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比

鍛造比

鍛造比是鍛造時金屬變形程度的一種表示方法,通常以金屬變形前後的橫截面積的比值來表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鍛造比
  • 外文名:forging ratio
  • 實際意義:表示鍛造時金屬的編寫程度
  • 詞性:名詞
  • 計算方式:拔長前與拔長後橫截面積之比
  • 分類:拔長鍛造比、鐓粗鍛造比
鍛造比的計算,鍛造比的選擇,

鍛造比的計算

鍛造比是鍛造時金屬變形程度的一種表示方法。 鍛造比以金屬變形前後的橫斷面積的比值來表示。不同的鍛造工序,鍛造比的計算方法各不相同。
1、拔長鍛造比:拔長前橫截面積與拔長後橫截面積之比
公式中:
yl ——拔長鍛造比;
A0、 D0、 L0、——拔長前坯料的橫截面積、直徑、長度
A、 D 、L ——拔長後鍛件的橫截面積、直徑、長度
2、鐓粗鍛造比:鐓粗後橫截面積與鐓粗前橫截面積之比
公式中:
yl——鐓粗鍛造比
A0、D0、H0——鐓粗前坯料的橫截面積、直徑、高度
A、D、H——鐓粗後鍛件的橫截面積、直徑、高度

鍛造比的選擇

鍛造過程隨著鍛造比的增大,使內部孔隙壓合,鑄態樹枝晶被打碎,鍛件的縱向和橫向力學性能均得到明顯提高。但當拔長鍛造截面比大於3-4之後,隨著鍛造截面比的增大,形成明顯的纖維組織,使橫向力學性能的塑性指標急劇下降,導致鍛件各向異性。若鍛造截面比選擇過小,鍛件達不到性能要求,過大則增加了鍛造工作量,而且還引起各向異性。因此,合理的選擇鍛造比是個重要的課題,這裡還應該考慮鍛造時的變形不均勻問題。
鍛造比通常是用拔長時的變形程度來衡量。是指你所要進行成形的材料的用料長度與直徑之比或鍛造前的原材料(或預製坯料)的截面積與鍛造後的成品截面積的比。鍛造比的大小影響金屬的力學性能和鍛件質量,增加鍛造比有利於改善金屬的組織與性能,但鍛造比過大也無益。
鍛造比選擇的原則是在保證鍛件各種要求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小一些。一般按以下情況確定鍛造比:
1、優質碳素結構鋼和合金結構鋼在錘上自由鍛造
對軸類鍛件,由鋼錠直接鍛造,按主截面計算的鍛造比應≥3;按法蘭或其他凸出部位計算的鍛造比應≥1.75;當用鋼坯或軋材,按主截面計算的鍛造比就≥1.5;按法蘭或其他凸出部位計算的鍛造比應≥1.3。對環類鍛件,鍛造比一般應≥3。對盤類鍛件,由鋼錠直接鍛造,其鐓粗鍛造比就≥3;其他場合,鐓粗鍛造比一般應>3,但最後一道工序應>2。
2、高合金鋼坯布料
不僅要消除它的組織缺陷,而且還要使其中的碳化物有較均勻的分布,因此必須採取較大的鍛造比。不鏽鋼的鍛造比可選取為4-6,而高速鋼的鍛造比則需5-1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