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溪行政村隸屬晉寧縣二街鄉,地處二街鄉政府北 邊,距二街鄉政府所在地3 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古二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距晉寧縣城19公里。東鄰西山區海口鎮桃樹箐村,南鄰老高村委會老高村,西鄰安寧市八街鎮大石莊村,北鄰朱家村委會朱家營村。轄鎖溪第一村民小組、鎖溪第二村民小組、安企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鎖溪村
- 海拔:1813米
- 年平均氣溫:15.21℃
- 年降水量:854.3毫米
村情概況,民族人口,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鎖溪村,距晉寧縣城19公里,距二街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離最近的車站0.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古二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海拔1813米,年平均氣溫15.21℃,年降水量854.3毫米。
民族人口
截止2006年底,該村轄鎖溪第一村民小組、鎖溪第二村民小組、安企、關索廟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13戶,鄉村人口1999人(男性953人,女性1046人),其中農業人口1982人,勞動力140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43人);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9人,白族1人。
鎖溪村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該村國土面積16.78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1820.8畝(其中:田1107.15畝,地713.65畝),人均耕地0.92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96.65畝,有效灌溉率為93.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96.6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6畝;林地168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7.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畝;水面面積115.26畝,其中養殖面積2.7畝;其他面積6439.44畝;有磷礦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607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沒有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613戶通電,有58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0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 %和 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2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29 戶(分別占總數的 85 %和 69.9 %)。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0 .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2輛,拖拉機33輛,機車14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96.65畝,有效灌溉率為93.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696.6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86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4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59 戶;沒有進行“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全村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沒有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情況。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9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7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67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烤菸、糧食等為主。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45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610.4萬元,占總收入的 42 %;畜牧業收入355.7萬元,占總收入的24.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5頭,肉牛 201頭,肉羊196 頭);漁業收入 .8萬元,占總收入的 0.05 %;林業收入 24萬元,占總收入的 1.6 %;第二、三產業收入 456.3 萬元,占總收入的31.4%;工資性收入 31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886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59 人(占勞動力的 11.3 %),在省內務工155人,到省外務工 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烤菸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8.3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西瓜日本甜杏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美國紅提雪蓮果等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所,校舍建築面積 4000平方米,擁有教師 12人,在校學生344人,距離二街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4人,其中小學生208人,中學生136人。 全村自娛自樂的業餘文娛隊 2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在二街鄉尚存的4處古蹟中,以太極宮(白雲洞)最為著名,位於鎖溪渡村西千米的九龍峰山腰,原有蒼松茂密,修竹成林,山泉長流,四時花放,環境幽靜。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雲遊道人陳太虛(江蘇人)化緣到此建寺,當地人捐木出工,於二十三年於(1684)年落成。寺分前中後三層,8個院落,共有殿於60間,內塑神像90餘軀。殿閣飛檐斗拱,巍峨壯觀。寺內住有道士10餘人,香火田百餘畝。月逢塑望。善男信女成百上千到此遊覽拈香。每年八月初一舉辦廟會三天,遊人頗多。田心村名宦李耕為山門撰書楹聯一付:“古洞自天開,進一層,深一層,直透九龍峰頂;白雲從岫起,飛幾片、落幾片,輕飄太極宮中”。遊人陳德年題詩一首:“古洞兮層峰、洞生雲兮盪我胸。看雲來兮去兮,盤桓而撫孤松”。太極宮北千米的峭壁上有一石窟,名觀音洞、洞深百米,內塑觀音、韋陀等神像,常有遊人到此敬香遊覽。“文化大革命”中太極宮被毀。1980年後,當地民眾集資建蓋簡易房屋,平時有人來此遊玩。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縣、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步伐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明村創建為切入點,以農村產業發展和基層班子建設為重點, 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載體,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最佳化農村環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集體經濟短缺,農戶經濟單一,發展新的種植業受資金技術觀念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農業開發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鞏固烤菸支柱產業的基礎上,發展經濟,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勞動者素質,利用現有水利資源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3 戶,共鄉村人口1999 人,其中男性953 人,女性1046 人。其中農業人口1982 人,勞動力 1407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 19 人, 白族1 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818人,參合率 91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61 戶,占農戶總數的9.9%。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59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17.42畝,目前沒有土地流轉面積 。並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2006年,本村沒有進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 325 萬元,有固定資產 188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201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二街鄉農經站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現金收支明細,銀行存款收支明細,收入支出明細、管理費用明細、其他支出明細、應收帳款明細、應付帳款明細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4個,下設 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4人,沒有少數民族黨員 ,其中男黨員80人、女黨員 24人。
村委會由村總支書記、村主任、村副主任等)組成,下設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4 個,共有團員 64 人。
村委會由村總支書記、村主任、村副主任等)組成,下設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4 個,共有團員 6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