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邊門額,文物,1963年出土於遼寧瀋陽市北順城街九門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邊門額
- 出土時間:1963年
鎮邊門額,文物,1963年出土於遼寧瀋陽市北順城街九門遺址。
鎮邊門額,文物,1963年出土於遼寧瀋陽市北順城街九門遺址。石質,長125、寬68、厚9厘米。正中陰刻“鎮邊門”三個大字。右上角豎陰刻兩行小字:“欽依備御總督委官李新芳……采柴委員部……包砌委官……燒……修樓委官李文……...
瀋陽城鎮邊門石門額。瀋陽市內著名的古代石刻文物,雕刻於明代萬曆二十四年(1596)。明代瀋陽城鎮邊門為城北門,入清以後俗稱為“九門”,此件石刻為該門上部的門額。門額為淺灰色長方條石製成,右側雕刻陰文小字“欽依備御總督李新芳……”,左側雕刻文字已不辨。中間雕刻陽文楷書大字“鎮邊門”三字。
鎮邊堡城址位於大市鎮大一村。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12米,東西寬215米,周長1054米,城內占地面積67080平方米。城牆高5米,基寬5.6米,頂寬3.3米,內外用石頭包砌,中夯黃土。城牆四隅各設有一方形角台。南牆中部開有一門,寬5米,門額上刻“鎮邊堡”三字。西牆北部設有馬面。城門已毀。北面牆體...
與關城構成犄角之勢。西城牆兩側連線有南、北兩道城牆,兩牆均建於山脊之上,東低西高,成U字形,在東門相遇。城牆厚3.3米、周長2070米、高7.6米。東西門相距63.9米,城內面積約5000平方米。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東門,門額書“居庸外鎮”;萬曆十年立西門,門額書“北門鎖鑰”,均保存完好。
據說,最初發現九門的是一些學生,當時的北關區學校在學校維修時,到城牆根挖土磚的時候,正巧挖出一個刻有“鎮邊門”的門額。這塊石刻門額寬1.25米,高0.68米,上面寫著“鎮邊門”三個繁體漢字,石碑下角還寫著“明萬曆年”。隨後,考古人員在大北門和小北門之間的城牆舊址中發現了一座用磚石封堵起來的城門...
鎮邊堡位於大市鎮大一村。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12米,東西寬215米,周長1054米,城內占地面積67080平方米。城牆高5米,基寬5.6米,頂寬3.3米,內外用石頭包砌,中夯黃土。城牆四隅各設有一方形角台。南牆中部開有一門,寬5米,門額上刻“鎮邊堡”三字。西牆北部設有馬面。城門已毀。北面牆體保存較...
門額上方高懸木雕花邊的白底紅字招牌“農商”二字,總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現僅存遺址,但“義渡公所私牆”石刻依然清晰可見。義渡亭 位於誓港,始建於光緒七年(1882年),建築面積378平方米左右,亭脊頂高16米,檐高9米,南北寬21米,東西徑深18米,坐東朝西,與靖港紫雲宮隔江而峙。亭內南北兩邊各置長5...
東大陽村的鎮區在歷史上曾一度輝煌。舊街長而窄,西高東低,東西南北原建有東、西、南、北4門,門額分別題“東作”、“西成”、“南訛”“北鑰”。街房皆為二層磚木結構。東西大陽沿街布有七十二巷,從東往西分別是:貫利四巷、川地巷、三義巷、龍王四巷、明都巷、寨圪洞巷、太和五巷、賀家巷、小...
左右巷門額各寫“積厚”、“流光”。祠堂曾作為生產隊址和成為堆放雜物的地方,後來左廊巷被改建,而右廊巷已經拆毀。現在祠堂無人管理,幾成廢墟。張氏宗祠,堂號孝思堂出自《詩·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俗稱張厝祠,建於何時無考。民國11年(1922)因風災受損而進行修繕,祠堂深兩進闊三間,...
到了清朝,建關樓一層,兩重門,貫以通道,外門額書“南疆重鎮”,內門額書“鎮南關”。中法戰爭期間,關樓曾經被毀。蘇元春督邊時,又重建二層關樓,關後曾建昭忠祠。1896年,南關對訊建立,則拆去關帝廟和昭忠祠,改建一座法式樓房用以辦公,人們慣稱“法國樓”。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入侵,關樓再次被毀,僅...
這種客家門匾就是在民居大門的門額上製作一塊長方形匾框,選取與自家姓氏相關的成語、典故或體現房主理念的一個詞語鐫刻其上,有的還配上吉祥圖案,融書法、繪畫藝術於一體,其內容或展示客家人遷徙發展的歷史,或敘述先輩的嘉德懿行,或表達房屋主人的行為處事準則,意在褒揚先輩功績,垂訓後人創業,在造就一代又一...
圍屋設正面圍門7扇,為長2.7米、寬0.4米、厚0.17米青崗條石門框,木門頁外壁釘鐵板,以粗大的鐵環栓住頂門槓。正中大門門額上鑲嵌磚雕“東生圍”三楷字,左右兩側大門門額分別鑲嵌“敦行”、“承家”兩楷書磚雕。正中大門直通三幢大廳,門樓倒板繪人物畫五幅,門內坪有水井二口(1958年填去)。大廳正門...
“紫塞荊城”4字石刻仍在,在紫荊關鎮南面。娘子關 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平型關 在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於大同靈丘縣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修築。平型關城虎踞平型嶺上,呈正方型,周圍九百餘丈,南北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真謂峻岭雄關。這裡又因發...
匾額,又稱門額。在古代就有以“匾”來識別萬物,以“匾”來區分貴賤尊卑,以“匾”來褒揚良善的習俗。匾額分類多樣,閩台宅居匾額的功用則旨在崇功祖德、篤行勵志。樣式有石刻匾額和木刻匾額及灰制匾額等,一般以長方形為常見,尺寸規格視門面大小而定,醒目端莊,所書墨寶多拜求名家文人題寫。匾額特點:意境文采...
黃坊車大宗祠座落在滸灣鎮黃坊村內,車姓為黃坊大姓,祠堂建於清朝前期,規模宏大,占地面積達700平方米,柱子直徑可達46厘米。大門門額“車大宗祠”四字氣象宏偉,為書法精品。門對大池塘。金溪“應欽中學”創辦之初即在黃坊車大宗祠之內。地方特產 滸灣油麵 滸灣油麵為金谿縣傳統名牌產品,又稱龍鬚貢面、掛麵、...
2002 年村中出土了一塊"迎恩門"門額,上款楷體陰刻"欽差懷隆兵備道按察使胡□□建修",下款為"萬曆四十六年孟秋",說明東門營堡曾在萬曆年間進行過修繕或包砌。另據光緒七年(1881)《延慶州志》記載,清代東門營屬延慶西衛管轄,距城三十里,有土城和東西二門。東至姚家營二里;南至謝官屯一里,接懷來界...
圍屋的大門門額上多有“某某圍”的題名,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2018年3月9日,龍南圍屋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龍南圍屋大都建於明末至清末之間。龍南市存在年代最早的圍屋是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的楊村東水烏石圍,建於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的...
東西二門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門開向南,而不與關城的正門相通,東瓮城門叫"朝宗",西瓮城門叫“會極”。出西門瓮城10餘米,有道長方形重關,與關城並肩,關門西開,門額刻“嘉峪關”三個逎勁有力的大字。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西北的雁門山腰,是內長城的關口。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護中原...
鎮福樓 鎮福樓位於饒平縣上饒鎮馬坑村,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坐西向東,呈橢圓形,占地總面積約9451平方米。三進圍屋,前為平房,中為二層樓房,後為三層半樓房,中心處辟有內埕,樓內共有66開間,有各自樓梯直達二、三樓。水井1口,門前池塘1口,石構門樓、門額。門額陽刻“鎮福樓”,石牆基,...
形式簡單的便在門額上做點方框梟混線或做點小裝飾,複雜的則做仿木構牌樓式樣,常見的有二柱一樓和四柱三樓,高級的如宗祠大門或獨立大門屋,往往作四柱五樓式樣,仿木構件更加精工,並有抱鼓石。一般從大門裝飾的精良奢華程度上,便能看出民居主人的權勢或富有。此外,贛南客家還興行“門榜”風氣。在大門匾額上...
在瞻岐鎮方橋村,城門連邊牆長11.81米,高3.87米,門寬1.89米,牆厚2.36米。整個建築由亂石壘成。門由長條石砌成,頂部呈拱券形,上有青石門額,橫刻“並立為三”四個行體大字。右邊上款“道光廿二年重建”等字樣,左下款為“汝初題”。城門內東壁上嵌有一方小碑,上刻:立三祀事由:茲因道光廿...
古祠中座為三門三進,左右座為一門二進,基本保留潮州祠堂建築形制,屋脊為硬山頂,上有嵌瓷,楹柱均為木石結構,屋架為三 五木瓜,飾以木雕;整體建築逐進升高,各進之間有天井,保持著古樸、典雅、明亮的風格。在小宗祠內還保存著建於天井的三門四柱石“儀門”,門額刻有“敬宗牧族”和“尊仁安義”,門聯...
“閩粵通衢”是又叫鎮武樓,舊稱元帝閣,位於石城縣城廓頭街,始建於明萬曆庚戌年(1610),清康熙丙辰(1676年)重修,並署其門曰“閩粵通衢”;乾隆甲申(1764年)復修,並加勒其名於門額。清代以前是石城舊城北關門樓。該樓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10年),門額上刻有“閩粵通衢”四個大字。鎮武樓是一座...
大夫第"三個大字,正廳裙板隔扇均精雕冰梅圖案,檻梗窗花仿明代格調。廳左利用隙地建有臨街彩樓,俗稱小姐繡樓,飛檐翹角,掛落、欄桿,排窗寬敞,玲球典雅。樓額木刻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為清代黝縣書法家汪師道所書;木刻小額"山市"二字,為清進士祝世祿手筆。樓下邊門有石刻隸書"作後一步想"門額。
五、作品:《韓城門額題字淺探》 黨丕經著 《韓城古門匾集錦》 羅建民著 分布區域 韓城古門楣題字分布在韓塬大地的村村寨寨,其中以党家村、僉城區最具代表性。党家村位於韓城東北方向,屬西莊鎮所轄,全村占地一百六十五公頃,距今已有670多年的歷史。地處東西走向的葫蘆狀溝谷中,東北為塬,泌水繞西、南蜿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