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

鎮江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

鎮江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於民國38年(1949年)3月,中共鎮江市委領導班子在揚州籌建。鎮江解放後,市委正式成立,隸屬中共鎮江地委。地委副書記韋永義兼任市委書記,儲江任市委副書記,主持日常工作。委員有:陳西光、劉漢清、何冰皓、沈毅。市委下設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青年工作委員會、職工運動委員會。後又陸續建立其他工作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鎮江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
  • 成立時間:1949年3月
  • 位置:江蘇省鎮江市
職能,機構沿革,

職能


(一)在市委的領導下,組織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有關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調查研究,向市委和省委統戰部反映我市統一戰線工作的全面情況,提出開展統戰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檢查黨的統戰方針政策在我市的貫徹執行情況;協調我市統一戰線各方面的關係。
(二)負責聯繫市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及時通報情況,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貫徹落實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黨對民主黨派的方針和政策;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工作;支持、幫助市各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選拔、培養新一代代表人物。
(三)負責調查研究、協調檢查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在我市的貫徹執行情況;聯繫少數民族和宗教界代表人物;協助市有關部門做好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舉薦工作。
(四)負責開展以祖國統一為重點的海外統戰工作;聯繫香港、澳門和海外有關社團及代表人士;歸口管理台灣在野黨派、政治團體來鎮江訪問的工作;做好台胞、台屬和僑胞、僑屬的統戰工作;代管市僑聯、市台聯。
(五)負責黨外人士的政治安排;會同市有關部門做好培養、考察、選拔、推薦、安排黨外人士擔任政府和司法機關領導職務工作;做好黨外後備幹部和新的代表人物隊伍的建設工作;協助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有關人民團體做好乾部的管理工作;協助有關部門管理縣級統戰部長。
(六)規劃和組織對黨的統戰幹部和黨外人士的培訓工作;承擔鎮江市社會主義學院的日常工作。
(七)調查、研究並反映我市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情況,協調關係,提出工作建議;團結、幫助、引導、教育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積極開展對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聯繫港、澳、台及海外工商社團和代表人士;受市委委託,領導市工商聯黨組,聯繫、指導市工商聯開展工作。
(八)調查研究我市無黨派代表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的情況,反映意見,協調關係,提出政策建議;聯繫並培養無黨派代表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物。
(九)負責並協調我市統戰理論、政策研究和統一戰線的宣傳工作。
(十)負責指導基層黨的統戰工作和統戰部門負責人的培訓工作;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的統戰工作。
(十一)完成市委和省委統戰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機構沿革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同年11月起,市委及其工作部門逐步陷入癱瘓,黨組織的正常活動停止。1968年7月,成立鎮江市革命委員會。1969年5月,建立中共鎮江市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1971年6月,中共鎮江市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第四屆市委。市委工作部門開始恢復。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通過逐步充實調整,恢復健全了市委工作機構。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省委任命了市委領導班子,並按精簡原則,建立了新的市委工作機構:紀律檢查委員會和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農工部、政法委員會、黨校、《鎮江日報》社、市級機關工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辦公室、檔案管理處、對台工作辦公室(1985年8月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改名)。後又增設保密委員會(1983年7月建)、高校工委(1984年7月建)、老幹部局(1984年11月前屬市政府)、講師團(1985年建)。1984年9月,召開中共鎮江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共鎮江市委及其紀律檢查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