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子前村

鎖子前村位於海陽市中部偏西,朱吳鎮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1′,北緯36°51′, 全村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0.2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蘋果、板栗、蔬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鎖子前村
  • 地理位置:海陽市中部偏西
  • 面積:3.5平方公里
  • 人口:846人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建村。因村北有一大石頭,形狀如鎖,故命村名鎖子前。 東北與張家蘭村相接,西南與大金石青村相望,北與陶家溝村相鄰,南與西口村相連。隸屬朱吳鎮。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3公里。2002年,全村有309戶,8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1‰。有孫、楊、丁、趙、彭、於、王、陶等8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孫姓。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51年成立互助組。
1952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4個。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建村北水庫。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1.5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45公斤,總產83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535公斤,比 1978年增長55%。2002年,糧食畝產563公斤,總產32萬公斤;發展蔬菜大棚3個。 1966年,擴建果園8公頃。1968年,新建板栗園5.3公頃。1992年,新建果園 13.3公頃。
1994年,開發荒山栽植乾果6.7公頃,建蘋果園12公頃。2000年,全村果品總收入達到10萬元。 改革開放後,畜牧養殖業發展很快。2000年,有養雞組只遙大戶2戶,養牛、養豬、養羊戶若干,畜牧養殖業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546萬元,其中農業200萬元,林業25萬元,畜牧養殖業321萬元。
第二、三產業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建磨坊2座,妹轎灑油坊2座;婦女從事刺繡、勾花加工;新上毛衫加工2戶;外出經商的4戶,開商店的3戶。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榜龍虹慨200人,收入244萬元,恥拒酷其中工業50萬元,運輸業50萬元,商飲業140萬元,服務業4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炒良故1951年,本村成立國小,時有學生38人。1981年,重建學校1所,校室27間,有教師5人,學生120人。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8人。 1982年,村購買電影放映機1台,供村民看電影,活躍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村民外出討飯的很多。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75公斤,全村收入12.1萬元。
2002年,全村有各種機動運輸車100輛,機車20輛,電話60部,電視機200台,電冰櫃2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街道彎彎曲曲,只有人行路,住房大都是小草屋,人均住房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6年,開通村南路口。1994年安裝自來水,建橋2座。1998年,改造電網,建塘壩1座。2002年,村內道路暢通無阻,村民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1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0年,孫振林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1年,成立黨支部,孫振林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蔣保田鬥爭,組織支前隊隨軍作戰。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時,全村有黨員20名。2002年,有黨員62名,其中1945年以前的老黨員3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孫振林、孫立盛、炒夜孫作亭、孫連安、孫孟祥、孫連法、孫孟雲、孫成祥、孫良學、孫明珠。1998年,村黨支部被評為海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
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才提體微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彭鳳義、孫殿崇、孫元歧、孫作亭、孫連作、孫友福、孫連安、孫連法、孫長彬、孫振勝、孫良學、孫守科、孫廷科、孫成祥、孫連國。1998年,本村榮獲市模範村稱號。
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彭鳳義、孫殿崇、孫元歧、孫作亭、孫連作、孫友福、孫連安、孫連法、孫長彬、孫振勝、孫良學、孫守科、孫廷科、孫成祥、孫連國。1998年,本村榮獲市模範村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