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東樓(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東樓(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鎮東樓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由馬來西亞華僑熊舉賢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國時期建造的樓房,歷時長、樓層多、造價高,由於傳統客家建築樓層多以兩層為主,而鎮東樓突破這個界限,採用了三層結構,這在當時的粵東地區來說是比較罕見的,因此起名“鎮東樓”。

鎮東樓所屬的福祿岌民居群位於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村內有數十座民居建於清末民國初保存完好,內有古井古樹古牌樓,為2010年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東樓
  • 地理位置: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 
  • 保護級別:省級
  • 始建時間:1917年 
  • 建築面積:6962 m 
歷史沿革,簡介,建築文化,建築格局,功能變換,文物保護,

歷史沿革

清朝道光年間,熊氏家族住在泮坑大岌背祖屋,當時大家的生活都很困苦,老屋破爛不堪。
1867年,迫於生計,31歲的熊氏16世祖增興公,在兄弟中受客家文化影響較多,決定走出去,向外發展。於是,他乘船出海,歷經千難萬險,到了馬六甲創業打拚。經過八年的努力,創建了德興金店。由於他治事精明、信用至上,所賣的金器品質純粹,定價公平,生意蒸蒸日上,不久就成為馬六甲首屈一指的商人,生意還拓展至南洋群島和國內廈門。
1905年,年邁的增興公眼看家族事業越做越大,後輩均能同心協力分工合作,於是決定告老還鄉安度晚年,將家族產業託付給侄子熊舉賢。在熊舉賢和各兄弟團結分工合作下,數十年間,熊氏家族事業得到極大發展。
1916年,熊氏家族又先後購置了數千英畝的吉山橡膠種植園及其他房地產物業等。當時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大漲,熊氏家族財勢雄厚。現今馬來西亞博物院內還陳列著熊舉賢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主持家族產業時曾乘坐的馬車。
熊氏家族經過數十年的艱難創業,衣錦還鄉,在泮坑村福祿岌按客家人團結互助、五代人同堂不分家的習俗,先後興建了本立居、鎮東樓、季立居和竹林居等數座大型客家民居,還在汕頭市購置物業多間,實現了客家人光宗耀祖的願望。
系列民居美輪美奐,風格各異,雕樑畫棟,其中以熊舉賢、熊景賢、熊鑫賢、熊豪賢、熊杰賢、熊黨賢六兄弟興建的鎮東樓最為壯觀。

簡介

鎮東樓於1917年動工,1936年竣工,歷時19年斥資32萬兩白銀建成,對比當時梅江橋花費11.23萬大洋,聯芳樓花費24萬大洋。
鎮東樓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4238平方米,建築面積6962平方米,由池塘、主體、化胎組成,每層有52間、24個廳廊、12個天井,左有附槓,為三進三層縱列槓式走馬樓布局。
鎮東樓
鎮東樓

建築文化

建築格局

斥巨資歷時十九年建成
鎮東樓門前,撲面而來的感覺是莊嚴、恢宏、華麗。主門樓為歇山式靠山亭卷棚門樓,典雅莊重,門樓上的木雕華美精緻,繁花盛開,牌匾上“鎮東樓”三個字圓潤遒勁、自然流暢,在一筆一畫中應和著建築的風格——大氣磅礴。
鎮東樓
鎮東樓的主門樓為歇山式靠山亭卷棚門樓
在三角鎮泮坑村周圍,提起鎮東樓可能有人會不知,但說起“六槓樓”,老一輩村民幾乎都聽過。
鎮東樓又叫六槓樓是因為它是由六棟樓組合而成,在客家話里俗稱“六槓”。鎮東樓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4238平方米,建築面積6962平方米,由池塘、主體、化胎組成,每層有52間、24個廳廊、12個天井,左有附槓,為三進三層縱列槓式走馬樓布局。
鎮東樓
鎮東樓為三進三層縱列槓式走馬樓布局
鎮東樓內部有窄的石樓梯,二樓的視野可以看到樓上樓下一排排的房間。這么大的屋能容納近千人居住,相當於現代的生活小區,建造鎮東樓,就是希望子孫五代同堂。
除了居住功能,舊時的民居還兼具了較高的審美性,鎮東樓有硬山頂、灰瓦面、三合土夯牆、卷棚式附加門罩大門,上有雙龍木雕裝飾。
鎮東樓從主體結構上看,中廳有卷棚,高大石柱支撐梁架,中廳二樓有抬梁式梁架,前後設檐廊,置斗拱。從細節上看,廳廊內的木柱、橫樑雕飾精美,牆裙均繪有山水、花鳥、人物等。壁畫依稀可以辨出模樣,鏤空的木雕屏風上面落著厚厚的灰塵。
鎮東樓尤其注重內部廊廳裝飾,木石柱樑較多且空間高大寬敞。檐廊、卷棚、瑞獅神象柁墩等彩繪雕飾精美,檻牆與樓層欄版所繪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極富民間藝術性。
鎮東樓(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東樓內外均有豐富的彩繪,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
在福祿岌,跟鎮東樓一樣居住和審美均線上的還有季立居、崇本樓等。季立居由牌坊式外門樓、禾坪、水井、堂屋、化胎、圍龍、左右橫屋、雜間等組成,共30個房間,為二堂二橫一附槓一圍龍土木結構走馬樓布局。大門梁椽瓦底有彩繪圖案,木構件採用穿花、雕花工藝。盤點福祿岃上的建築,基本都有精緻的雕花工藝、幽雅的庭院結構,散發出濃濃的客家人文氣息。
在福祿岌,走進一座古民居,便是翻開了一部華僑創業史,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是華僑在海外用血汗打拚換來的;走進一座古民居,便是走進了古代建築博物館,處處體現著客家先民聚族而居、協作互助、勤耕苦讀、詩書傳家的文化內涵。

功能變換

曾駐過軍隊 用作倉庫和敬老院
鎮東樓之大,可以容納近千人居住,因此新中國成立後,它曾被政府或有關單位徵用或租借至1986年,其間駐過軍,還作為倉庫和敬老院、幹部學校等。
曾經有一位七旬老人回來這裡探訪,老人說他十多歲時跟隨父親所在的軍隊在這裡住過一段時間,對這裡非常有感情。
鎮東樓曾經被有些單位用作倉庫,房間裡堆滿了他們的貨品,需要用到的時候就用板車拉出去。
隨著社會的變遷,鎮東樓作為倉庫的使命早已結束。
2010年5月,鎮東樓所在的福祿岌民居群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隨後經歷了三期修繕。
修繕過程中,缺失的門和窗都按照舊時的模樣重新裝了回去,站在鎮東樓門前的禾坪抬頭看去,一扇扇“喜”字的窗戶古色古香,據了解,最初建造的鎮東樓採用的就是這個樣式。
鎮東樓體現了近代梅州客家建築風格和建築工藝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研究清末至民國初期的梅州遷徙史、華僑史、民俗史、各式客家傳統民居建築風格和工藝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文物保護

2010年5月,鎮東樓所在的福祿岌民居群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隨後經歷了三期修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