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地區銅、金等礦床綜合預測》是由安徽省地質礦產局321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諸驥、黃華盛、黃許陳、李東旭、周捷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陵地區銅、金等礦床綜合預測
- 成果登記號:19910819[05129]
- 第一完成單位:安徽省地質礦產局321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910819[05129] |
項目名稱 | 銅陵地區銅、金等礦床綜合預測 |
第一完成單位 | 安徽省地質礦產局321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 | 諸驥、黃華盛、黃許陳、李東旭、周捷 |
主題詞 | 銅礦;金礦;複合成因礦床;成礦預測;安微;銅陵 |
成果摘要
銅陵地區是長江中下游鐵銅成礦帶的重要銅、金礦產遠景區,已有工作程度很高。(-55-02-03)研究中,按CIPW標準礦物統一標準將全廈岩漿岩統一命名侵入岩為殼幔混合型同熔岩漿的產物,劃分出與Cu(Au、Fe、Ag、S)礦化有關和與Au(Ag、Pb、Zn、S)礦化有關的鈣鹼性與鹼性兩個成岩系列漿岩含礦性的判別標誌。在岩漿岩包體研究中,發現了輝石岩、角閃岩及黑雲母包體,確立了本區深源岩漿的認識。在構造研究方面,採用了究的多種方法,對各期構造變形特徵及其影響深度的半定量研究表明,屬複合型構造,確立了北北東向應力場為成岩成礦期的主要應力場,從東向構造與東西向構造、北東向構造等的複合控礦模式,同時指出北西控岩控礦意義。在典型礦床研究中,認為中上石炭統的膠菱鐵礦層的存控型、層控矽卡岩型銅、金、硫鐵礦的重要形成條件;提出了沉積-改岩漿-熱液兩類成礦系列和複合成礦的觀點,指出當沉積-改造系列與列疊加時,則產生了層控矽卡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熱液型的多樣點的礦化系列,從而完善了以銅官山礦床為代表的層控矽卡岩型模式和為代表的”多位一體”區域綜合模式,並提出了新的目的層-棲霞組。由於溫度梯度的影響而產生的沉積膠菱鐵礦的變質分帶特徵。以化探異物理場、地球化學場的特徵及兩類礦床的物化探特徵,建立了區域地質地球化學綜合找礦模型,並結合1:5萬綜合資料,對本區做出了成礦預個找礦靶區、找礦遠景和信息區各6個。其中2個靶區經驗證已見礦,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