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6年6月,華東地質局決定成立“地質部安徽省地質局籌備處”,經過近2年的籌建,安徽省地質局於1958年4月19日以(58)皖地辦字第002號文發出通知:“我局定於4月21日在合肥市寧國路正式開始辦公……。”(籌備處代章)。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又根據國務院直編習字96號文指示,於同年6月6日以辦字第00678號文發出《關於成立“安徽省地質局”的通知》:“……,本會決定成立‘安徽省地質局’。現隨文附發‘安徽省地質局’銅質印章—顆,……。”原華東地質局所屬駐皖11個地質隊劃歸省地質局。1958年9月,在阜陽、蚌埠、六安、安慶、蕪湖設立了專區地質分局。
“文化大革命”期間,民眾組織紛紛建立,局機關於1967年2月被“奪權”。1968年8月,經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安徽省地質局革命委員會,下設政工組、辦事組和生產組,原有組織機構撤銷,實行歸口管理。1969年8月,省革委會將安徽省地質局革命委員會改為安徽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工業交通辦公室所屬的地質管理站。
1970年5月,地質管理站與重工業管理站並為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冶金地質局(合肥市廬江路),同時成立中共安徽省冶金地質局黨的核心小組。1973年8月,省革委會決定冶金與地質分開,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地質局。1975年10月,省革委會決定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地質局改稱安徽省地質局。
1983年7月,安徽省地質局改為安徽省地質礦產局,1983年11月1日起啟用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制發的新印章。1999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地礦局實行屬地化管理,並更名為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地礦部第一物探大隊成建制劃轉省地勘局管理。2000年3月,安徽省直機關改革,地礦局行政職能併入新成立的國土資源廳,主體仍獨立運作。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共有在職職工1萬人,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2400餘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7人,全國勞模3人,省部級勞模和先進工作者121人,2人獲得“金錘獎”,1人獲李四光獎,1人獲黃汲清獎,是國家地質類獎項“大滿貫”的省局,湧現出以5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各類人才。
機構設定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下轄1個學院,20個縣處級地勘單位,分駐全省各地,其中國家級文明單位1個,省部級文明單位8個,國家功勳地質隊4個。安徽省地質學會、安徽省地質礦產經濟學會掛靠地礦局。
設施設備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資產總額86多億元,淨資產21億元,除擁有網路化、高功率、多功能電法儀、
數字地震儀、EPMA-1720型電子探針微區分析儀等設備外,還有鑽探、實驗、物探、測繪儀器及各類大中型工程勘察施工設備11809台套。
GIS、RS、GPS技術已廣泛套用於全局各相關專業,局屬各地勘單位都相繼建立了區域網路和網站。
合作交流
據2018年3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等17個國家的有關大學、科研機構、公司開展了合作研究。
地礦局先後在澳大利亞、秘魯、坦尚尼亞、寮國成立了礦業公司,在境外自有、控股、合作礦權總數76個,涉及鐵、金、鈾、鎢、錫、銅等礦種。
2012年,在坦尚尼亞成立的建立的第一家礦產品測試實驗室,是東南非具有一定規模的第二家實驗室,也是至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家中資實驗室。
科研成就
科技成果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找礦獎、勘查獎等各類獎項400餘項,其中特、一、二等獎100餘項;公開出版主要科技專著18項;共開展礦產勘查項目300餘項,提交重要地質報告近百份,編制完成了《
安徽省區域地質志》、《安徽省區域礦產總結》等重要著作。
地礦局在基礎地質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成礦規律及礦產預測研究為地質找礦提供了一批新的驗證靶區及找礦遠景區。長江中下游銅硫金銀資源重大發現、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成礦遠景區劃研究、安徽沿江地區銅金多金屬成礦預測研究、大別山地區超高壓變質帶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大別山地區發現變質
榴輝岩中的微粒金剛石屬世界首例。在安徽省宿州市欄桿—褚欄地區金剛石普查首次發現原生金剛石。
地礦局創造了國產小口徑繩索取心鑽探新紀錄(孔深2706.68米),先後獲得四項國家新型實用專利和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並承擔了
龍門山斷裂帶上地震科學鑽探三號孔1500米深鑽探施工任務,承接國家專項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大陸科學鑽探選址與鑽探實驗綜合研究》項目課題任務中七口3000米深鑽中的3口施工任務,通過鑽探揭露驗證和相關研究工作,建立地殼結構模型和異常解釋標尺,推斷深部地質構造環境,總結探索成礦規律。
同時,提出一套具鑽探施工方案。定向鑽探技術,解決了深部礦體地面施工受限制的難題;尾砂壩排滲輻射井施工技術,解決了國內用其它排滲方法無法按最優排滲效果選擇排滲管方向和深度的問題;水庫壩體垂線孔施工中孔底隨鑽斜偏技術方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地礦局承擔和開展了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長江流域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大別山造山過程中的岩漿作用與成礦作用、交管電磁場多參數測量在深部找礦的實驗與研究、低品位礦的選礦實驗研究、銅陵地區構造化探、典型礦床研究、物探方法研究、淮北地區鐵銅礦產資源預查及綜合找礦方法研究、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研究和運用等工作。
地質勘查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共發現礦種138種,探明有儲量的礦產71種,礦區750處,礦產地2000餘處,潛在總價值2萬億元以上,居全國第10位。探明鐵儲量40億噸,銅金屬量500餘萬噸,鉛金屬量38萬噸,鋅金屬量49萬噸,分別占安徽省已探明儲量的84%、99%、72%、68%。硫鐵礦、水泥灰岩、明礬石、凹凸棒石粘土礦保有儲量居全國第2位,鐵居全國第5位,銅、煤居全國第7位。查明全省地下可采水資源158億方/年,完成了1:5萬區調6萬餘平方公里,全省1:20萬區域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航磁、重力)和水文地質調查,全省飲用天然礦泉水和地熱資源調查評價以及地方病調查;開展了全省水工環地質綜合評價和全省1:50萬地質災害、農業地質環境及工程地質環境的調查評價,地質災害預防與治理工程。
地礦局共發現鈾異常點6048個,成礦遠景區4片,提交工業儲量3600餘噸,冶鍊金屬鈾30餘噸,為安徽核電建設提供了鈾礦資源,為核電廠選址、建設提供了安全評估。油氣勘查方面,為中國石油集團、石化集團、海洋集團等20多家油田單位開展能源勘查,開展了
冀東南堡油田前期高精度重力細測,成果報告獲原地礦部勘查進步二等獎;為新疆塔北油田提供了定位依據,受到部、區表彰;南方炭酸鹽尋找油氣攻關項目受到國家經委、科委等四部委表彰;完成了吉爾吉斯斯坦阿拉伊盆地高精度重力勘探等油氣勘探項目。煤炭勘查方面,在皖北地區探明大煤田,提交煤炭資源量2億多噸。地熱勘查方面,在肥東找到日出水量432立方米的地熱井,首次在合肥發現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資源。對黃山溫泉風景區早期水文勘探孔成功擴孔、洗孔,獲得優質地熱井,為黃山市帶來近5億元的招商引資項目。
地礦局探明金、銀、鉈、鉬、鉛鋅、錳、銅、鐵等一大批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在廬江發現泥河鐵礦,全國十大找礦成果之一,儲量超過1.8億噸,潛在價值超800億元,其勘查開發模式被譽為“泥河模式”“泥河速度”。在祁門東源發現鎢礦,潛在價值超200億元,結束了皖南地區沒有大型金屬礦床的歷史。在金寨發現了沙坪溝巨型鉬礦,為世界第一單體鉬礦床,資源量達到249萬噸,潛在價值超6000億元。在池州黃山嶺發現大型鉬礦,潛在價值超過600億元。在寧國竹溪嶺發現大型鎢鉬礦床。在懷寧朱沖地區發現鐵銅金礦,初估富鐵礦石資源量5000多萬噸,填補了安徽省大型富磁鐵礦的空白。
地礦局提交了灰岩、方解石、鉀長石、石墨、石膏礦等一批非金屬礦產資源,定遠鹽礦外圍石膏礦普查提交石膏資源量6.31億噸;淮南石灰岩礦普查,提交資源量820萬噸;池州化工石灰岩詳查,提交資源量8000萬噸等等。
工程勘察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先後參與了京、滬地面沉降防治和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場館、磁懸浮鐵路、東海大橋、浦東機場建設,上海捷運一號線搶險,以及合九鐵路,合徐、合銅、連霍高速公路,銅陵、蕪湖、安慶長江大橋建設,黃山索道、淮北二電廠等一大批省內外重點工程建設,得到了所在省市政府和業主的好評。
地礦局完成的上海“裕安大廈”鑽孔灌注樁榮獲“華東第一樁”稱號,受到省政府的通令嘉獎;參與樁基施工的上海“東海商業中心大廈”、“美羅大廈”、“中國船舶大廈”等獲國家建設部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上海“香港發展中心”、“輕軌高架東寶興路站”等樁基礎主體工程獲上海市政府建築工程最高獎─“白玉蘭獎”。在完成的岩土勘察和工程施工項目中,工程合格率均在98%以上,優良率超過建設部的要求。
學術刊物
《
安徽地質》創刊於1991年,2003年改版,由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主管,安徽省地質學會主辦,是安徽省地質行業唯一的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季刊,ISSN(國際刊號):1005-6157,CN(國內刊號):34-1111/P。
期刊主要設有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地勘經濟管理、岩土工程、農業地質、旅遊地質、國土資源、評論報導等欄目。
工程資質
據2018年2月官網資料顯示,地礦局擁有房屋建築一級總承包企業1個,甲級勘察院4個,甲級測繪院5個,一級地基與基礎施工企業6個;能承接建築安裝工程、路橋工程、水利工程和隧道工程,各類樁基礎工程、軟基處理工程和壓密注漿工程,水文水井、地熱井、輻射井、豎井工程,淺層油氣鑽井工程、大直徑基岩鑽井工程、高精度垂直鑽孔和定向鑽探工程,礦山尾砂壩治理、邊坡治理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樁基檢測、工程物探、工程測繪、岩土實驗、測井工程等。
文化傳統
標識由圖案、中文、英文三部分組成。
圖案中有機融入了字母“A”、漢字“人”、古礦字“
卝”、地球、地質錘、眼睛等設計元素,圖案外圍空白處蘊含羅盤和放大鏡的抽象圖形,體現安徽地礦行業特色和品牌形象。
字母“A”蘊含多層含義:是“安徽”漢語拼音的首寫字母,代表“安徽地礦”,體現安徽地域特徵和地礦文化底蘊;似一座挺拔的高山,寓意大山深部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等待安徽地質人去探尋發現;似漢字大寫的“人”字,象徵安徽地礦人勇於開拓、奮發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圖案中古礦字“卝”(兩把地質錘組成)和地球,象徵著地質行業和地質工作的研究對象。
圖案下部像一隻眼睛,寓意安徽地礦人時刻關注世界地質事業的發展,同時代表安徽地礦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現任領導
黨委委員、省紀委駐省國土廳紀檢組副廳級紀檢員:劉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