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海樓
- 建造年代:明成化元年
鎮海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福飛南路139號,地處福州屏山之巔,始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初為福州各城門樓的樣樓,後定名為鎮海樓,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樓,中國九大名樓之一123,原建築俱已損毀,現為2006年11月重...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五層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歷史上曾五毀五建;2020年,廣州博物館遷入鎮海樓內。鎮海樓整體高28米,為歇山頂,復檐五層;首層面寬31米、...
鎮海樓位於寧波市鎮海區鼓樓西路寧波市鎮海龍賽醫院,當地人習稱“鼓樓”。介紹 鎮海樓位於寧波市鎮海區城中心的南大街北端,當地人習稱“鼓樓”,現存建築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相傳在南宋時該處已建有樓閣。宋高宗趙構被金...
潮州府鎮海樓建於明成化元年,是明代潮州府衙署譙樓,俗稱府樓。府樓建築結構堅固,用石砌成圍牆,欄桿以108隻木雕猴子作為裝飾。猴子雕刻比例準確,線條簡練,造型各異,神態生動。因裝飾於府樓建築,民間稱之為“府樓猴”。之所以用...
香港鎮海樓,是一座極具中國古典色彩的建築,房頂是盤旋飛舞的巨龍裝潢。景點簡介 香港鎮海樓,據說,香港拯溺總會是一非政府志願組織,旨在減少因水上活動而引致的意外。由一群熱心拯溺人士創立,現為國際救生總會會員。因著鎮海樓而成...
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甘蔗街道洽浦村的東北方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嶺,因其輪廓像一隻展翅的蝙蝠,故稱蝙蝠山,也叫大山。山上草木蔥蘢、花果飄香、脆竹搖曳,其間掩映著幾落琉璃飛檐的建築,那就是鎮海樓建築群。遠遠望去,倒有幾分“...
此後,屋宇屢經修耷,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縣令汪誠若重建鼓樓屋宇,其時縣名已改鎮海,故額顏鎮海樓”。因戰事減少,鼓樓有時也作官吏宴會、聽察民情輿論等聚會場所,或警眾集事之處。解放後,鼓樓由縣文化部門保護。1981年,...
鎮海樓與廣州明城牆 鎮海樓與廣州明城牆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保護等級 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鎮海樓記》是明代文學家徐渭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鎮海樓記 鎮海樓,相傳為吳越王錢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服之意。其基址樓台,門戶欄楯,極高廣壯麗,具載別志中。樓在錢氏時,名朝天門;元至正中,更名拱北樓;皇明...
鎮海樓三仙姑是福州地區民間信仰保護神之一。為狐仙信仰。因其祖廟為福州屏山(越王山)上的鎮海樓里,故稱鎮海樓三仙姑。簡介 鎮海樓三仙姑是福州地區民間信仰保護神之一。傳說 傳說女媧鍊石補天后,閒置了一百零八塊五色石頭。歷經數...
《廣州博物館建館八十周年文集:鎮海樓論稿之2》是200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廣州博物館編著。該書主要講述了廣州博物館的歷史、演變與廣州地區古代史、近現代史、館藏文物、文物保護博物館學等研究,內容簡介 《廣州博物館建館...
《登杭州鎮海樓》是清代詩人戴永植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登臨一何壯,樓與眾山浮。望到海門口,渾疑天盡頭。魚龍交隱現,蘆荻共騷颼。對此茫茫者,何人砥濁流。作者簡介 戴永植,清浙江歸安人,字宇庭,號農南。雍正十年...
《登廣州鎮海樓》是陳毅傳作的詩文。作品原文 詞句注釋 作者簡介 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從事黨的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南昌起義、湘南起義,...
鎮海區地處北緯30°、東經121°,中國東海之濱,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冀,寧紹平原東端,東屏舟山群島,西連寧紹平原,南接北侖港,北瀕杭州灣,東接北侖區、南接江北區,西連慈谿市、北臨東海,與上海一衣帶水。自古以來...
《鎮海樓寓日有感》是明代詩人歐大任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乾羽皇威在九天,晏然揚越萬家煙。魚龍徼海三千砦,樓櫓防倭二百年。鐵市關非通米艦,珠官池不入兵船。一從內澳邀夷餉,更有何人論守邊。作者簡介 歐大任,明...
《鎮海樓遠眺》是清代詩人劉敦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高閣星河近,登臨萬象屯。雲光連岸失,海勢挾山奔。終古此潮汐,雙丸自吐吞。茫茫撫身世,鷗鳥起沙村。作者簡介 劉敦元,字子仁,號笠生,桐城人。諸生。有《悅雲...
廣州博物館,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鎮海路99號(越秀公園內),總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鎮海樓總建築面積4386平方米。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1941—1945年,稱為廣州市立...
福州屏山公園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福飛南路139號,其形如屏,故稱屏山,又因越王故都建在山麓,故又名越王山。明朝曾于山上蓋有樓,是當時福州最高的建築物,又稱鎮海樓。登樓眺望,可極目閩江口。不幸此樓毀於“文化大革命”中。
明代後期由參政徐本改名為鎮海樓。正德年間,因日本沒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威脅杭城,故於鎮海樓置大鐘一座,大小鼓九隻,作為報警報時之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火災燒毀, 浙閩總督胡宗憲為防禦倭寇侵攏重建鎮海樓,五年後...
鼓樓古代為濱海敵樓,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南朝,距今約1400年左右,先後名為新城戌,朝天門,拱北樓,來遠樓,鎮海樓,民間俗稱鼓樓。隋開皇九年,隋文帝楊堅平陳,罷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而此地也被命名為新城成,五代吳越時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