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隆裝色

鎮隆,是信宜縣唯一的有裝色藝術活動的地區。鎮隆的裝色藝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這種藝術主要是吸收佛山、梅菉等地方的裝色藝術精華加以創造發展起來的。它實際上是一種舞台綜合藝術的移動。原取材於神話故事和古典傳統戲的某些代表性情節場景,如“唐僧取經”、“桃園結義”、“貂蟬拜月”等等。以後逐步滲入舞蹈、雜技的造型,凌空飄浮,如“嫦娥奔月”、“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等等。使裝色的內容和形式日益豐富多彩。裝色的類型分地色、台色(板色)和飄色三種,各有千秋,各具特點。三者結合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充滿神奇色彩的立體畫面,把人們的視覺帶進了天堂龍宮等虛幻縹緲的神話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隆裝色
  • 舉行時間:每年的年宵節
鎮隆的裝色藝術活動集中在每年的年宵節進行,場地主要集中在鎮隆圩和舊縣城所在地八坊鄉。從 農曆二月初一 至初六(大路街遲至二月十七、十八日),按街村地域不同接連舉行。其時,夜幕降臨,華燈初放,即見裝色的藝術隊伍浩浩蕩蕩地街道、村道上進發,人山人海,夾道觀看。參加遊行的隊伍還有鼓樂隊、彩旗隊、花燈隊、獅龍隊等。其中最鮮艷奪目的是藝術裝色,少則5~6台,多則20~30台不等,絢麗多彩,宏偉壯觀,使人頓覺置身於歡騰的藝術天地,得到無限的藝術享受。由於裝色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年宵活動水平的主要標尺,因而各街村都在全力以赴,爭奇鬥巧,互相競賽,以讚譽為喜,以奪優為榮。
1950年以後,藝術裝色曾經一度隨著年宵活動的停止而終斷。1982年開始,由於鎮隆鎮政府的重視、文化站的扶持和人民民眾的迫切要求,又相繼屆時恢復舉行,使這一民間傳統藝術在改革開放的太平盛世里重放異彩,內容更豐富,裝色隊伍更龐大,裝色更多彩多姿,增加了現代題材的“白毛女”、“中國女排”、“計畫生育好”、“自衛還擊”等具有濃厚時代氣息的新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