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經銅陵市政府同意,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1月20日印發銅陵市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陵市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1月20日
  • 發布單位: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持續提升我市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完善災害預警預防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10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背景
強對流天氣具有突發性強、災害風險高、防範難度大等特點。我市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強雷電、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頻發重發,常常引發城市內澇和山洪、土石流等地質災害,對城市建設、水利、交通、旅遊、設施農業等常造成不利影響,威脅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我市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在監測預報預警、預警傳播及災害防範應對能力上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全社會共同應對。
二、實施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3年,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更加精密,站網布局更加最佳化,預報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預警快速傳播體系更加高效,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災害防範應對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扁平高效應急聯動體系基本建立。
(二)具體目標
——監測預警。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布局更科學、設備更先進、數據更精準,基本消除監測盲區。形成全域覆蓋的大氣立體監測站網。預警精細到鄉鎮(社區),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0分鐘。
——預警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作用充分發揮。針對高影響地區、高風險人群開展基於位置的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預警簡訊全網發布速率大大提升。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隨時播發快速通道基本建立。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95%。
——應急聯動。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全社會快速回響聯動機制更加完善,基於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的自動停工停業停課機制基本建立,全社會防禦意識和防禦能力顯著提升。災害隱患排查制度進一步完善,強對流天氣防禦標準更加科學規範細緻。
三、重點任務
(一)提高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1.最佳化綜合立體監測網,提升精密監測能力。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國家級地面站點,建設小型村級氣象觀測站,在強對流天氣災害多發區建設局地都卜勒天氣雷達,在全市建設對流層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雷射雷達,構建覆蓋全市的高精度雷達協同觀測網,強化信息技術以及觀測數據的融合套用,提升強對流天氣自動識別和追蹤能力。
2.加強新技術套用,提升精準預報預警能力。加強地面、雷達、衛星資料的融合套用,加強強對流天氣實況產品的研發套用。利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最佳化強對流天氣短臨預報技術,提高預報預警的精準化、客觀化水平。發展精細到鄉鎮(社區)的強對流天氣災害預報預警。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最佳化短臨預警平台。
3.拓展發布渠道,提升預警快速靶向傳播能力。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融入基層格線化社會管理體系,統籌新媒體和社會傳播資源,建立預警信息傳播規範,完善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發布傳播的“綠色通道”。建立面向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預警信息“直通車”機制,擴大信息覆蓋面。充分利用農村應急廣播和手機簡訊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等優勢,開展面向特定地區和人群的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精準靶向推送,實現基於位置的精準高效發布。政務服務平台(皖事通)和市、縣區政府入口網站實現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的實時發布。
(二)提高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範應對能力
1.著力提升強對流天氣災害風險防範能力。全面落實氣象災害防禦主體責任,套用強對流天氣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成果,制定《銅陵市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氣象安全管理辦法》,開展災害重點防禦單位認定和管理。制訂風險防控標準,提升重點區域和敏感行業設防水平。完善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水利、文化和旅遊、氣象等重點行業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聯合制定災害應急聯動閾值指標和防禦指南,明確隧道、涵洞、構築物、高空作業、廣告牌及山嶽型、涉水型景區等的防禦標準。
2.建立高效協同的強對流天氣災害應急聯動機制。不斷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制定完善基於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的自動停工停業停課機制。針對山洪、地質災害及城市重點防範區域,設立警示標誌,明確避險路線和避險方式,建立關鍵時段專人值守制度。縣區政府、各行業部門及相關單位要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責任人隊伍,明確針對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應急處置責任和程式。針對城市、鄉村重點區域,建立重大氣象災害交通運行管控規範。紮實推進應急管理“6+N”重點領域“三大系統”建設工作,加強氣象災害信息預警工作,實現氣象災害應對防範快速回響和高效聯動。
3.切實提升公眾防災避險能力。在科普場館、社區等強化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科普宣傳建設,開展氣象災害防禦科普作品創作。面向公眾加強對強對流天氣災害致災風險、預報預警信息、災害防禦措施的宣傳和解讀,科學、權威解釋天氣氣候成因和天氣極端性,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科學防範氣象災害風險,提高全民防禦氣象災害的意識和能力。推動災害輿情、災情及救援等信息部門間對接共享,及時組織專家回應社會關切。
(三)提升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科技創新水平
1.強化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技術研發。加強強對流天氣發生髮展機理研究,強化典型氣象災害和惡劣天氣的精細化探測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相關部門與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加快研究成果的套用示範和產業轉化,及時將最新成果套用於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工作。
2.構建災害風險防範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研發,加快強對流天氣災害風險普查與成果套用。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防災減災標準。推動建築物和構築物氣象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發,以及應急資源區域保障合作機制研究。
四、工作計畫
(一)2022年8月—2022年12月
1.依據《銅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要求,加快推進《銅陵市氣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城市安全運行氣象保障服務工程立項批覆。(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財政局)
2.最佳化強對流天氣監測站網布局,在薄弱地區新建和更新自動氣象站13個。完成銅陵市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平台升級改造,完善基於多元觀測資料的強對流天氣快速監測和臨近預警。完善短臨預報預警業務,實現全市精細到鄉鎮(社區)的強對流天氣災害預報預警。(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3.實現全市應急廣播與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有效對接。完善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發布傳播“綠色通道”,建立電視滾動插播預警信息機制。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上線至政務服務平台和市、縣區政府入口網站實時發布。(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廣播電視台、市數據資源局、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4.制定《銅陵市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氣象安全管理辦法》,建立災害重點防禦單位認定機制,建立氣象災害重點防禦單位名錄。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責任人隊伍,明確針對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應急處置責任和程式。(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氣象局等相關部門,縣區政府)
5.推進建立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和社會回響機制,建立面向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預警信息“直通車”機制,制定基於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的停工停業停課機制。針對城市、鄉村重點區域,建立重大氣象災害交通運行管控規範。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未設立氣象機構的區政府要會同市氣象部門,完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機制,暢通預警信息傳播渠道,形成災害性天氣防禦體系有效運行的保障機制。(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教體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民政局、市氣象局等相關部門,縣區政府)
6.推進應急管理“6+N”重點領域“三大系統”建設,加強氣象災害信息預警工作。(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數據資源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氣象局)
7.推進典型氣象災害和惡劣天氣的精細化探測監測、預報預警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強對流天氣災害科學普及和應急演練。(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二)2023年1月—2023年12月
1.實施城市安全運行氣象保障服務工程。(責任單位:市氣象局、市財政局)
2.持續最佳化強對流天氣監測布局,開展強對流易發區觀測設備建設和協同觀測,升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發展基於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強對流天氣短臨預報技術,建立逐5—10分鐘快速更新的強對流天氣短臨客觀預報產品。(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3.健全災害重點防禦單位認定機制,完善氣象災害重點防禦單位名錄。最佳化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應急處置流程。完善基於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的停工停業停課制度。(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4.制定出台《銅陵市災害性天氣應對辦法》。(責任單位:市氣象局等相關部門)
5.制定出台《銅陵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氣象局)
6.將氣象災害預警傳播納入基層格線化管理體系,加強基層格線員隊伍能力建設,建立基於社區格線員的氣象災害預警傳播和應急聯動機制。(責任單位:市應急局、市民政局、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7.推進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等關鍵技術研究,構建災害風險防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鼓勵推廣套用研究成果。開展強對流天氣災害科學普及和應急演練。(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科協、市應急局、市氣象局,縣區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壓實工作責任。市直各責任部門要認真履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工作任務落實。縣區政府要細化各項任務,明確職責分工和進度安排,合力調配保障資源,完善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責任體系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應急聯動機制。
(二)加強科技創新。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強對流天氣監測預報預警、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等關鍵技術研發支持力度,加強雷達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加強協同創新平台建設,提升重大氣象災害防禦科技支撐能力。
(三)強化項目支撐。堅持規劃引領,積極統籌“十四五”各類規劃項目資源,將重大建設項目納入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對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

解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持續提升我市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完善災害預警預防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22年11月20日,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銅陵市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方案》解讀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據
  2021年12月14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方案》(皖政辦秘〔2021〕104號),要求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認真組織實施。銅陵市在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基礎,但針對強對流天氣突發性強、災害風險高、防範難度大等情況,仍存在監測預報預警、預警傳播及災害防範應對能力短板和薄弱環節,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全社會共同應對。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方案》堅持問題導向,緊扣銅陵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薄弱環節,完善監測預報預警,強化多部門聯合應對,構建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包括五個部分內容,一是實施背景。介紹我市氣候背景、強對流天氣類別以及致災影響。二是實施目標。到2023年,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更精準,應急聯動更高效。三是重點任務。通過實施3項任務,提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防範應對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四是工作計畫。按照2022年12月底前和2023年年底前兩階段,明確具體任務和部門分工。五是保障措施,通過強化組織領導、科技創新和項目支撐,為《方案》實施提供堅實保障。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方案》在起草過程中,充分貫徹了國家、省政府檔案要求,充分結合了我市實際情況。2022年2月中旬,市氣象局牽頭啟動了《方案》編制工作,2月底、8月初先後兩次向縣區人民政府、市應急局、市發改委、市文旅局等28家單位徵求意見,並進行修改;8月底經市氣象局政策法規科合法性審核以及局黨組會審定通過;9月上旬根據市司法局合法性審核意見再次進行修改;9月21日市政府召開專題協調會,市氣象局按照會議要求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9月22日再次徵求相關部門意見,最終形成本稿。11月20日,經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
  四、主要任務
  《方案》布置了3項重點任務。
  一是提高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最佳化綜合立體監測網提升精密監測能力,加強新技術套用提升精準預報預警能力,拓展發布渠道提升預警快速靶向傳播能力。
  二是提高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範應對能力。著力提升強對流天氣災害風險防範能力,建立高效協同的強對流天氣災害應急聯動機制,切實提升公眾防災避險能力。
  三是提升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科技創新水平。強化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技術研發,構建災害風險防範技術支撐體系。
  五、工作目標
  到2023年,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災害防範應對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扁平高效應急聯動體系。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0分鐘;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95%;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全社會快速回響聯動機制更加完善,全社會防禦意識和防禦能力顯著提升。
  六、創新特點
  《方案》具有4個顯著特點。
  一是合理規劃建設內容,提出到2023年,基本消除強對流天氣災害監測盲區、預警精細到鄉鎮(街道)、時間提前量達40分鐘、公眾覆蓋率達95%的目標。
  二是注重災害預防,《方案》聚焦災害應對高效聯動,強化預警快速傳播能力,著力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快速聯動機制,制定基於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自動停工停業停課機制,提升重點區域和敏感行業風險防範水平,同時突出災害防範關口前移,構建災害早發現、早傳播、早應對的防災減災體系。
  三是強化核心能力,《方案》明確要提升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科技創新水平,推動機理研究、監測預警等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技術部門與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加快成果套用示範和產業轉化,開展城市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範研究。
  四是統籌協調推進,《方案》各項指標與《銅陵市氣象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頂層設計保持一致,積極統籌項目資源,充分發揮重大項目支撐作用,建設內容涉及各縣區政府和有關市直部門,對加強組織領導和任務落實也提出明確要求,有力保障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
  七、保障措施
  縣區政府要加強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強化統籌協調,合力調配保障資源,完善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責任體系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應急聯動機制,全面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堅持規劃引領,積極統籌各類項目資源,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對強對流天氣災害防禦體系建設的支撐作用;加強科技創新,提升重大氣象災害防禦科技支撐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