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城西清真寺

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城西,故名。簡稱西大寺,亦稱山巷清真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江城西清真寺
  •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城西
  • 簡稱:西大寺
  • 始建:唐貞觀二年
鎮江城西清真寺,歷史沿革,

鎮江城西清真寺

鎮江城西清真寺

歷史沿革

據明萬曆年修《鎮江府志》載,系唐貞觀二年(628)始建,但無可考。清初僅有茅舍3間,康熙年間擴建後始具規模。鹹豐三年(1853)毀於兵燹,同治十二年(1873)、光緒二十八年(1902)和1982年數度重修。寺院建築布局近似菱形,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大門朝西,南北兩側砌有斜形八字式小照壁各1方,屋檐下有5個木質彩色斗拱裝飾,大門對面立有總面積為77平方米的長方形大照壁,上書“敬天愛人”4字。門額上朱漆匾書“清真寺”3宇。院落為東西向長方形,南面是講堂,北邊是走廊,東邊為對廳,西邊是中國傳統宮殿式禮拜大殿。中為158平方米的天井,鋪有十字甬道。大殿正面為5開間,有玻璃長窗20扇。大殿主體高9米,內部彩繪圖案近千幅。總面積440平方米,可容500人同時禮拜。哈德成、買俊三、馬品三等著名阿訇曾在該寺學習和任教長。該寺曾經是中國伊斯蘭教漢文經籍的刻印中心之一,印行過《天方性理》、《天方典禮》、《正教真詮》、《四典要會》等20多種木刻版漢文典籍,為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1937年,由馬仁山、夏容光等發起勸募資金,在該寺內創辦了“回教施診所”,每年端午節至重陽節為施診期,回漢族患者均可免費就診。抗日戰爭時期,“回民穆源國小”曾遷入該寺。現寺記憶體有明萬曆庚申年(1620)進士李一陽撰“古潤禮拜寺”石碑1塊。鎮江伊斯蘭教協會設於此。該寺被列為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所辦清真大學亦頗具實力,有案可查者自清末以來有安徽毫州王寶雲阿訇(哈德成、劉彬如等知名爾林為其門生)、粵東楊竹坪阿匐、河南桑坡買俊三阿訇、安徽和縣馬品三阿訇等知名爾林,培養了大批經學人才。
清末民國初年,寺內先後成立“信一堂”、“求恕堂”、“誠信堂”、“啟發堂”等組織,輔助教長宣揚教義之外,興辦穆斯林公益事業.抗日戰爭時寺內成為避難所,挽救了大批回漢難民生命;穆源國小校舍被日機炸毀後,師生遷入該寺複課;1939年寺內又創辦回教施診所,為回漢人民共同服務,每年免費義診施藥千人滴;40年代還曾成立鎮江回教殯葬服務社。“文革”非常時期,僅留一邊門堂未被占用,由馬忠麟老人看守並負責為穆斯林進行殯儀和宰性等服務,他危難中信仰之堅令人欽佩。 鎮江地處江南,經濟文化一向發達,曾出現許多穆斯林傑出人物,如近代童瓊為最早倡辦回族新式學堂者之一,並發起組織東亞清真教育總會,另如楊心齋、金浩如、楊光宇等投身工商界,為穆斯林公益事業頗多出資。 山巷寺內經版等文物多巳被毀。現存文物主要有從城內剪子巷清真寺移來的《古潤禮拜寺記》巨碑,碑高220厘米,寬80厘米,厚25厘米,文為明代萬曆間李一陽進士所撰修寺碑記;從原苗家巷寺內移來的阿拉伯丈“米哈拉布”遺碣等。本寺坊現有教民800餘戶,2100多人,均為回族。鎮江市伊斯蘭教協會駐該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