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麥12號

鎮麥12號

鎮麥12號是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鎮麥168穗系鑑定圃中發現剩餘變異單株,經系譜法選育的小麥品種。

鎮麥12號幼苗直立,葉色較深,分櫱力中等偏弱,株型偏鬆散,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紅粒,硬質,中抗小麥赤霉病,中感小麥白粉病和小麥紋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麥12號
  • 別名:鎮10216
  • 審定編號:蘇審麥201501
  • 育種單位: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
  • 作物名稱:小麥
  • 親本來源:鎮麥168穗系鑑定圃的剩餘變異單株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種子處理,播種要點,肥水管理,病害防治,適期收穫,

選育過程

鎮麥12號原名鎮10216,是由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在鎮麥168穗系鑑定圃中發現剩餘變異單株,經系譜法選育,於2010年育成。2012-2014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南組小麥區域試驗 ,2014年秋播鎮麥12號參加生產試驗;2014年在鹽城大豐上海農場進行鎮麥12號豐產示範試驗;2015年鎮麥12號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麥201501)。

特徵特性

  • 農藝形狀:鎮麥12號幼苗直立,葉色較深;分櫱力中等偏弱;株型偏鬆散,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紅粒,硬質。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1.2天,較對照長1.6天;株高81.8厘米,每畝有效穗30.1萬,每穗36.16粒,千粒重45.84克。
  • 抗性: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三年接種鑑定:鎮麥12號中抗小麥赤霉病,中感小麥白粉病和小麥紋枯病,高抗小麥黃化葉病,抗穗發芽。
  • 品質: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兩年區試測定平均結果:容重784克/升,粗蛋白含量15.24%,濕麵筋含量32.9%,穩定時間14.1分鐘,硬度指數69.3。

產量表現

2012-2014年度鎮麥12號參加江蘇省淮南組小麥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75.16千克,較對照揚麥11號增產5.42%,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14-2015年度鎮麥12號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6.21千克,較對照揚麥11號增產7.58%。

適種區域

鎮麥12號適宜中國江蘇省淮河南麥區種植。

栽培要點

種子處理

鎮麥12號的種子必須通過精選才可保證籽粒飽滿,出苗率達到90%以上。播種前做好發芽試驗,根據發芽率、雜質率、千粒質量等指標設計基本苗數,確定播種量。播前種子要曬2-3天,以提高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包衣或藥劑拌種可控制種傳病害,是保證苗齊、苗全、苗勻的先決條件。採用15%福美雙+立克秀懸浮種衣劑包衣,可減輕黑穗病、紋枯病及根腐病危害。

播種要點

鎮麥12號於淮南麥區以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播種為宜,日平均溫度16℃左右最佳。鹽城、揚州等地區在10月26日至11月5日,鎮江、無錫等地區在10月30日至11月10日為宜,其他地區可根據當地氣溫做相應調整。適宜期播種可使麥苗充分利用當地的溫光資源,有利於培育麥苗冬前壯苗,為小麥高產打下基礎。基本苗是建立合理群體的基礎,前作茬口、地力水平、播種期等是設計基本苗的考慮因素。鎮麥12號分櫱力中等偏弱、穗型較大,千粒質量較高。如果基本苗過高,生長後期造成穗數過多,容易產生小穗小粒現象,影響小麥的商品性。因此,鎮麥12號一般在中上等肥力條件下適期播種,基本苗設計為15萬株/畝為宜,因其他原因不能適期播種,需要增加基本苗,遲播1天即增加0.5萬株/畝,如果採用獨稈栽培技術,設計基本苗應少於22萬株/畝。播種方式不同情況播種操作方法略有不同,在板茬少、免耕栽培條件下播種,用大型機械一次性完成多項任務,包括旋耕、下種、蓋土、鎮壓、開溝等工序,行距調整為25厘米,播種深度調整為2.5厘米;在稻稈全量還田條件下播種,套用機械反旋滅茬,然後用機械條播或人工撒播(較小田塊);人工撒播時,應將種子均勻撒于田面,再用旋耕機淺旋蓋種。播種結果應達到深度適宜、深淺一致、出苗均勻、出苗量符合需要。溝系配套是鎮麥12實現高產優質的必備條件,這對品質的養成至關重要。田外溝在播種前應充分疏通,保持大小溝渠互相配套。不同溝渠應深度不同,如隔水溝深度100厘米,導滲溝深度120厘米,排水溝深度150厘米,以確保排灌通暢。田內溝於播種後進行整理,人工開挖或機械開溝,豎溝間隔3.5米左右,溝深保持約25厘米。在距田兩端橫埂2.5米處,再各挖1條橫溝,溝深35厘米左右。田塊長度超長的應該增開腰溝,溝深在35厘米左右。田外溝與田內溝也須配套相通。

肥水管理

施肥時施純氮20千克/畝左右,五氧化二磷10千克/畝左右,氧化鉀10千克/畝左右。增施磷鉀肥,可以有效提高小麥品質,氮磷鉀以m(氮元素)∶m(五氧化二磷)∶m(氧化鉀)=1.0∶0.6∶0.6較適宜。氮肥施用比例(質量比):基肥∶壯櫱肥∶拔節肥∶孕穗肥=5∶1∶2∶2。磷鉀肥質量比:磷肥∶鉀肥=1∶1。基肥和追肥施用量約各占50%,一般磷、鉀肥追肥宜在6葉期前後施用。基肥:重視秸桿還田,適當增施有機肥,有機肥施用量1000千克/畝,尿素7千克/畝左右,45%複合肥(氮元素、五氧化二磷、氧化鉀含量各為15%)30千克/畝左右。壯櫱肥(又稱平衡肥):越冬始期(12月25日前後)撒施尿素3.5千克/畝。注重偏弱苗,捉黃塘,促平衡。拔節肥:在小麥基部第1節間定長(葉齡餘數大約2.5葉)時,撒施45%複合肥(氮元素、五氧化二磷、氧化鉀含量各為15%)22千克/畝。孕穗肥:在小麥葉齡餘數為0.8-1.2葉時,撒施尿素7.5千克/畝。

病害防治

麥田防除硬草,以採用播後苗前土壤封閉為主,用50%丙草胺乳油60-80毫升/畝,封閉應在播後3天內施藥。對硬草防效差的田塊,用15%炔草酸可濕性粉劑20-30克/畝進行莖葉處理;針對麥田闊葉草較為複雜多樣的田塊,可選用25%使它隆50毫升/畝進行防治。所有的莖葉處理應力爭在冬前結束,把雜草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做好種子處理工作的同時,在入冬前和春後,要注意蚜蟲的防治,預防蚜蟲傳播病毒病。可以結合噴撒除草劑,添加防蟲藥劑,春後注意防治灰飛虱和黏蟲,杜絕病蟲危害,保證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由於鎮麥12號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在白粉病發病初期提早使用30%醚菌酯20克/畝防治1-2次,並積極預防赤霉病:於齊穗期時使用36%多·酮100毫升/畝防治第1遍,1周后使用25%氰烯菌酯100毫升/畝防治第2遍。

適期收穫

小麥收穫適期一般為3-5天,在小麥植株莖稈泛黃、劍葉失水軟縮乾枯、籽粒堅硬,呈現出該品種原有的色澤時,於蠟熟末期即可收穫。注意小麥登場後要及時曬乾揚淨,保證籽粒含水量低於12.5%才能入庫,入庫後還要保持通風乾燥,以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