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銅鑼鄉是
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鄉,位於苗栗縣南端,東南以關刀山山脈與大湖鄉相毗鄰,南以三義鄉為界,西與通霄鎮,西湖鄉相接壤,西北、東北則分別和
苗栗市及公館鄉相連。
經濟
銅鑼科學園區(興建中)
銅鑼工業區
銅鑼中興工業區
交通
台13線
教育
縣立文林國中
旅遊
銅鑼鄉綜合觀光農園
特產
抗菊
名人
銅鑼鄉地址位置
後龍溪和支流老雞隆河,流貫鄉域的東部與東北部份;鄉域西面則屬於恬靜、秀麗、自然、樸素的特質。雙峰山標高五三八公尺
西湖溪上游地區,全境山環水繞,田疇似錦,處處散發著,聳立於鄉域的南方,形象俊美、拔地而起、氣勢雄渾,昔日的文人墨客,以「雙峰陵霄」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亦為本鄉最顯著的地標。銅鑼鄉鄉域東起東經一二0度五0分一八秒,西起東經一二0度四四分二六秒;南起北緯一一四度二三分二四秒,北至北緯二四度三二分0八秒,鄉域輪廓略成菱形,南北方向長約十六公里,東西方向寬約九公里,鄉域面積為七八.二八0五平方公里,行政轄區共分:中平、興隆、盛隆、新隆、樟樹、九湖、銅鑼、福興、竹森、朝陽等十村。鄉域境界極東、極西、極南、與極北四個極點的位置,根據聯勤八十年經建版二萬五仟分之一地形圖計算所得結果,分述如下:
一、極東地點:位於本鄉與公館鄉及大湖鄉三鄉交界的龍船山山脈稜線上,標高約為海拔六五0公尺,東經一二0度五0分一八秒,北緯二四 二六分一三秒。
二、極西地點:位於本鄉樟樹村與通霄鎮及三義鄉交界處之火炎山山脈稜線上,標高約為海拔四00公尺,東經二0度四四分三六秒,北緯二四度二五分四九秒。
三、極南地點:位於本鄉新隆村與三義鄉及大湖鄉交界處附近之關刀山山脈稜線上,標高約為海拔七四0公尺,東經一二0度四八分三0秒,北緯二四度二三分二四秒。
四、極北地點:位於本鄉朝陽村與苗栗市交界處之後龍溪西北岸邊,標高約為海拔一七0公尺,東經一二0度四八分,北緯二四度三二分八秒。
銅鑼鄉歷史沿革
本鄉開拓始於清乾隆初年,粵人藍之貴率族人三十餘戶,墾荒地、斬荊棘、闢田園,結廬舍於竹仔林(現在的竹森村一帶)。乾隆十年(一七四五 ),彰化豪強王桂麟嫉其有成,乃向官府偽報藍之貴為匪首,其廬全為匪窩,即率領官兵征剿。因寡不敵眾,所過之處被焚掠一空,最後殘餘廬舍三棟,故有「三座厝」之稱。乾隆十二年廣東鎮平人,吳士貴、吳榮芳,繼藍之貴之後,廣招移民,跟循其墾闢舊跡,由芎蕉灣(今朝陽村)向南擴展,至田洋(今銅鑼火車站前,尖豐公路以南地方)樟樹林等地,一面將居住於該地原住民驅逐於雞隆深山,一面開墾田園,逐漸形成村落。
同年,廣東陳國興與曾朝速、巫朝剛、曾俊珀、曾東興等人組織「五大股」,開闢牛角坑、早坑、山水坑、長潭坑(均在九湖村)等地。乾隆年間 (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廣東吳潮光率吳、彭姓壯丁,創建老雞籠與新雞籠莊(興隆、新隆村)。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嘉應州人賴聯輝開拓三座屋(竹森村)。乾隆末年,嘉應州人李應龍開拓三座屋,為銅鑼李姓始祖;吳琳芳率兄弟五入,開闢樟樹林。鹹豐初年,惠州人吳立傳(吳友宗後裔)率族人由高埔入墾新雞籠(新隆、盛隆村)。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廣東吳同麟開拓老雞籠(興隆村),拓地百餘甲。後來,清廷解除漢人攜眷渡台禁令,自廣東來台的墾民接踵而至,墾民大多聚集在老街(今福興村)一帶,銅鑼市街也因而初具規模。
銅鑼鄉行政區域
銅鑼的設治,始於乾隆末年,當時有『銅鑼灣莊』、『芎蕉灣莊』、『七十份莊』、『樟樹灣莊』等四街莊,隸屬於淡水廳後龍堡。光緒元年,改隸新竹縣。光緒十五年,銅鑼灣莊改為福興街,另有芎蕉灣莊、中心埔莊、中車路莊、七十份莊、三座屋莊、樟樹林莊、出水坑莊、圓潭莊、竹圍子莊、老雞隆莊、新雞隆莊、鹿湖莊等,隸屬於台灣府苗栗縣苗栗一堡。日人據台後,地方政制復位,設銅鑼灣區隸屬於三叉河廳。民國九年,改稱『銅鑼莊』,隸屬於新竹州苗栗郡,莊下大字名有老街、銅鑼、芎蕉灣、三座厝、圓潭、樟樹、竹圍、中心埔、七十份、老雞隆、彭屋、新雞隆等。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設銅鑼鄉迄今,隸屬於台灣省苗栗縣,轄有九湖、福興、新隆、興隆、盛隆、朝陽、竹森、銅鑼、樟樹、中平等十村共五、七一三戶,人口總數二0、六0一人。
銅鑼鄉交通概況
本鄉的交通四通八達,從歷史的痕跡中,探索本鄉交通的發展歷程,其能成為今日便捷的局面,正是先人在這塊鄉土上,逢山開路,過水架橋,一鋤一擔土,一步一腳印的血汗所換來的。
本鄉北與苗栗為界、東與公館相鄰、南接三義,國道、省道、縣道、鄉村道路及縱貫鐵路遍布全鄉境內,整體來說交通四通八達。
(一)國道:
中山高速公路由東北之頭屋、公館兩鄉南下而來,經本鄉之中平村,貫穿朝陽、銅鑼、樟樹等村,南接三義鄉。
(二)省道:
台十三線之尖豐公路經過本鄉之朝陽、竹森、銅鑼、樟樹等村南下接三義鄉為本鄉之交通樞紐。
(三)縣道:
1.苗一二八線:由東之公館鄉麻齊寮樟樹伯公西向,經本鄉之中平村、福興村、竹森村往西達通霄,可接西部濱海公路及國道三號高速公路,為一山海線橫貫東西之重要連絡道。
2.苗一一九線:苗一一九線之新隆線由銅鑼火車站前,由西向東南方經銅鑼、朝陽、興隆、盛隆、新隆等村,南接三義鄉界,現正進行道路拓寬工程,為本鄉與新隆、盛隆、興隆三村之偏遠山區之交通要道。
(四)縱貫鐵路:
台灣鐵路管理局銅鑼站於民國前九年十月十七日通車開始營業,當時公路車輛尚未發達,本鄉對外之客運、貨運運輸,鐵路火車一直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對於 促進地方之繁榮,功不可沒。
銅鑼鄉工商業發展
工業:
近三十年來,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加,政府積極推動工業區的開發,以提供良好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繁榮。本鄉交通方便,勞力充沛,地價低廉,而且有計畫的開發工業區,也可防止工廠零亂設定,造成公害、公共設施投資浪費及輔導管理不便等不良後果。經濟部工業局有鑒於此,在民國六十五年經勘選後決定開發銅鑼工業區,並核定民間開發中興工業區,這兩處工業區的開發、引進近兩百家工廠的設立,提供了四乾餘人的就業機會,對提升鄉民收入及帶動地方繁榮,功能卓著。
一、銅鑼工業區:銅鑼工業區位於銅鑼市區東側山坡,於六十五年初籌備開發,同年八月取得土地,面積五十公頃;十月正式開工,至六十七年五月公告出售。由中興工程顧問社負責工程規劃設計監工工作,中華工程公司籌措開發資金,辦理開發工程施工及土地出售作業。
二、中興工業區:中興工業區坐落在本鄉中平村後龍溪畔,原為沖積地帶,經興築堤防後,增加堤內百餘公頃新生土地,其中部份土地於民國六十五年報編為工業用地,藉以發展工業,帶動地方繁榮。中興工業區由民間開發,以一二八線縣道為界,分南、北兩區。南區占地四十七公頃,由瑞明建設公司開發,民國七十七年施工,七十八年完成出售。北區占地三十五公頃,由文經開發公司開發,七十八年施工,七十九年完成出售,北區多為大型工廠。中興工業區屬無污染或低污染之綜合工業區,南北區均設有污水處理池,極為重視環境保護。
商業:
本鄉自清乾隆年間漢人入墾後,迅速成為西湖溪流域的最大拓墾重鎮,墾民聚居後而成市,早期以現在福興村一帶(俗稱老街)為鄉民交易中心,山線鐵路及尖豐公路闢建後,商業區始逐漸南移,而以尖豐公路兩旁為主要商業區。
銅鑼鄉教育文化
本鄉自開拓以來,鄉民承續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一直很重視子弟的教育和文風的提振,所以孕育了許多傑出的人才,服務社會,建設地方。
學校教育:本鄉現有文林國中、文林國中新隆分部、銅鑼國小、九湖國小、文峰國小、中興國小、興隆國小、新隆國小等八所國小及鄉立託兒所六所、私立幼稚園五所,各校依其資源條件發展學校特色,如銅鑼國小的母語教學、文峰國小的舞獅、新隆國小的八音劇團等都有極為輝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