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鎮隆飄色又稱裝色,其歷史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民間相傳飄色在當地流傳近三百年,也有一說認為,粵西地區的飄色多源自太平天國末年,當時政府禁演粵劇,民間藝人改以粵劇造型巡遊的形式,後逐漸發展為“馬色”、“水色”和“飄色”等類型,人像造型也由泥塑演化為真人扮演。信宜鎮隆飄色活動多以鎮隆鎮為中心,輻射附近的水口、東鎮、北界、丁堡等鄉鎮,其影響遍及粵西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隆飄色
- 遺產類別:非物質文化
信宜鎮隆飄色又稱裝色,其歷史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民間相傳飄色在當地流傳近三百年,也有一說認為,粵西地區的飄色多源自太平天國末年,當時政府禁演粵劇,民間藝人改以粵劇造型巡遊的形式,後逐漸發展為“馬色”、“水色”和“飄色”等類型,人像造型也由泥塑演化為真人扮演。信宜鎮隆飄色活動多以鎮隆鎮為中心,輻射附近的水口、東鎮、北界、丁堡等鄉鎮,其影響遍及粵西地區。
信宜鎮隆飄色又稱裝色,其歷史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民間相傳飄色在當地流傳近三百年,也有一說認為,粵西地區的飄色多源自太平天國末年,當時政府禁演粵劇,民間藝人改以粵劇造型巡遊的形式,後逐漸發展為“馬色”、“水色”和“飄色”等類...
信宜鎮隆飄色又稱裝色,其歷史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民間相傳飄色在當地流傳近三百年,也有一說認為,粵西地區的飄色多源自太平天國末年,當時政府禁演粵劇,民間藝人改以粵劇造型巡遊的形式,後逐漸發展為“馬色”、“水色”和“飄色”等...
在場的權威民間藝術專家一致認為,鎮隆十八飄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堪稱中國民俗一絕。2009年,信宜鎮隆飄色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天一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飄色...
鎮隆飄色是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原取材於神話故事和古典傳統戲劇的某些代表性情節場景,如“唐僧取經”“桃園結義”“貂禪拜月”等,後來逐步滲入舞蹈、雜技造型,凌空漂浮,如“嫦娥奔月”“哪吒鬧海”...
鎮隆飄色基地 鎮隆飄色基地位於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鎮隆,是由信宜市鎮隆鎮明珠飄色團團長劉天一自籌經費成立,為信宜鎮隆飄色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平台。
裝色的類型分地色、台色(板色)和飄色三種,各有千秋,各具特點。三者結合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充滿神奇色彩的立體畫面,把人們的視覺帶進了天堂龍宮等虛幻縹緲的神話世界。鎮隆的裝色藝術活動集中在每年的年宵節進行,場地主要集中在...
信宜鎮隆古城飄色是民間藝術的瑰寶,已有近三百多年的歷史。它在華夏悠久歷史中,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戲劇人物,通過生動人物的表演,反映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風俗、情趣和審美觀,表現了粵西地區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的效果.每逢元宵佳節或重大喜慶活動,在廣東茂名信宜市鎮隆鎮大街小巷,都會舉行飄色巡遊,吸引了四鄰八鄉村民前來觀看,就連旅居海外鄉親也回鄉一睹為快。
其中包括了大洪國王府(學宮)、文明門(紅樓)、起鳳書院、兄弟進士牌坊等有代表性的建築,並且擁有馳名省內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鎮隆飄色。主要景點 文明門 文明門,又稱“紅樓”,位於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原是信宜古城南門。據道光《...
第二展廳東面,展示著“東方隱秘藝術一絕”的鎮 隆飄色圖片道具。鎮隆飄色集科技 、舞蹈、戲劇、魔術、雜技、音樂於一體,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圖 片中的 信宜飄色以其高超的技藝、龐大的飄體、磅礴的氣勢造型讓人稱讚不已。輕輕撫摸...
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公布,信宜鎮隆飄色榜上有名。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化遺產。珠海乾務(抬閣)飄色 明朝天啟年間,乾務鎮鄉民梁國棟任江西省彭澤縣令時由江西傳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為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八...
“跳花棚” 166 / 鎮隆飄色 167 / 粵西賣雞調 167 / 羅定山歌 168 / 開平鹹水歌 168 / 高州採茶戲 169 / 高州木偶戲 170 / 恩平木魚 171 / 潘茂名 171 / 冼夫人 172 / 陳法念 173 / 六祖惠能 173 / 司徒美堂 174 /...
根子鎮為什麼被譽為“中國荔枝第一鎮”?博賀港有哪些第一?寶光塔為何又叫“粉塔”?鳳梨山是怎樣從“火焰山”變為“花果山”的?你了解冼夫人生平嗎?鎮隆飄色是什麼樣的活動?電白漁民風俗有什麼特點?廣東最大的緬茄樹在哪裡?
想要特別的,讓你去鎮隆看飄色,去看竇州古城,最後給你一塊南玉做紀念。活在信宜,你捨不得離開;游在信宜,你將駐足流連。圖書目錄 竇州古城新貌,信宜鎮隆紅樓 我想帶你去大霧嶺 大仁山上“姑娘子”花開 到天馬山感受民族風情 ...
信宜鎮隆古城飄色是民間藝術的瑰寶,已有近三百多年的歷史。它在華夏悠久歷史中,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戲劇人物,通過生動人物的表演,反映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風俗、情趣和審美觀,表現了粵西地區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