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錠缺陷

鋼錠缺陷

鋼錠缺陷(defect in ingot)是指鋼錠的質量疵病。按其存在的位置有表面缺陷和內部缺陷;按其形態和形成特點分別稱為裂紋、結疤、翻皮、重皮、重接、夾渣、表面氣泡、皮下氣泡、氣泡暴露等。鋼錠鍛後缺陷主要有裂紋、中心疏鬆、縮孔、夾雜物超標等。其中裂紋主要與澆注速率、過熱度及鋼錠錠型有關;中心疏鬆和縮孔通常伴生,主要和冒口補縮、保溫情況有關; 夾雜物超標主要和鋼液純淨度、保護渣性能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鋼錠缺陷
  • 外文名:defect in ingot
  • 學科:冶金工程
  • 領域:冶煉
  • 類型:表面缺陷和內部缺陷
  • 分別:裂紋、結疤、翻皮、重皮、重接等
定義,產生因素,原因分析,最佳化措施,總結,

定義

鋼錠缺陷(defect in ingot)是指鋼錠的質量疵病。按其存在的位置有表面缺陷和內部缺陷;按其形態和形成特點分別稱為裂紋、結疤、翻皮、重皮、重接、夾渣、表面氣泡、皮下氣泡、氣泡暴露等。特鋼廠生產的6 t H13 鋼錠,平均鋼錠利用率為80%,探傷合格率不足90%,距離國內先進水平86%還有一定距離。通過分析6 t H13 鋼產生的缺陷,研究典型質量缺陷的成因並提出改良措施。

產生因素

鋼錠鍛後缺陷主要有裂紋、中心疏鬆、縮孔、夾雜物超標等。其中裂紋主要與澆注速率、過熱度及鋼錠錠型有關;中心疏鬆和縮孔通常伴生,主要和冒口補縮、保溫情況有關; 夾雜物超標主要和鋼液純淨度、保護渣性能有關。
主要缺陷是內部缺陷,其次是硬度不均勻、表面缺陷、開裂等,冒口錠尾缺陷占6.52%。其中主要缺陷是裂紋,其次是疏鬆,部分嚴重的會造成密集性缺陷。總的來看,這些缺陷是可能與冒口補縮、澆注制度、保溫制度以及錠型有關。

原因分析

1 錠型分析
關於6 t 鋼錠錠型參數的評價,可以發現除下模壁較厚之外,其他參數基本合理。下模壁較厚可能導致冷卻速度加快, 形成細長液心,造成中心疏鬆及縮孔。這是影響冒口補縮效果的因素之一,通過調整錠模下部的厚度,可以控制冷卻速度,調整液心的長度,縮短補縮距離。
冒口補縮的效果, 由冒口的補縮能力和補縮的客觀條件決定。下錠模的厚度影響鋼錠局部的冷卻速度,屬於後者;冒口的鋼液狀態、純淨度和冒容比可能會影響冒口的補縮能力,屬於前者;因此,基於對缺陷類型和錠型的評價, 進一步對冒口的補縮能力進行分析。
2 冒口補縮的情況分析
(1)冒口質量檢測
冒口處的表面品質極差,凹坑深度較大,可能存在內部質量問題。於是,在冒口位置取樣分析,對樣品進行金相分析,結合取樣部位及剖面顏色分布,可認為V 型疏鬆區組織存在大量的空洞、夾雜及成分偏析。冒口處的V型缺陷說明錠身的也可能存在質量;同時,除去錠模厚度的問題,該類缺陷出現原因還存在其他可能,尤其是錠模冒口的設定。
(2)絕熱板性能測試
從現場取得6 t 鋼錠使用的絕熱板,經檢測該絕熱板的主要成分是SiO2,屬於輕質耐火材料。取邊長為30 mm 的六面體做密度和導熱性的檢測。密度檢測時,將該樣品於100 ℃乾燥箱中乾燥2 h 秤重,計算出密度。導熱率檢測採用PBD-12-4Y 平板導熱率測量。測得的密度為1.3370 3×103 kg/m3,導熱率為0.197 659 W/(m·℃)。在導熱率測試過程中,該樣品在1 000 ℃時發生嚴重粉化。
絕熱板的物理性能要求體積密度≤0.95×103 kg/m3,1 000℃導熱率≤0.23W/ (m·℃)。
該樣品測得密度大於限定值, 導熱率接近上限, 1 000 ℃時發生嚴重粉化,可見其保溫效果和耐熱性均比較差, 影響冒口補縮性能, 容易導致冒口內的疏鬆區域延伸到錠身, 從而增大冒口切除量, 減小鋼錠利用率; 且對鋼錠冒口表面質量不利。
(3)覆蓋劑性能測試
從現場取得6 t 鋼錠使用的保護渣, 經檢測該保護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CaO 和Al2O3。採用熔點熔速測定儀測試保護渣的熔點和熔速。對比發現,該渣樣性能比較合理,保護渣對鋼錠質量缺陷的影響較小。
覆蓋劑質量應該合格; 絕熱板質量差會導致冒口處的鋼液溫度下降過快, 並混入夾雜物, 影響補縮,是造成冒口缺陷的原因之一。
3 澆注和保溫制度分析
錠身澆注4~7 min,澆注速度15~30 kg/s,澆到冒口絕熱板下端進行細流填充。之後加入發熱劑等待拔模。這種一段式的澆注方式有可能與該廠採取的較高過熱度不匹配(液相線1 485 ℃,過熱度50~55 ℃),產生裂紋的機率增加。
具體可以解釋為:高澆速、高過熱度,澆完錠身之後下部鋼液仍未凝固, 隨著冷卻的進行形成較長的液心(補縮距離增加),在冒口補縮能力固定的情況下,容易在冒口與錠身結合處形成凝固搭橋效應,影響補縮的客觀條件。而高澆速、過低的過熱度仍然存在風險,控制較難。所以應選擇合適的澆注制度與鋼液過熱度匹配。關於對澆注制度合理性的判斷,可通過分析缺陷主要出現的部位來驗證。
分析發現, 大部分裂紋缺陷在冒口與錠身結合處;主要撕裂狀裂紋、橫裂紋、縱裂紋,並伴隨有疏鬆甚至密集性缺陷,這些缺陷一直延伸到錠身。
部分鋼錠鍛造後也發現了裂紋, 在距離端部700~800 mm 處,原本應為冒口和錠身結合部位(澆高240 mm,切去一定長度鍛造)。但部分裂紋沒有氧化脫碳現象,應是在鍛造過程中產生;因為在鍛造前的加熱擴散過程中, 鋼錠已產生了過熱;鍛造後冷卻速度較快,沒能及時回火,以致產生大量的粗大上貝氏體組織, 在切應力作用下在鍛件上產生了長而深的縱向裂紋。
綜合分析認為, 澆注制度不合理引起的凝固搭橋效應和絕熱板下端引起的熱效應, 是裂紋產生的主要原因,鍛造後的熱處理制度是次要原因。

最佳化措施

根據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最佳化措施。
(1)改善保溫冒絕熱板材質, 提高Al2O3含量1%~3%,加入2%~5%漂珠和<10%膨脹珍珠岩,粘結劑和纖維制原料保持不變。
(2)降低冒容比至10%~11%。調整下模壁厚度為160 mm。
(3)調整澆注制度,分成兩段式,即:開澆速度不變,正常澆注速度15~30 kg/s,至錠身3/4 處(3 min左右時)澆注速度降為1/2,至冒口1/3 深度處,細流補縮7 min。
採取最佳化措施後3 個月生產的H13 鋼錠相關統計數據表明,鋼錠的探傷合格率提升至96%(以大棒為驗收標準),鋼錠利用率提升至88%。

總結

(1) 該企業不合格鋼錠的主要缺陷是裂紋和疏鬆, 分布在冒口與錠身結合處並一直延伸到錠身。
通過提高冒口絕熱板材質、調整鑄模結構和澆注制度,可以取得明顯效果。
(2) 錠身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冒口絕熱板質量差(減弱冒口補縮能力)和澆注制度問題引起的補縮效果下降(使補縮距離增加);兩種質量問題所引起的主要現象包括: 澆注制度引起的凝固搭橋效應和絕熱板下端引起的熱效應。
(3) 在採用新的絕熱板材質和澆注制度的情況下,帽容比降低至10%~11%仍能保持較高的補縮效果。
(4) 採用最佳化措施之後, 鋼錠的探傷合格率提升至96%(以大棒為驗收標準), 鋼錠利用率提升至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