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康惠,男。漢族。1964年1月生,四川綿陽人。中共黨員,南京大學理學博士,教授,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特聘專家,四川省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地質學會青工委員。專長構造地質、構造成礦學(構造與成礦)、構造年代學,資源勘查學,水文與工程地質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康惠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4年1月
- 職業:導師、教授
- 畢業院校:昆明理工大學(原昆明工學院)
- 代表作品:《揚子西源的銅礦成礦背景研究》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榮譽,從事領域,科研項目,主要論文,出版專著,
個人簡介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昆明理工大學(原昆明工學院)地質系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學習。1986年7月至2001年9月,有色成都地質幹部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01年9月起,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工作。其間,1987~1988年,省支教講師團,任支教小組長,教高三英語,被評為四川省87屆支教講師團總團先進個人;1992~1993年,中國地大,進修地球化學與化探、水文地質學。
個人榮譽
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三等獎(1999),四川省地質學會第三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7)、第二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優秀青年地質工作者提名獎(1998),多次被評為四川省有色金屬工業公司直屬機關、地乾院優秀共產黨員及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優秀教職工、優秀教師。
從事領域
長期從事揚子大陸西緣、西南三江、藏南岡底斯、東崑崙等地區的構造與成礦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後負責或作為主研人員參加國家(科技攻關、科技支撐、973等)、中日合作、省、部及地方橫向科研項目50餘項;對上述地區的大地構造背景演化、構造特點、地球動力學、成礦規律、構造作用與成礦作用的耦合、構造年代學、主要成礦時期及其定年等諸方面,有一定研究。
提出並積極實踐構造成礦學理論。作為主要科技人員,指導雲南會澤大水井鉛鋅礦床,西藏岡底斯帶的雄村銅多金屬礦床、甲瑪銅鉬多金屬礦床,青海東崑崙的五龍溝金礦床,西藏三江地區的玉龍銅鉬多金屬礦床,等勘查實踐,均取得肯定性成果。
在《地質學報》、《地質論評》、《礦床地質》等刊物上撰寫和參撰發表論文20餘篇,專著三部;責任編輯三部專著、多期雜誌。
科研項目
現負責執行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岡底斯東段銅多金屬礦床時空關係和疊加改造研究。科技支撐計畫子題;西南三江藏東地區(五)及岡底斯中西段(六)示範區優勢礦產資源潛力預測評價。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題:念青唐古拉地區典型礦床研究和靶區優選查證。地調子題。
現作為主研人員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
西藏墨竹工卡縣甲瑪銅多金屬礦1號礦體勘探及外圍普查,中國震旦紀-二疊紀大地構造和盆地演化等。
主要論文
昌都思茅地塊的中生代陸內裂谷作用(地質學報,2006(9)),
藏東緣昌都大型複合盆地喜山期陸內造山與成礦作用(地質學報,2006(9)),
四川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研究(四川有色金屬,2006(4)),
青藏高原東緣昌都-思茅新生代造山帶及其地球動力學(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藏東三江構造帶雲南段α石英熱活化ESR定年與新生代構造事件(地質通報,2004,23(12)),
鹽源-麗江構造帶是新生代陸內造山帶(地質學報,2004,78(1)),
瀾滄江斷裂帶的新生代走滑運動學特點 (地質論評,2004,50(1)) ,
會理-會東地區典型鉛鋅礦床地球化學差異及其構造含義(2004.見:
礦床學理論與實踐.祝賀鄭明華教授從事地質工作50年——暨70壽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雲南永勝寶坪滑覆構造聚礦 (礦床地質,2003,(3)),
內蒙小伊諾蓋溝金礦:後韌性剪下型金礦(礦物岩石,2004,24(2))等。
出版專著
揚子地台西緣構造演化與成礦(電子科大出版社,1996 ),揚子地塊西緣銅礦床地質(中國地大出版社,1998 ) ,中國環境保護全書 (中國人事土版社,1998)。
現招收礦產普查與勘探(固體礦產)、構造地質、礦物岩石礦床等專業碩士研究生,著眼“繁榮後”培養,歡迎“有志向、能吃苦、願創新”的年輕學子加盟,共游地學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