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嘴雀指名亞種

錫嘴雀指名亞種(學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分布於歐洲至西伯利亞、朝鮮、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西至甘肅青海四川、南抵湖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歐洲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錫嘴雀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雀科
  • :錫嘴雀屬
  • 錫嘴雀
  • 亞種:錫嘴雀指名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中型鳥類,體長16-20cm。嘴粗大、鉛藍色,頭皮黃色,喉有一黑色塊斑。背棕褐色,後頸有一灰色翎環,兩翅和尾黑色,尾上覆羽棕黃色,尾具白色端斑,翅上有大的白色翅斑。下體灰紅色或葡萄紅色。
雄鳥嘴基、眼先、頦和喉中部黑色,額、頭頂、頭側、頰、耳羽棕黃或淡皮黃色,額較淺淡常呈棕白色,頭頂往後至後頸較暗多為棕褐或棕色,後頸灰色形成一條寬頻,向兩側延伸至喉側。背、肩茶褐或暗棕褐色,腰淡皮黃色或橄欖褐色,基部亮灰色。尾上覆羽棕黃色或棕色,中央尾羽基段黑色、末段暗栗色、端斑白色,亦有基段為灰褐色、中段外翈深棕色、內翈淺灰黑色、端部白色,其餘尾羽黑色、末端白色。翅上小覆羽黑褐色或暗灰色,中覆羽灰白色或白色,大覆羽、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絨黑色,端部具藍綠色光澤。初級飛羽內翈中部具大型白斑,三級飛羽棕褐色。頦、喉黑色,胸、腹、兩脅和覆腿羽葡萄紅色,下腹中央略沾棕紅色,尾下覆羽白色。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羽色較淺淡,不及雄鳥鮮亮而有光彩,額至頭頂烏灰色、有時微沾灰綠色,枕至後頸淺棕褐色,次級飛羽外翈和部分內側初級飛羽外翈淡灰色而無金屬光澤。幼鳥和雌鳥相似。但羽色較雌鳥更淺,額和頭頂污灰褐色,後頸至背暗褐色,羽基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淡桔黃色。頦、喉和下頸白色、上胸灰白色,羽端棕褐色,下胸、兩脅和上腹白色密布黑色塊斑,下腹和尾下覆羽棕白色,其餘同雌鳥。虹膜紅褐色或褐色。嘴鉛藍色,下嘴基部近白色,也有認為嘴冬季為黃色。腳肉色或褐色,爪黃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45-63g,♀40-65g;體長♂150-203mm,♀153-191mm;嘴峰♂17-23mm,♀17-22mm;翅♂97-120mm,♀96-110mm;尾♂49-68mm,♀47-68mm;跗蹠♂19-23mm,♀18-24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次生林及人工林,秋冬季常到林緣、溪邊、果園、路邊和農田地帶的小樹林和灌叢中,有時到城市公園和房舍邊孤立樹上活動和覓食。

生活習性

多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有時集成多達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常頻繁地在樹枝間跳躍或在樹叢間飛來飛去,有時也到地上活動。性大膽,不甚怕人,特別是冬季到農戶偷食向日葵子或晾曬的松子時,轟趕也不遠飛,有時飛走後很快又復回。但繁殖期間則甚隱蔽和機警,常躲藏在茂密的枝葉叢間,活動時常發出一種單調而低的‘嘶-嘶嘶…’聲,有時邊飛邊叫。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東北(札蘭屯、小興安嶺、哈爾濱、吉林)、遼寧(草河口)、內蒙古(赤峰)、河北、山東,西至甘肅(蘭州)、青海、四川,南抵湖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
國外分布:歐洲至西伯利亞、朝鮮、日本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5月中下旬即已開始成對和營巢,在闊葉樹枝葉茂密的側枝上極為隱蔽。巢呈杯狀,由細樹枝、枯草莖、草葉、苔蘚和地衣等構成,內墊有少量獸毛和羽毛。距地高2-6m,巢的大小為外徑20-22cm,內徑7-8cm,高9-10cm,深4-5cm。每窩產卵3-7枚,通常4-5枚。卵淡黃綠色或灰綠色、被有紫灰色或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常在鈍端形成一圈。卵為卵圓形和長卵圓形,大小為22-26mm×14-19mm。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約14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1-14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