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關帝廟

鎮海關帝廟位於南通市港閘區陳橋街道十八里河口村西二華里的位置。此廟內供奉著武帝關羽,又稱武廟。武廟原在通揚河西側川灰沙。明朝中期,地處黃海之濱的河口一帶常發生海難。明天啟年間,有名儒數人集資在川灰沙建此一廟,供奉關帝,鎮住了海難。此為傳說,但可見當初建廟之緣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海關帝廟
清嘉慶二年,鄉紳顧元茂、王松岳和同治四年貢生嚴渭等先後修葺此廟。民國十一年二月,“平潮市”三賢費師洪、陳澍、李允謨等又集資1800銀元,將廟從河西遷向河東。遷移後的新廟十分氣派。殿周,綠樹蔭蔭,鮮花遍地。殿門前豎有桅桿、焚香爐和一對石獅子;門上方有清末狀元張謇的胞兄張詧的題額:“古鎮海關帝廟。”進入山門,上面掛一大匾,匾上是同治四年巧月(即農曆七月)嚴渭書贈的四個大字“浩然正氣”.東廂有地藏、觀世音和張仙姑等像。
朝南是大雄寶殿,有一條正脊,兩端聳起;兩層重檐,檐邊有互當滴水;四條岔背,背上有獅、虎、海馬等雕塑;朱門上方,井字穿格,回文鑲邊、莊嚴肅穆,古色古香。正中間,掛著關羽神像。上面是張謇先生題詞:武廟。
正殿東側有洪鐘大鼓,櫥內有經書廟志;西側柱上也有張謇對聯:“在河之■風馬雲車神暫住;配天以議村翁水鶴祭同來。”牆上嵌有一大理石,上刻費師洪撰寫的廟文。天井中間,兩棵銀杏鬱鬱蔥蔥。
“文革”中,岸坍、廟側,無人問津。幸好,一本《南通河口關壯繆廟志》和一塊上刻廟文的大理石完好地保存下來,讓人們可以從中知道當年關帝廟的有關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