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耀鵬

錢耀鵬

錢耀鵬,男,1962年9月出生。漢族,陝西大荔人,中共黨員。歷史學博士,教授,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師、考古學系系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耀鵬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大荔
  •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職稱:教授
  • 注音:ㄑㄧㄢˊ ㄧㄠˋ ㄆㄥˊ
  • 學歷:歷史學博士
個人簡介,個人獎項,一、教學工作,二、科學研究,研究報告:,學術論文:,一般論著:,

個人簡介

錢耀鵬,男,1962年9月出生。漢族,陝西大荔人,中共黨員。
歷史學博士,教授,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師、考古學系系主任。

個人獎項

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1985)、碩士(1988)學位。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8年起在西北大學文博學院任教,先後任講師(1991)、副教授(1998),2002年 “破格”獲教授任職資格。
1993年至1994年赴日本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研修留學。199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物局認定的田野考古發掘領隊資格。2000年入選西北大學“112人才”。2005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聘為客座研究員。

一、教學工作

自1988年以來,主要承擔了“考古學概論”、“新石器時代考古”、“聚落考古學”、“考古論文寫作”等本科課程以及“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聚落考古學研究”等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並多次參與或負責指導田野考古發掘教學實習,教學效果良好。

二、科學研究

(一)考古調查與發掘
1984年4-7月,在陝西省扶風縣案板遺址參加考古發掘實習。
1985年4-5月,參加案板遺址第二次發掘。
1986年7月,參加案板遺址第三次發掘,協助指導雙學位學生實習。
1987年4-6月,參加案板遺址第四次發掘,協助指導84級本科生實習。
1990年4-5月,參加長安縣風雷儀表廠漢唐墓葬發掘,指導87級本科生實習。
1990年6月,參加漢陽陵陪葬坑發掘。
1991年3月,參加陝西省關中西部渭北地區考古調查。
1991年10-12月,參加案板遺址第五次發掘,指導88級部分本科生實習。
1993年4-5月,參加案板遺址第六次發掘,指導90級本科生實習。
1993年9月,參加日本奈良縣中山大冢古墳發掘。
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參加河南省鄧州市八里崗遺址發掘,指導西北大學文博學院95級兩名碩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考古系本科生實習。
1997年5-6月,參加黃河小浪底庫區鹽東遺址(河南省新安縣)發掘,指導94級本科生田野考古發掘實習。
1998年2-5月,參加三峽庫區中壩子和上中壩遺址(重慶萬州區小周鎮)發掘,擔任上中壩遺址考古發掘領隊,指導95級本科生實習。
1999年7月,參加三峽庫區中壩子和上中壩遺址發掘整理工作。
2000年2-5月,參加三峽庫區中壩子和上中壩遺址發掘工作,全面負責指導97級本科生田野考古發掘實習。
2001年2-6月,參加三峽庫區中壩子和上中壩遺址發掘工作,全面負責指導98級部分本科生田野考古發掘實習。
2003年6-8月,參加新疆伊犁尼勒克吉林台墓地發掘,並負責指導2000級部分本科生田野考古發掘實習。
2005年-9月,帶領研究生調查了長武、彬縣、淳化境內若干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址。
2006年4-7月,主持發掘淳化縣棗樹溝腦遺址,並負責指導2003級本科生及2004級4名研究生田野考古實習。
(二)科研項目
1.國家文物局重點遺址發掘資助項目“案板遺址的發掘與研究”,1987年(參加者,第四)。
2.國家文物局重點遺址發掘資助項目“案板遺址的發掘與研究”,1991年(參加者,第四)。
3.國家文物局重點遺址發掘資助項目“案板遺址的發掘與研究”, 1993年(參加者,第四)。
4.國家教委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涇渭流域龍山時代早期文化研究”, 1993年(參加者,第四)。
5.陝西省教委專項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渭水流域史前文化與環境研究”, 1998年(參加者,第二)。
6.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規劃項目“三峽庫區文物搶救與考古發掘(萬州區小周鎮中壩子、上中壩遺址發掘)”, 1997~98年度(參加者,第三)。
7.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規劃項目“三峽庫區文物搶救與考古發掘(萬州區小周鎮中壩子、上中壩遺址發掘)”, 1998~99年度(參加者,第三)。
8.西北大學“211”工程資助項目“案板遺址資料整理與研究”, 1998年(參加者,第三)。
9.西北大學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史前社會演進的聚落考古學研究”, 1999年(獨立)。
10.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規劃項目“三峽庫區文物搶救與考古發掘(萬州區小周鎮中壩子、上中壩遺址發掘)”,1999~2000年度(參加者,第三)。
11.西北大學“211工程”重點課題出版資助項目《扶風案板遺址發掘報告》, 1999~2000年度(參加者,第三)。
12.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資助項目《中國史前城址研究》,2000年(獨立)。
13.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規劃項目“三峽庫區文物搶救與考古發掘(萬州區小周鎮中壩子、上中壩遺址發掘)”, 2000~2001年度(參加者,第三)。
14.陝西省教育廳專項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0.8萬元,2001年(主持人)。
15.西北大學重點課程建設項目“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 2001年(主持人)。
16.西北大學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中國史前考古學”,2003年。第二主持人。
17.陝西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中國史前考古學”,2004年。第二主持人。
18.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考古學概論”,2006年,主持人。
(三)科研成果
專著:
1.《扶風案板遺址發掘報告》(合作,完成約15萬字),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2.《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26.7萬字),西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3.《考古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著作:
1.《明清西安詞典》(張永祿主編;參與完成文物考古部分約8萬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2.《百年學府聚珍——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藏品選》(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編,參與完成史前藏品的部分內容),文物出版社,2002年6月。
3.《(西安地區)史前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古都西安——西安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朱士光主編),西安出版社,2003年12月。
4.《西部考古·第一輯》(西北大學考古學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與考古學研究中心編,負責編輯校對工作),三秦出版社,2006年10月。

研究報告:

1.《陝西扶風縣案板遺址第三、四次發掘》,《考古與文物》1988年5、6期合刊,(合作,第四)。
2.《陝西扶風縣案板遺址第五次發掘》,《文物》1992年11期(合作,第三)。
3.《三原、長武等五縣考古調查》,《中國考古學年鑑(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
4.《扶風縣案板新石器時代及周代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鑑(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合作,第三)。
5.《渭北三原、長武等地考古調查》,《考古與文物》1996年1期(第二作者)。
6.《萬縣中壩子遺址發掘獲重要成果》,《中國文物報》1998年11月11日第1版(合作,第二)。
7. 《萬州中壩子遺址發掘報告》,載重慶市文物局等編《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7年卷)》,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合作,第二)。
8.《萬州上中壩遺址發掘報告》,載重慶市文物局等編《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7年卷)》,科學出版社,2001年11月(合作,第二)。
9.《重慶雲陽喬家院子遺址唐宋時期遺存》,《江漢考古》2002年3期(合作,第二)。
10.《雲陽喬家院子遺址六朝及明清陶窯的發掘》,《考古》2006年5期第51~58頁。

學術論文:

1.《原井》,《青海師專學報》1988年4期。
2.《試論我國史前時代的獵頭習俗》,《考古與文物》1994年4期。
3.《日本·中國古代の王權の誕生について》,橿原考古學研究所《青陵》第85號,1994年3月。
4.《斧鉞の歷史的意義について》,橿原考古學研究所研究紀要《考古學論考》第19冊,1995年。
5.《簡論中國古代“城”的起源問題》,《新疆文物》1995年3期。
6.《關於環壕聚落的幾個問題》,《青年考古學家》8期,1996年。
7.《略論史前時代的環壕聚落》,《考古文物研究——紀念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12月。
8.《鄭州西山仰韶晚期城址試析》,載劉舜康等主編:《跨世紀科學論壇》,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9.《有角青銅斧鉞と有角石斧について》,《古文化論叢——伊達先生古稀紀念論集》,1997年4月。
10.《關於環壕聚落的幾個問題》,《文物》1997年8期。
11.《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特點及其相關問題》,《文博》1998年1期。
12.《試論城的起源及其初步發展》,《文物季刊》1998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8年10期全文轉載。
13.《關於半坡遺址的環壕與哨所》,《考古》1998年2期。
14.《關於半坡聚落及其形態演變的考察》,《考古》1999年6期。
15.《關於西山城址的特點和歷史地位》,《文物》1999年7期。
16.《史前城址在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文博》1999年6期。
17.《略論中國史前農業的發展及其特點》,《農業考古》2000年1期。
18.《半坡聚落與黃河流域夯築城址的發生》,《文博》2000年2期。
19.《堯舜禪讓故事與中原社會政治的演進》,《中州學刊》2000年3期。
20.《堯舜禪讓的時代契機與歷史真實》,《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5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1年1期全文轉載。
21.《史前武器及其軍事學意義考察》,《文博》2000年6期。
22.《中原地區龍山城址的聚落考古學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1期。
23.《史前城址的自然環境因素分析》,《江漢考古》2001年1期。
24.《中國原史時代論綱》,《文博》2002年2期。
25.《試論史前城址的社會歷史意義》,《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2期。
26.《史前城址研究面臨的問題與思考》,《中國文物報》2002年6月28日第7版。
27.《堯舜禪讓故事的考古學研究》,《中原文物》2002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2年11期全文轉載。
28.《日本學者關於環壕聚落的研究》,《考古與文物》2002年4期。
29.《史前聚落的自然環境因素分析》,《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版)2002年4期。
30.《中國史前防禦設施的社會意義考察》,《華夏考古》2003年3期。
31.《略論史前聚落的萌芽與發生》,《中原文物》2003年5期
32.《關於龍山時代的社會結構與歷史進程》,《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慶祝石興邦先生八十華誕紀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3年12月。
33.《窯洞式建築的發生及其環境考古學意義》,《文物》2004年3期。
34.《資源開發與史前居住方式及建築技術進步》,《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3期。
35.《略論磨製石器的起源及其基本類型》,《考古》,2004年12期第66~75頁。《CHINESE ARCHAEOLOGY》VOLUME 5 2005,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36.《略談考古學文化與社會歷史研究》,《中原文物》2005年3期第9~13、32頁。
37.《資源·技術與史前居住方式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遺址發掘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57~169頁,文物出版社,2006年。
38.《舊、新石器時代的演變與居住革命論》,《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學術研討會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
39.《感生故事與早期政治權力的更迭》,《中原文物》2006年3期第32~38、57頁。
40.《關於農業起源的若干問題分析》,《西部考古》第1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41.《中國古代斧鉞制度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2009年第1期。
42.《略論磨溝齊家文化墓地的多人多次合葬》,《文物》2009年第10期。
43.《棗樹溝腦遺址F14及其相關問題分析》,《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2期。
44.《關於喇家聚落的災難遺蹟與廣場建築》,《考古》2007年第5期。
45.《絲綢之路形成的東方因素分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7月第4期。
46.《甘肅臨潭縣磨溝齊家文化墓地》,《考古》2009年第7期(謝焱,錢耀鵬,毛瑞林,周靜,朱芸芸)。
教學論文:
《關於考古學專業的田野考古發掘實習問題》,《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增刊(第一作者)。

一般論著:

1.《原始先民的祖先崇拜》,《中外歷史》1987年3期。
2.《繪身與紋身》,《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88年4期。
3.《考古學與人類歷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1年5期。
4.《秦公大墓》,《長安史話·上古周秦分冊》,陝西旅遊出版社,1991年4月。
5.《西漢帝陵之冠——茂陵》,《長安史話·兩漢》,陝西旅遊出版社1991年4月。
6.《漢宣帝與杜陵》,同上。
7.《王莽改制與“新”朝的滅亡》,同上。
8.《西漢的京師倉》(合作,第二),同上。
9.《繁榮的漢代長安商業》,同上。
10.《漢代長安的樂舞雜技》,同上。
11.《漢代長安的體育活動》,同上。
12.《班固與〈漢書〉》,同上。
13.《唐代長安的體育活動》,《長安史話·隋唐》,陝西旅遊出版社,1991年6月。
14.《唐代長安的飲食風俗》,同上。
(四)獲獎情況
1.論文《斧鉞の歷史的意義について》獲北京大學第四屆“挑戰杯”青年科學獎暨“北大方正杯”學術科技競賽二等獎,1996年5月(獨立)。
2. “涇渭流域龍山時代早期文化研究”項目獲陝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8年5月(第三)。
3. “環壕聚落與史前城址研究”自選項目獲陝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9年5月(獨立)。
4. “考古專業田野發掘教學實習的改革與實踐——從黃河小浪底到長江三峽”項目獲西北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999年9月(合作,第三)。
5. 2001年6月被評為西北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6. “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教案獲西北大學第一屆教案展評一等獎,2001年12月。
7. “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獲西北大學第二屆教學質量優秀獎二等獎,2003年1月。
8.《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獲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一等獎(2003年11月);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年12月);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10月)。
9.《扶風案板遺址發掘報告》獲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一等獎,2003年11月;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年12月),合作,第三。
10.《解析師德內涵,注重實現方式》獲中共西北大學“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徵文活動論文類二等獎,2005年6月;2005年度陝西省教育工運研究會成果二等獎,2006年2月。
11.《關於師德建設及其實現途徑的思考》獲2004年教育部首屆“全國師德論壇”徵文大賽論文類二等獎,2005年7月
12.主持發掘的甘肅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考古項目入選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榮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