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海蜇

錦州海蜇

錦州海蜇,遼寧省錦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錦州海蜇以紫紅色為主,少量呈白色,表面濕潤有光澤,牽拉時不易折斷,入口咀嚼時發出響聲,肉質厚實有韌性,口感鬆脆。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錦州海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錦州海蜇
  • 產地名稱:遼寧省錦州市
  • 品質特點:以紫紅色為主,少量呈白色,表面濕潤有光澤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26號
  • 批准時間:2019年1月17日
產品特徵,外在感官品質,內在品質指標,生產情況,產品榮譽,產地環境,水文情況,氣候條件,歷史淵源,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識使用,

產品特徵

外在感官品質

錦州海蜇外形各部名稱:傘部、緣瓣、口腕部、絲狀附器、傘弧長;錦州海蜇以紫紅色為主,少量呈白色,表面濕潤有光澤,牽拉時不易折斷,入口咀嚼時發出響聲,肉質厚實有韌性,口感鬆脆。

內在品質指標

錦州海蜇由於生長在兩條河口水域,泥沙底質,所以肉質厚實,韌性強,營養價值高。經檢測每100克錦州海蜇中含蛋白質1.38-1.88克,灰分1.5-2.4克,碳水化合物0.9-1.0克,膽固醇2.38-3.48毫克,鈣23.6-42.5毫克、磷6.9-50.4毫克、鉀30.6-56.5毫克、鎂66.2-122毫克,維生素B2為0.11-0.44毫克、維生素E為0-0.198毫克。

生產情況

錦州市總面積10301平方千米,擁有海岸線124千米,近海水域面積12萬公頃,淺海水域面積166萬畝,沿海灘涂面積16.6萬畝,25萬畝近海漁場。淺海水域底部大部為軟泥沙,水質肥沃,是中國著名毛蚶、毛蝦、海蜇漁場;截至2010年7月26日,遼寧錦州2010年共捕撈海蜇1029噸,產值達到1046萬元;從2005年開始至2010年,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在錦州市淺海海域連續開展6次海蜇人工放流,累計放流兩億頭海蜇幼苗,增殖資源3萬多噸,增加產值3億多元。

產品榮譽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錦州海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地環境

水文情況

  • 海水鹽度
錦州市海域近岸海水鹽度的分布和變化,主要受河水徑流的影響較大,鹽度季節性變化明顯。一般夏季最低,29‰左右,春、秋、冬三季鹽度接近,約31‰,全年近岸低於中、遠岸。夏季徑流量大,大、小凌河河口出現兩個低鹽區,含量分別小於29.4‰和28.8‰,而且低潮鹽度低,高潮鹽度略高;春、秋兩季底、表層鹽度趨於一致。
  • 海水溫度
錦州市位於遼東灣西北岸,受內陸氣候和沿岸海水較淺影響,水溫的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都十分明顯。夏季8月份是一年中水溫最高的月份,約為26-28攝氏度;冬季由於強勁偏北風作用,加之地處中國緯度最高的沿海冰凍區,故1月份水溫最低,平均水溫為-0.7攝氏度。
  • 透明度
錦州市海域近岸透明度小於1米,其餘大部分海域均大於1.5米。透明度受風浪影響較大,風浪大,其透明度減小。
  • 海流
錦州市海域的海流基本以潮流為主,冬季,北黃海的暖流余脈,由渤海海峽一直伸到渤海西岸,遇陸阻擋,其中一股向東北入遼東灣,同時遼河入海徑流被偏北的冬季風吹逆,沿遼東灣東岸南下,與北上的暖流余脈相會合,構成一個順時針環流。夏季,受偏南風吹送,又把遼河沖淡水推向遼東灣西岸,而暖流余脈則沿該灣東岸北上,構成一個逆時針環流,這種環流基本與海岸相平行。本區潮流漲潮為東北流,落潮為西南流,流速一般為20-30厘米/秒,底層最大流速為80厘米/秒,流向114°;中層流速為60厘米/秒,流向118°;表層流速為70厘米/秒,流向35°。
  • 潮汐
錦州市海域的潮汐為非正規半日潮。潮汐的變化周期每日順延48分鐘,從第一次高潮到第一次低潮,間隔約6小時12分鐘,每月農曆初一、十五為大潮,初八、二十三為小潮。潮汐的季節變化,從3月中旬開解凍海到秋分,白天潮偏大,夜間潮偏小;秋分後,則相反。
  • 波浪
錦州市海域常浪向為西南偏南向,頻率為31.8%;次浪向為南向,頻率為11.3%;強浪向為西南偏南向,實測最大波高為2.6米。
  • 海冰
錦州市海域冰期一般自11月中下旬開始至翌年3月上旬,總冰期平均106.7天。近岸冰封一般出現在1-2月份,範圍為700米左右(距岸),最大寬度可達4000米;冰厚一般為10-40厘米,最厚可達100厘米;堆積高度為2-3米,最高可達6米。冰狀多為沿岸冰和冰腳。流冰期一般以1-2月份最為嚴重,冰狀多為20-2000米大的冰盤,流冰最大冰塊可達5000米長,一般流速為20-50厘米/秒,最大流速可達0.7-1.3米/秒,流冰方向大多集中於東南—南—西南方向,頻率為53.4%,其中SSE向頻率為15.1%。
  • 水質
錦州市海域溶解氧受季節變化明顯,冬季水溫低,含量最高,近岸可達7-7.8毫克/升;春季為5.8-6.8毫克/升;近岸低於遠岸,表層略高底層,夏季水溫最高,含量最低,小於4.6毫克/升;秋季含量為5.4-5.8毫克/升,近岸高於遠岸。pH值變化較差,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兩季介於期間,全年近岸低於遠岸,表層略高於底層,垂直變化和日變化較小。由於受徑流和生物作用影響,磷酸鹽受季節變化明顯。冬季含量高,表底層均大於0.047毫克/升,秋季次之,在0.0186-0.031毫克/升;在夏季河口附近大於0.031毫克/升,其它岸段為0.0279毫克/升;垂直變化莫測和日變化較小,但夏季表層含量低於底層,河口低潮時偏高於高潮時。

氣候條件

錦州市位於中緯度地帶,屬於溫帶季風型氣候,常年溫差較大,全年平均氣溫8攝氏度-9攝氏度,年降水量平均為540-640毫米,無霜期達 180 天。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較強,滿足海蜇生長繁育的自然條件。

歷史淵源

海蜇,晉人稱水母。張華《博物志》記載道:“東海有物,狀如凝血,廣數尺,周正圓,名曰水母,無頭目,所處則眾蝦附之,隨其東西南北,可煮食之。”這是中國人吃海蜇的最早的歷史紀錄;錦州海蜇加工的基本方法是用食鹽和明礬複合醃漬,這種方法在中國至少已有400-500年的歷史。
錦州海蜇
錦州海蜇
錦州海蜇放流經過2002年的增殖試驗與2005-2006年的生產性增殖放流,產量和質量在一段時期內得到了提升,遼寧省人民政府和錦州市人民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列措施來保護自然海蜇資源。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錦州海蜇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錦州市所轄大有鄉、建業鄉閆家鎮娘娘宮鎮王家街道天橋街道總計6個鄉鎮(街道)25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7′22″,北緯40°50′42″; 東經121°06′23″,北緯40°39′36″; 東經121°32′06″,北緯40°39′36″; 東經121°33′00″,北緯40°46′54″; 東經121°28′33″,北緯40°49′08″之間。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9-01-2530
質量安全規定
錦州海蜇產品質量安全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規範及質量標準(NY5053)執行,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9630.4)、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國家標準。
錦州海蜇
錦州海蜇
特定生產方式
(1)海蜇生長習性:海蜇水母體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棲息於近海水域,尤其喜棲河口附近,分布區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時也達40米,水溫8-30攝氏度,適宜水溫13-26攝氏度,鹽度12‰-40‰,適宜鹽度14‰-32‰,喜棲光強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環境,在靜水浮游速度4-5米/分鐘,風向、風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對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顯影響。海蜇為生活在近海營浮游生活的暖水性水母,自泳能力較弱。靠發達的內傘環狀肌有節律的伸縮,擠壓下傘部的海水而獲得前進的動力,依傘頂部的方向作緩慢遊動,隨波逐流。喜棲息於半鹹水、底質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海域,對淡水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乾旱的年份可隨潮進入河道。在風平浪靜、多雲、陰天或黎明、傍晚,一般都浮在水的上層或表面;遇有大風、強光照射或夜晚則活動於水的下層。海蜇的中央口及口腕基部癒合,依靠口腕和肩板上眾多的吸口及其周圍的觸指上的刺細胞捕吸食物和防禦敵害。主要以小型浮游甲殼類、硅藻、纖毛蟲以及各種浮游幼體等為食。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幼蜇切除口腕後,一周即能再生。其螅狀體切成數段後能形成多個生長正常的螅狀體。 在渤海,遼東灣海蜇形成1個獨立的種群,遼東灣種群分布在遼東灣北部N40°50'附近,即錦州大筆架山東部海域。海蜇是錦州地區海洋漁業的主要經濟品種,也是沿海漁民的主要捕撈對象,中國海蜇各地所產形態略有差別,但以泥沙底淺海、河口附近出產的海蜇品質最好。 錦州海蜇主產區地處渤海遼東灣西北部海域,大小凌河入海口附近,是中國海域的最北端,緯度最高。該區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溫差較大,淺水薄灘,水質肥沃,是眾多漁業品種的繁棲場所。錦州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每季度對該海域進行取樣監測,確保海域環境符合要求。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造就了獨特的地理標誌產品——錦州海蜇。
(2)海蜇捕撈:錦州地區普遍用錨刺網類漁具捕撈海蜇。網片長900目,高10米左右,網目110米米,每片有網上下綱和立鋼以浮沉子組成,網片之間用錨連結,每隔5片網,錨上系標誌旗即芒子一根。橫流下網,在平流前頂流起網,先收芒子和錨,再拔網,將海蜇兜出水面後,用抄撈子將海蜇撈入船艙即可。漁獲物除少數供鮮食外,多進行加工。
(3)加工工藝:海蜇加工的基本方法是用食鹽和明礬複合醃漬,這種方法在中國至少已有400-500年的歷史。
(4)工藝流程:鮮蜇處理→一礬醃漬→二礬醃漬→三礬醃漬→清洗處理→分級整形→提乾→稱重→包裝→打箱→儲藏。

專用標識使用

使用“錦州海蜇”農產品地理標誌,必須經過標誌所有權人授權,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印刷“錦州海蜇”農產品地理標誌必須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規範手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