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效應(心理學概念)

鐘擺效應(心理學概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鐘擺效應”(Pendulum Effect)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盪現象。這是選民心理的一種常見現象,指當某陣營在一次選舉中大勝後,大敗的陣營較易在下一次選舉收復失地,就如向左擺後,便會向右擺,循環不息。這主要是出於人民不想一黨持續獨大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擺效應
  • 外文名:pendulum effect
  • 學科:心理學
  • 屬於:連鎖反應
基本定義
揮桿其實就是一個鐘擺,區別在於鐘擺自由下落,而揮桿由人體控制,複雜之處是揮桿由兩個鐘擺構成,即大鐘擺(左手臂)(即為什麼總是要我們的手臂伸直)帶小鐘擺(球桿),支點是左肩膀,而軸心位於前胸內靠近脊椎某處(即為什麼要保持上半身沿脊椎方向不要水平移動並沿此軸轉動),支點(肩膀)與大鐘擺(手臂),大鐘擺(手臂)與小鐘擺(球桿),由鉸鏈連線,左肩頭和左手腕。困難之處在於揮桿的大鐘擺—手臂由兩節構成,大臂和小臂,多出一個可動的肘關節(這是此項運動違反人體自然生理結構的其中之一處)。據說僅有一位英國前PGA球員,使用三節鐘擺揮桿,大臂、小臂與球桿,此兄曾多次獲得過冠軍。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大小鐘擺,拉住小鐘擺末端(桿頭)至軸心水平處,然後釋放,會看到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小鐘擺的結合處(手腕處)最先加速下落,小鐘擺滯後,落至某處小鐘擺末端才會超過此結合處成為最低點,至於在幾分之幾處,琢磨沒仔細琢磨過,當結合處接近最低點時,結合處便開始減速,而此時小鐘擺則加速通過最低點,當小鐘擺末端(桿頭)通過最低點時,結合處正處於垂直線上,此時小鐘擺末端速度最大,而小鐘擺末端與結合處的加速度均為零(即手腕的釋放,也有人稱為剎車),在加速度為零的前一瞬間,加速度則達到最大,重力因素,此後大小鐘擺開始作減速運動(收桿)。
因而通常所說的擊球距離遠近取決於桿頭速度是一悖論,不信誰跟你說的你就讓誰抓緊了桿掄到最快看看球能跑多遠,正解應為,在擊球瞬間之前,將桿頭加速度加到最大,然後釋放,將加速度迅即減為零,在擊球瞬間手腕應為靜止不動的,不可平行移動,此時只有松桿才能將所獲得的加速度完全釋放出去,球就像被彈出去一般,即為什麼一定要把手腕鬆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