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樓(浙江省寧波市鎮海樓)

鎮海樓(浙江省寧波市鎮海樓)

鎮海樓位於寧波市鎮海區城中心的南大街北端,當地人習稱“鼓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海樓
  • 位於:寧波市鎮海區城中心的南大街北端
  • 習稱:鼓樓
  • 重修時間:1794年
鎮海樓介紹,地址,詩歌,原文,地名簡釋,注釋,鎮海樓記碑文,地圖信息,

鎮海樓介紹

鎮海樓位於寧波市鎮海區城中心的南大街北端,當地人習稱“鼓樓”,現存建築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相傳在南宋時該處已建有樓閣。宋高宗趙構被金兵追逐從臨安經寧波逃至鎮海,曾在此處登樓召集地方官員。明洪武二十九年,定海衛指揮劉澄拓建成五間鼓樓。後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現存鼓樓樓台長33米,高6米,全用條石壘砌。門洞高5米,寬6米;樓高8米。建築面積五百多平方米。鼓樓正面檐下懸掛“鎮海樓”匾額。
寧波鎮海樓寧波鎮海樓

地址

寧波市鎮海區城中心南大街北端

詩歌

原文

登鎮海樓
宋·吳 潛
鄮山深處古明州,新有江南客倚樓。
鳳闕天連便望日,蛟門海晏不驚秋。
頭顱已迫殘年景,身口聊為卒歲謀。
蕭颯西風吹敗葉,滿眶清淚自難收。

地名簡釋

據明嘉《寧波府志》記:“鎮海樓,在府堂(今鼓樓北側)之東偏,宋寶慶二年(1226)太守胡榘建,丞相吳潛有詩。”

注釋

① 鳳闕:有鳳之闕。闕,古代宮殿、祠宙前的一種建築物。《關中記》:“建章宮園闕臨北道,有金鳳在闕上,高丈余,故號鳳闕。”
② 蛟門:山名,在鎮海東海中。晏:平靜;安逸。

鎮海樓記碑文

碑文
鎮海樓者,建北城之標,障北山之?,禳熒惑,塞幽陰,非徒飾形勢、壯遊觀也。高卑廣狹,尺寸皆有規制,高六丈有三尺,或曰五丈有九尺,深七丈有二尺,廣十三丈有七尺,繚以周垣,厚五尺有三寸。自明以來,迭毀迭修,皆如制。鹹豐十年又毀。修者恣停意見,較舊忽卑三尺,又不堅固牢實,日就陵遲,屢議改作,迄今乃成。按之舊制,尺無所短,而寸有所長。興工於壬辰十月,落成於癸巳九月,費白金一萬八千八百餘兩。自將軍希侯、總督譚公以下皆有殫勞。其詳例載碑陰,財力之多艱,議論之不一,幸而得成,其可忘耶!且夫樓以鎮海名,工在樓,意實在海。嗟呼!海風叫嘯,海水飛揚,登斯樓也,其忍負中流砥柱之心哉!是為記。
誰人訪得《鎮海樓記》
距今1400年前,鼓樓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南朝,先後名為新城戌、朝天門、拱北樓、來遠樓、鎮海樓,民間俗稱鼓樓。
正德年間,因日本沒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時刻威脅杭城安全,故於鎮海樓置大鐘一座,大小鼓九隻,作為報警報時之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7年),浙閩總督胡宗憲為防禦倭寇侵攏重建鎮海樓,並請當時的大文學家徐渭(字文長)撰寫《鎮海樓記》,勒古立碑於鼓樓,但它於1970年被毀。現在呈現在市民面前的是2001年重建的鼓樓,造型和重建前的基本一致。
從鼓樓逐層信步上樓,城牆上兩枚火炮時刻準備著對準城門外,3個垛口間立一身披盔甲的人像,從城樓下仰觀栩栩如生。主樓里現在改造成一個戲台子。繞至主樓後方,嵌在山邊的石壁上還清晰可見徐文長的《鎮海樓記》,字跡蒼勁有力,依稀還能感受到作者奮力書寫時的雄勁。
四百年古建築灰飛煙滅
1970年剛過三伏酷暑,鼓樓的門洞裡清涼至極,空氣中的熱量無力地化作水滴從石壁上滑落,手一摸,竟如臘月般寒氣逼人,路過的行人進入門洞,紛紛放慢了腳步,倒吸一口涼氣。
鼓樓的末日無端降臨。只見城樓上灰霧瀰漫,一聲轟鳴後,爬滿青苔的城磚被打落地面,灰黃色的土傾瀉一地,鼓樓瞬間成了斷壁廢墟。
當時為什麼要拆這座已有400餘年(民間還有800餘年一說)歷史的鼓樓?這可是杭州當時唯一的古建築。據《城紀》記載:“當時的3路車從北往南走鼓樓門洞,是單行線;從南往北走的是東面的靠近中河的路,那條路可以加寬,鼓樓完全可以不拆,連中山南路兩旁的老房子都能保存下來。”
時年70歲的杭州知名歷史研究學者丁雲川,對當時的情景略知一二。“當時,鼓樓是杭州城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特別是8路車以鼓樓為終點站。鼓樓毗鄰城隍山,逢年過節的人流量很大,當時的杭州市市長是周峰,考慮到要拓寬路面,舒緩交通就決定把鼓樓拆除。”丁老先生說,“但我在後來的報導中了解到,周市長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最後悔的就是拆除了鼓樓,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歷史文化建築,應該保護起來。”
辟火圖碑的傳說
丁雲川介紹,因為早年杭州以木質結構的房屋居多,最怕發生火災。為了增強市民的防火意識,據史料記載,杭州城共有4塊辟火圖碑,專供市民拓了去,懸掛在家中,有防火消災之用。
“我考證過,只找到其中3塊,分別位於當時的鼓樓門洞內、水星閣和眾安橋附近,這些辟火碑上的花紋都是一樣的,刻有同一道防火符圖。鼓樓當時的辟火碑就嵌在門洞一側的壁上,往來市民很多,經常來拓符圖。”丁老先生說,鼓樓和水星閣的兩塊辟火圖碑已經被毀,最後一塊被他的父親及時保護下來,目前已捐贈給杭州碑林文物保護所收藏。經專家鑑定,此古碑為國內唯一的辟火圖碑。
其實,並不是有了這碑上的拓文,家中就能避免火災,它更多的是一種提醒和警示作用。“南宋時期,鼓樓曾經歷過一場大火,綿延10餘間民宅都連著著火了,當時的滅火能力沒有現在這么強,大火只能眼看著燒盡後自行熄滅,後來鼓樓重建才嵌上了這塊辟火碑。”丁老先生推測,這碑文的拓本懸掛在家中客廳里,市民每晚臨睡前,抬頭看到這道符紋,就想起那場熊熊大火,就會下意識地去檢查家中的各個用火點,從而達到家家防火的目的。
鼓樓重建路途坎坷
記者在鼓樓附近尋訪,發現了一家建飛箍桶店。一問,竟是10餘年前鼓樓重建後,周邊開出的第一家商戶。店主戚建飛今年已經60歲了,諸暨人,卻說的一口順溜的杭州話。30多年前,戚師傅帶著自家祖傳的手藝來杭州,因為當時杭州市民喜歡用木製水桶,所以他的生意不錯。
“自從上世紀70年代鼓樓拆毀之後,那裡就成了花壇,但沒有多少花草,頂多就幾顆香樟樹。因為往來的市民依舊很多,經常在上面踩踏,沒什麼秩序,晚上我也經常去散步。”戚師傅回憶說,後來突然花壇被圍了起來,說是要重建,開始從地面往下挖,挖了沒多久就發現了“古董”。“圍觀的市民很多,我每天都去看開挖進展。都是些中年婦女拿刷子鏟子在小心地挖,進展很慢。”
戚師傅說,後來地下建築就明朗起來了,有很寬的城牆,清晰的馬路,還有寬約80厘米正好容納一個人走過的城牆。“當時的遺址保護沒有現在這么好,下了幾場雨後,雨水和山上的引水就把這遺址淹成了一個池塘。”
這樣前後過了5年左右,鼓樓的重建工程才開始,那已經是2001年的事了。現在展現在市民面前的,正是2002年竣工的新鼓樓。

地圖信息

地址:鎮海區南大街與鼓樓西路交匯處(鎮海中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