溁溪

溁溪

溁溪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新豐鎮。居三饒、新豐兩鎮交匯之處。南臨馬崗,北壤新光、豐聯,東鄰楊康、徑口,西連大光、大坑、葵坑諸鄉。集上饒、九村二水於“爪蟹目”匯成一溪。自北而南、溁洄曲抱、橫貫鄉心而過,古名曰 “橫溪”。於十世祖元瀛公得登進士,任職浙江石門知縣後,始正名曰“溁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溁溪
  • 外文名:Yingxi
  • 地點:廣東饒平
  • 古名:橫溪
  • 教育基地:溁東學校、溁西國小
  • 人口:1.3萬
  • 方言:潮州話
  • 下轄地區:溁東村,溁西村,仙坑場
  • 政府文物保護:謝氏宗祠,五全樓,和慶樓
  • 著名景點: 弘法寺、田峰山革命聖地等
溁溪簡介,謝氏開基始祖,謝氏宗祠,姓氏輩序,自然村,三字歌,進士公,教育基地,溁東學校,溁西國小,旅遊資源,弘法寺,客家土樓建築,

溁溪簡介

開鄉始祖福全公,於元末由福建小靖{秀篆}入饒至此,見當地峰巒疊翠,青山環抱,地廣土肥,清晰蕩漾,靈境天成並住足於此開創橫溪,始於御寨溝{今饒平溁西村}。拓土墾荒,繁衍生息、艱苦創鄉、公派子孫。勤勞儉樸、憨厚誠信,熱枕愛鄉敢作敢為,開拓進取。全鄉有謝姓外,還有廖、陳、林、邱、黃、詹、張、肖、巫姓氏共有十姓鄉民同居,親如手足、和衷共濟;共建家園,代代傳承。入饒已達600多年,廣為盛族,其子孫蕃衍,除部分定居於橫溪(今饒平新豐鎮溁東、溁西村)外,在潮汕地區,福全公派下有饒平黃岡、聯饒、樟溪、新圩、錢東、高堂、大埕;潮安有庵埠、白水湖;澄海有外砂、新溪;潮陽有谷饒屯巷屯內村;普寧有南徑青洋、流沙溪尾、軍埠的軍新、新厝;豐順有砂田南溪、留隍等處謝氏。另有福全之四弟敦南派下潮安文祠石坑、大路下、圓墩、坪坑;福全之叔父派下潮安文祠紫橋、庵邊等處謝氏,他仍皆尊枋得為始祖。
十世祖元瀛進士公,情切桑梓、啟蒙吾民、陸鄰友鄉、大興水利、自此水足糧豐,才丁興旺,鄉運永昌。
於公元一九五二年行政劃分兩村、以溪為界,分溁東、溁西兩個行政村。行政雖分心相連,溁溪之鄉史記永存。

謝氏開基始祖

始祖福全公,始祖妣呂氏媽,公諱謠行大二郎,祖籍福建寧化石壁村,於元末年間從小靖入饒開基創業。妣呂氏四娘,富坑水口人。始祖、始祖媽生卒年均失考。始祖平生性情豪邁、識見卓越。葬於揚康大樓前白銀樹下,形似烏鴉落洋。妣葬於白塔山形似葫蘆收水。公生四子:秉忠公、秉盛公、秉嘉公、秉弘公。
福全公入饒始居御寨埔,永樂甲午年1414年承買本村御寨埔廖養哥破屋3棟,並兩伸手,帶屋前池塘1口,有糧無種,價值紋銀5兩,時祖媽首飾花頭折銀3兩,又將驢公一匹折銀2兩,就此卜居。永樂已亥1419年父子移居溪東與詹、賴、廖毗鄰,惟舉其略,自二世祖秉忠公,兄弟四人勵志經營,承買蔡貴舊屋2.5間,帶下片1間,並下空地1所,大塘1口,原糧3.562畝,值51弓,西橫19號,積855步共紋銀8.752兩。

謝氏宗祠

溁溪謝氏宗祠位於廣東饒平縣新豐鎮溁溪鄉,堂名思成堂。福全公於元末(公元1368年)從閩(漳州小靖)入粵,歷經艱辛,創建溁溪鄉。正統乙丑1445年二世祖秉忠公、秉盛公、秉嘉公、秉弘公兄弟四人專請名師定擇靈穴,創建祖祠正間,安祖神位,康熙癸丑1772年重修,民國初年因鴉片事祠被燒,後又重修,但祠堂里結構大都失真。
為弘揚先祖優秀傳統文化,愛國愛民,艱苦創業精神,隨著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盛世之年,賢達良多,經全鄉父老宗親代表大會推薦成立修祠理事會,大公無私,全心投入重修工作。宗親及世親友聞訊而動,慷慨解囊,獻資修祠。故特邀修祠行家名師指點迷津,依照原史真跡,全面整修,定於2002年10月26日動工,歷經3年,終於2004年4月完成重修工作。於是年農曆十一月初五日吉日良辰,舉行重光慶典。

姓氏輩序

謝氏
福秉崇宗文,廷憲永克昌。 迪茂啟大瑞,世德發禎祥。
孝友傳家寶,詩書華國珍。 芝蘭馨遠紹,玉樹葉綿長。

自然村

溁東村:
和慶樓、蓮花樓、觀瀾《下樓》、田迎厝《祖厝》、和豐、窯樓、見山、大圩、溪坎、里楊、埔坪、里楊西片、遵南等。
溁西村:
五全樓、耀西樓、豐盛樓《灰樓》、仙坑、杉埔、邱厝、陳厝、頂樓、報本堂《竹圍》、西壇、田峰、大窯、迎紫樓《下寨》、白塔、朝陽樓《里楊》、和豐樓《溪仔》等。

三字歌

溁溪鄉 人上萬 三公里 位鼎形 分東西 溪為界 人既傑 地亦靈 十姓氏 兄弟親
講和諧 睦鄉鄰 我上祖 建土樓 二十座 方或圓 勤耕種 工商精 居外地 大發展
育人才 不吝錢 大學生 數不清 修水利 築堤壩 礦工路 大橋連 搞經濟 設圩市
辦工廠 高水平 弘法寺 破土建 興佛事 心向善 溯祖源 修祖祠 眾鄉賢 把鄉興

進士公

謝氏元瀛公是饒平溁溪謝氏始祖福全公第十世孫、號定夫、諡文裕,官名元瀛。生於明末天啟元年(1621年)10月15日申時(在和慶樓出生)。清順治巳醜6年(1649年)進泮,辛卯(1651年)正月失妻,2月失父(恭正公)。年當31歲,嗣後再娶黃氏。立志勤奮,弱冠籍邑庠,成績優異,清順治(1654年),登甲午科舉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進士,清康熙癸卯年(1663年)出任浙江省嘉興府石門縣正堂。先妣劉氏後妣黃氏,生一女三子:賓存、敦獻、敏怡。
溁溪
元瀛公孝友,事叔父如嚴親,為鄉里人稱道,出任浙江石門知縣,時逢災荒、元瀛公體恤民困,為民請命,情詞悽惻,感動上憲,當地征役賦稅得以減輕。三任後以政拙自賦歸梓,石門父老攀轅塞路,為之立碑(勤政愛民)。後由國朝總兵吳六奇代皇上贈木雕“龍盤柱”(圓筒形、空雕高2.4米,直徑0.4米)。
元瀛公為溁溪的發展和改變做出了巨大貢獻,康熙癸卯(1663年)出任浙江石門縣正堂,任滿回鄉。據鄉民願望要建陂開渠方能摘掉“食黍子、配蕃薯”的帽子,是以在進士公的主持下得到吳總兵的支持,終於完成這兩項水利工程(即橫溪陂、店下洋陂)其中“橫溪陂”位於揚康的山門溪、榕樹腳。開兩條渠、東面一渠長約五公里,寬四米經揚康東北面各村到達溁東的田地和村落,灌溉受益面積,揚康和溁東共數千畝。南面一溝也是長約五公里,寬四米,經揚康的石壁嶺、紅樓、三饒的刈潭樓、徑口到達溁東的里揚、埔坪一帶。灌溉受益有上千畝,溁西的“店下洋陂”位於上葵鄉楓樹橋下,渠長也約五公里以上、寬四米經新葵、大溪壩、上壩、下壩、下葵、烏石樓、寬陽田等村到達溁西村、灌溉面廣。二陂三渠建成後,水象血液一樣灌活了四鄉土地,造福後人。進士公還為鄉里修路,修宮廟,修祖祠,還出資置田五十畝以其租息贍費給鄉民和學子,並改橫溪為溁溪鄉。在祠堂留有一對聯:“欲立根基無如為善厚、能光門第只有讀書賢。”公於康熙癸丑年十月十四日在家鄉正寢享壽五十三歲,葬於楊梅坪三目仙山頂。

教育基地

溁東學校

2007年4月3日 ,新豐鎮溁東國小校園內人頭攢動 ,彩旗飄揚 ,鼓樂喧天,“鄉賢人傑傾心興學,生勉師勵奮志育才”的長幅標語迎風招展,由溁溪鄉賢籌資的校園設施設備建設業已完工並舉行竣工典禮。
新豐鎮委書記邱廣福、縣教育局副局長謝江流及溁溪外出鄉賢謝學源先生等參加竣工剪彩儀式。
謝江流、謝學源分別在剪彩儀式上作講話,他們在講話中強調,興學育才、造福桑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溁東國小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以及眾鄉賢的關心支持下,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設施設備也日臻完善。他們希望溁東國小全體師生抓住機遇,增強創新意識,朝著更高的目標開拓進取,勤教勤學,努力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不辜負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溁溪鄉賢的殷切期望。
當天上午,學校還組織了鄉親鄉賢座談會,溁東國小校長詹仕營在發言中感謝鄉親鄉賢情系桑梓,熱心家鄉教育事業,為家鄉人民謀福祉的善舉 ,盛讚他們大力捐資助學,支持學校校園設備設施建設上新台階,必將激勵莘莘學子奮發進取。
新豐溁東國小現有教學班14個,學生561人,教職工28人,全校占地面積13340m2,生均占地面積23.8m2,建築面積2316m2,生均建築面積4.1m2。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去年8月以來駐深圳的溁溪籍鄉賢在潮州市政協委員、溁溪鄉親會會長謝學源先生的熱情發動下,捐款49.12萬元支持學校建設,先後共投入52.3184萬元修建學校大門、花園及運動場,置設電教室、電腦室等,辦學環境真正實現舊貌換新顏 ,辦學條件尤其是體育設施有了跨越式提高。

溁西國小

深圳市溁溪鄉友聯誼會教育基金會啟動儀式(暨溁西學校校園建設竣工剪彩儀式)
2008年4月5日,新豐鎮溁西國小校園內人頭攢動,彩旗飄揚,鼓樂喧天,“鄉賢人傑傾心興學”的各式標語迎風招展,由溁溪鄉賢籌資的校園設施設備建設業已完工並舉行竣工典禮。
縣慈善總會會長張南記、縣教育局長施廖成、副局長謝江流、新豐鎮委書記邱廣福、鎮長劉愛珍、市政協委員、溁溪外出鄉賢謝學源先生等參加竣工剪彩儀式。
邱廣福、謝江流、謝學源分別在剪彩儀式上作講話,他們在講話中強調,興學育才、造福桑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溁西國小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眾鄉賢的關心支持下,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設施設備也日臻完善。他們希望溁西國小全體師生抓住機遇 ,增強創新意識 ,朝著更高的目標開拓進取,勤教勤學,努力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不辜負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溁溪鄉賢的殷切期望。溁西國小校長張文田在發言中感謝鄉親鄉賢情系桑梓,熱心家鄉教育事業,為家鄉人民謀福祉的善舉,盛讚他們大力捐資助學,支持學校校園設備設施建設上新台階,必將激勵莘莘學子奮發進取。
當天上午,學校還隆重舉行深圳市溁溪鄉友會教育促進會啟動儀式 ,會長謝學源宣布教育基金會 正式啟動並宣讀教育促進會章程。
新豐溁西國小現有教學班13個 ,學生634人,教職工24人,全校占地面積3667m2,建築面積1663m2。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 。去年6月以來,駐深圳的溁溪鄉親會會長謝學源先生廣泛發動鄉賢支持學校建設,圍繞制訂的學校建設規劃,先後投入58.998萬元用於修建校門、添置教學設施設備及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等,辦學環境真正實現舊貌換新顏,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旅遊資源

弘法寺

廣東潮州饒平縣新豐鎮溁西鄉五全村三滴水山的弘法寺,1997年至2000年建,2001年11月24日(農曆十月初十)舉行落成暨諸佛菩薩聖像開光大典。位於大山谷之間,清泉奔流,風景秀麗,令人神往。該寺氣勢雄偉壯觀,坐西北向東南,建築面積約1千平方米。建前後二座,后座前面闊埕兩側各建一座二層樓。前座天王殿,門額掛著2000年春省佛協副會長釋本煥所題“弘法寺”三大楷書。殿後約百米遠高處所辟平地,聳立著后座大雄寶殿。殿內主奉三如來,是緬甸白玉刻制巨像,高度為潮汕罕見。釋伽牟尼佛高3.2米,重10噸。阿彌陀佛、藥師佛各高3米、重8噸。兩位尊者各高約2米、重噸半。大雄寶殿前兩側分別是觀音菩薩殿、地藏菩薩殿、鐘樓、鼓樓
2007年正月初十溁溪弘法寺舉行十周年慶典,有來著諸山長老、黨政領導、海內外嘉賓,另還有許多年青的女孩子,掛在上身上的牌子寫著“開元藝術團”或“開元義工”的字樣是韓山師範學院的學生,來給山寺十周年慶典服務或演出的。

客家土樓建築

溁溪鄉共有客家土樓建築二十座。
溁東有九座,分別是:1.和慶樓2.四角蓮花樓{原為指月樓}、3.四方觀瀾樓、4.鎮東樓{同治庚午年建公元1870年}、5.里楊樓{乾隆庚午年建公元1750年}、6.永和樓、7.永豐樓、8.里仁樓、9.里楊尾灰樓;
溁西有十一座,分別是:1.五全樓{乾隆辛未年建公元1751年}、2.豐盛樓{灰樓、乾隆41年建公元1752年}、3.耀西樓{乾隆丙辰年建公元1772年}、4.山坑的步仙樓{雍正丁未年建公元1727年}、5.杉鋪樓子、6.白塔廖樓、7.溪仔的和豐樓、8.關東樓、9.下寨樓子、10.竹圍樓、11.田中樓子。
這些樓寨造型多樣,構築精巧,樓房相連,建築形式多數是圓的,也有四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的。圍牆均有丈許厚,大部分是用黃泥土夯成,所以統稱為土樓,後來有用石灰夯成的就叫灰樓,用石板條砌疊成的叫石樓。樓的大小不一,設一大門可出入,門內有重門,如遇匪亂、械鬥或獸害時,遂即閉上樓門,最高層樓設有小窗,中層有一小火斗窗,可用槍、石、水向外射擊,以保全樓內的生命、財產安全。樓內住的多是一個姓氏,普遍是人畜混居。鄉親們具有勤樸勇敢的精神,一遇有事發生,大家都同心協力,還有嚴格遵守的鄉規民約,共同的禮俗習尚,且富有古風的生活情調。這種古堡式樓寨,既可防盜、防寒、防獸害、防械鬥,又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成為我國南方古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民國後,建樓少有發展,逐步改用半月型的盤欞屋,或排列直行的竹篙屋。解放後,農民多數建了新房,選擇向南通風的位置,單門獨戶。古老的樓寨,因陽光、空氣、衛生較差,少有擴建。在公社化時期,還有的將樓牆老泥土挖出作施肥用,現在部分樓房已拆除或倒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