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縣圖書館

鐘山縣圖書館成立於1976年11月14日,館舍建在鐘山鎮東樂街十字路口旁,面積200平方米。1978年重選館址,在鐘山縣城興鐘南路14號建館舍1100平方米。2005年12月,在縣城興鐘南路21-1號新建獨立館舍主體為三層全框架結構,總面積1503平方米。2016年10月,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選址位於鐘山縣河東新區廣場西側,新建館舍6759.13平方米,主體工程正在建設中。2017年9月搬遷至鐘山體育中心臨時辦公,館內設有報刊閱覽室、公共電子閱覽室、兒童閱覽室、參考諮詢室、圖書外借、報告廳、科技服務組及業務輔導組八大服務視窗。1989年至2013年館內編制人數8人,2015年7人,2016年6人,2017年5人,現在編在職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山縣圖書館
  • 建館時間:1976年11月14日
本館簡介,所獲榮譽,

本館簡介

藏書建設工作 1976年該館成立之初,是當時縣文化館圖書室所存圖書,並添置一些各類新書,總計有藏書19,903冊。至1979年該館在南路14號新館落成開館時,藏書為32,800冊,到1986年藏書為90,001冊,到2005年藏書為14,0586冊。現館藏圖書18萬餘冊,其中文革時期的圖書4萬餘冊,古籍23種94冊,民國文獻3522冊,電子圖書5050冊。政治、經濟類的書刊比例適當,文學藝術、科技類書刊種類齊全,地方文獻收藏比較完整,《平樂府志》(光緒五年,1879年版)、《鐘山縣誌》(民國廿二年,1933版)、《人民日報》(1957版)為本館藏書之精品,基本形成了特色文獻與普通文獻相結合的科學合理的館藏結構體系。
免費開放服務活動 堅持“二為”、“雙百”方針,秉承“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宗旨。全館設有綜合閱覽室、兒童閱覽室、參考諮詢室、圖書外借處、公共電子閱覽室、科技信息服務組及業務輔導組。科技信息服務組幫助農民掌握科技信息,建立服務點每年從館內圖書、報刊精選出500多種科技種養技術資料,印發3000份,利用春耕秋收時期的圩日傳送給廣大農民民眾,長年科技信息跟蹤服務。我們實行一系列方便讀者的措施:每周開館時間從54小時提高到70小時,節假日、雙休日照常開放;對讀者實行零門檻、全開架、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文獻信息服務;開展諮詢服務解答讀者難題,為科研型讀者向區館、北京圖書館進行館際借書,我館的優質服務,贏得了廣大讀者和社會的讚譽。現有閱覽座位109個,以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重點,面向讀者、社會各個領域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服務活動。組織開展國際兒童讀書日、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全民讀書月、送書和文獻資料下鄉、讀者免費培訓、文化和科技免費講座、讀書徵文比賽、電影展播、民眾文化活動等活動。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鐘山縣支中心建設 2009年10月,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鐘山縣支中心正式成立。目前,我館公共電子閱覽室擁有25台計算機、伺服器4台,配備攝像機、掃瞄器、投影儀、數位相機等先進設備,先後開通了10M、15M、200M光纖接入網際網路和衛星接收系統,2017年7月開通“鐘山縣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全縣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鄉鎮11個基層點和113個村級的基層點。逐步實現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免費為讀者提供瀏覽網路信息和複製文獻資料。
創建文明單位 鐘山縣圖書館圍繞打造“一流的工作隊伍、一流的精神面貌、一流的優質服務、一流的工作業績”的奮鬥目標,館領導班子提出了“解難題、強管理、改作風、樹形象”的工作思路,以熱愛單位之心、服務讀者之責、展現文明之風的態度開展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很好地實現了精神文明建設滋潤人心、精神文明建設帶動工作的目標,從創建文明的開展,館容館貌、員工的精神面貌、讀者的閱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項工作取得十分顯著的成績,受到了廣大讀者和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讚揚。通過文明創建圖書館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和服務每一位讀者,將圖書館建成讀者溫馨的家園,讓科學文化知識播散到廣大讀者的心田,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支撐,為全民閱讀、文化鐘山做出我們圖書館人應有的貢獻。1989-2016年,我館連續被廣西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單位”。

所獲榮譽

1988年,獲得梧州地委、行署授予“文明單位”稱號。1989年,獲得文化部授予的“全國文明圖書館”稱號、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先進集體”稱號以及自治區黨委、區政府授予的“文明單位”稱號。1994年,被文化部授予國家二級圖書館、全國“文明圖書館”,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評定為區“一級圖書館”。2000~2008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三級圖書館”。2013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2023年12月18日,鐘山縣圖書館被評定為“三級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