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鎏金菩薩像是明朝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鎏金菩薩像
- 館藏地點:青島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明朝
- 尺寸:高15.5厘米
銅鎏金菩薩像是明朝的文物。
銅鎏金菩薩像是明朝的文物。文物特徵 頭戴五葉高寶冠,高髮髻,長圓臉,豐面。系冠繒帶在耳後呈扇形。紺發垂至兩肩。胸前佩纓絡,四臂飾臂釧和腕釧。肩披天衣,前臂雙手合十,後臂屈肘,左手執蓮,右手執念珠,下身穿貼身裙,兩腿結跏趺坐於蓮台上。蓮台上層邊緣飾一周小方塊蓮珠紋。正面飾蓮瓣,瓣分內外緣...
銅鎏金觀音像 明 (1368-1644)高74厘米 菩薩頭戴三葉寶冠,束髮繒帶在耳畔打結,垂於頭部兩側。面相豐潤,長眉直鼻小口,雙目略下視,神態安詳。帔帛及裙採用圖案化的處理手法,多表現尖翹的衣角。菩薩佩長瓔珞過膝,左手持淨瓶,右手握衣角,跣足立於仰覆蓮台上,下承八角形座。整尊造像線條圓渾,風格古樸。
鎏金銅佛像為釋迦牟尼銅坐像,束髮式肉髻,著佛頭青色。通體鎏金,雙目微閉,兩耳垂肩,結跏趺坐,施降魔印,著輕薄貼身的袈裟,露右肩。身材比例協調、造型優美。發展歷史 由來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但初期只被視作神仙術的一種。發展 魏晉以後,出現了中國的最早一批高僧,他們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扶持。西域僧人佛圖...
銅鎏金千手千眼觀音像,五代,高38cm,寬30cm。觀音頭戴雙層寶冠,寶繒在耳後扎花結下垂,長方形臉,額開天目,細眉,雙睛微閉,嘴角略呈笑意,大耳下垂,飾耳??。頸有3道弦紋,胸飾瓔珞,上身披帛,下著大裙,正中兩手合十,左右各有手臂20隻,手心有眼,手中分別持念珠、寶瓶、盾牌、蓮蕾、寶鏡、法螺、...
鎏金銅觀音造像(民間俗稱“水月觀音”)文物簡介 造像上的觀音坐於假山之上,神態寧靜安詳,造型優美自然。塔源於印度,用來收藏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後隨佛教傳入中國。建塔時,常常要在塔基內埋藏盛奉舍利的容器、供養法器和施捨的財物等。五代後,塔基內流行放置塔幢和各種佛像。五代時統治今浙江省的吳越政權崇信...
鎏金銅文殊菩薩坐像 鎏金銅文殊菩薩坐像,文殊菩薩頭戴寶冠,袒上身,下身著刻花長裙,雙手牽蓮枝,左右肩花上分別托經書和寶劍。
鎏金銅雙身菩薩坐像 鎏金銅雙身菩薩坐像是清乾隆(1736—1795年)時期文物,高39厘米。此像主尊與明妃均為三頭六臂,主尊正面兩手分持金剛杵和經書,其餘各手持蓮花、結手印。明妃各手分持金剛杵、經書及結手印。
銅鎏金韋陀菩薩立像 銅鎏金韋陀菩薩立像,是寧波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通高:17.5厘米.佛頭戴花寶冠,圓目高鼻,披長巾,著豎領短上衣,腰束帶,雙手合十於胸前,兩足站立,自然分開。現收藏於寧波博物館。
銅鎏金觀音坐像 這座銅鎏金觀音坐像為清乾隆年間的,造像法相獨特,氣度非凡。銅鎏金觀音坐像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銅鎏金 介紹 市場估價:人民幣40,000~60,000元。
隋銅鎏金觀音立像為隋代文物,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文物介紹 隋銅鎏金觀音立像高13.3厘米。菩薩頭戴三葉寶冠,束髮繒帶在耳畔打結,垂於頭部兩側。面相豐潤,長眉直鼻小口,雙目略下視,神態安詳。帔帛及裙採用圖案化的處理手法,多表現尖翹的衣角。菩薩佩長瓔珞過膝,左手持淨瓶,右手握衣角,跣足立於仰覆蓮台...
鎏金銅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 鎏金銅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在密教中,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具有很高的地位。
銅鎏金釋迦佛造像,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高11.8cm。該像為像座合鑄,造型古樸典雅,是早期鎏金銅佛普系中說法佛系像式之一,此像系在五世紀下半葉和六世紀初葉比較流行,特別是中原東部由定州至大同一帶為此像系的主要分布區。該像主尊的袈裟仍沿襲早期石窟造像的形式。詳細簡介 主尊像為釋迦佛,肉髻高聳...
向世俗化方向發展,向民間發展,使信仰觀音的人越來越多。女相的觀音造像大約始於南北朝時期,唐以後逐漸盛行,在現存的中國寺院中供奉的觀音塑像,通常都是女相。明代銅佛像的鎏金,多採用“瀝金”工藝技巧,使鎏金層勻厚、亮澤,不易脫落。明代的鎏金觀音像大都垂目微笑,突出智慧圓通,造型穩重。
銅鎏金阿閦佛坐像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銅鎏金阿閦佛坐像,明宣德,通高28.5厘米,底寬19.5厘米,底厚14.2厘米。阿閦佛坐像髮結螺髻,髮髻頂部飾寶珠,戴五葉寶冠,佩大耳鐺,其獨特的寶冠佛造型與常見的菩薩裝不動佛迥然不同。身著袒右袈裟,袈裟衣緣浮雕纏枝蓮紋花邊,以聯珠線劃分田相格,每格內雕蓮花,...
雲南大理國十二世紀鎏金銅觀音菩薩立像,估價40萬至60萬美元(編號188)。大理國即現今雲南一帶,乃宋朝西南邊境之國家,和宋朝關係密切,受中原佛教所影響。此立像來自一個美國中西部家族之珍藏,觀音菩薩右手結安慰印 (梵語 vitarkamudra),左手結施與印 (梵語 varadamudra)。大理國佛像存世不多,此觀音菩薩造像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