,將美國陷入長期衰退的風險降至最低。在之前由於美國已經採取降息行動,國際經濟界人士分析這“在新興市場幫助創造了又一輪流動性熱潮,從而推動了原材料方面的需求,並推高了股市。”前不久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對於美國政府救助美國次級債危機,已經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這樣會導致全球流動性更過剩,資產泡沫化程度加劇。因為,他認為美國經濟目前的狀態關鍵是資產價格泡沫,如果政府不斷注資,只會“催生新的資產泡沫”。美國目前的做法到底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還不得而知。
但是,當一個主要依靠市場調節經濟的國家採取極強的政府手段干預經濟,會不會很快改變目前的困局,是值得期待的。況且美國大選在即也可能刺激經濟回暖。雖然,在兩個月以前美國政府也提出要凍結次級債利率但並沒有實施,而這一次會不會也只是說說而已,以此作為刺激經濟回升的強心劑,目前難以判斷。不過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全球金融業正在進行大洗牌,美國經濟強勢正在被歐洲取代或成為旗鼓相當之勢。依據凱恩斯的觀點高通脹或通縮都必然導致財富重置,如今看來這個觀點並不過時。這對於困局中的美國,不能不說是一個刺激,急於提振經濟必然成為政府首當其衝的任務。
美國從賣樓給日本人,到現在向全球出售銀行股權,雖然時隔十幾年,但說明美國依靠全球調整本國經濟的能力沒有減退。這是美元強勢邏輯直接演繹的結果,也是我們要警惕的地方。國內經濟學界有一種聲音就認為,對於美國經濟的衰退一定要警惕,尤其要注意美元的突然升值。這是日本十幾年以前曾經遭遇過的故事,之後導致了日本經濟長達十幾年的低迷。
眾所周知,世界經濟論壇去年的年會就曾經顯現過很多的尷尬,雖然各國參會政要也希望共謀發展之策,結果卻並非完全如願。可見,應付下一階段的金融困局,鐘擺效應很有可能大於抱團取暖,我們必須要高度警覺。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本次達沃斯將傳出令人振奮的共度難關的創新之舉。
投資市場
美國聯邦儲備局日前再度加息1/4厘,但今次香港絕大多數銀行都沒有追隨,只是保持利率不變。究其原因,主要是銀行普遍水浸。據知個別銀行不但沒有加息,更在按揭利率方面不加反減。然而,如果置業者要享受最低利息供樓,就應該採用分類方法,究竟是什麼方法呢?
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曾慶璘對筆者表示,無可否認,今次銀行沒有追隨美國加息,主要與資金湧入香港有關,令同類拆息低企,繼續在2-3厘左右。以現時優惠利率7厘-8厘之間計算基準,目前的息差已夠闊,所以香港銀行根本沒有必要加息。
銀行沒有加息對置業者來說是好訊息,特別是對於已經置業並在供樓的人士。近年銀行不斷加息,對他們來說負擔過重。今次香港銀行沒有加息,可說給置業者一次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