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是中國商朝早期至漢朝的采銅和冶銅遺址,最新考古發現銅綠山的開採時間可追溯到夏朝早期。銅綠山古礦冶遺址位於湖北省大冶市城區西南約4km,面積2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 發掘時間:1973年
  • 類型:采銅和冶銅遺址
  • 時期:夏朝早期
具體介紹,震驚世界,遭受嚴重破壞,重獲新生,啟動第二輪發掘,

具體介紹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完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銅礦遺址,其中包括銅綠山、大岩陰山、小岩陰山等,發掘考證確認古采冶遺址範圍2000平方米。
1973年—1979年,陸續發掘、清理出7個露天采場和18個保存完好、規模宏大的地下開採區,有豎井(包括斜井、盲井)199座,大小平巷177條,井巷總長8000餘米,老窿採空區達70多萬立方米;古冶煉場50餘處,古煉銅爐數十座(其中春秋時期的8座,戰國時期的6座,宋代的17座),古代煉銅爐渣的分布面積約14萬平方米,有50—60萬噸。經推算,前後共產銅8—12萬噸,採挖出的礦石不少於150萬噸。
銅綠山裡有前後兩個時期的采銅和冶銅遺址,前期屬春秋時期或稍早,後期屬戰國至漢代。銅綠山蘊藏有豐富的銅鐵礦床,古礦井主要集中在大理岩與火成岩的接觸帶上。這裡氧化富集帶中礦石的含銅品位可達5%~8%,主要有孔雀石、赤銅礦、自然銅等。古代工匠為掘取銅礦石,開鑿豎井、平巷與盲井等,並用木質框架支護,採用了提升、通風、排水等技術。春秋時期的井巷較小,木質方形框架的長寬均為60厘米左右;戰國時期井巷增大,框架直徑達110~130厘米,並使用轆轤提升礦石及汲出地下水。採掘工具有斧、鑿、鋤、鑽等,春秋礦井中只出土青銅工具,戰國礦井中多為鐵工具。此外還有木鍬、竹筐、藤簍、繩索、木鉤、木槽、桶、勺等器具。經清理的春秋時期冶銅爐,由爐基、爐缸、爐身3部分組成。爐基下有風溝,冶煉時可確保爐缸的溫度。爐缸設有放銅、排渣的金門。爐身有鼓風口。煉爐附近有工棚遺蹟和碎石用的石砧、石球,加工過的礦石及陶片、銅塊等。經模擬實驗證明,這種豎爐可以連續加料、連續排渣、間斷放銅,性能好、爐齡長、操作簡便,每爐日產銅不低於300千克。古爐渣總量超過40萬噸。經化驗,爐渣的酸度適宜,含銅量僅0.7%,說明東周時期的冶銅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震驚世界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是建國以來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世界第九大奇蹟”,是我國繼半坡遺址、秦始皇兵馬俑遺址之後的中國第三座歷史遺址博物館。
1974年春,考古部門在銅綠山發掘出一個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地下迷宮,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煉銅豎爐和開採工具。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論證認定,這一古銅礦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最久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活化石。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考古界。英國、德國、日本、瑞典、澳大利亞等國的考古學者蜂擁而至,讚嘆不已:“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古蹟!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1982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4年,銅綠山開建古銅礦遺址博物館。1991年,國務院下文“劃定紅線”,要求古銅礦遺址負185米以上及周邊80畝範圍內的礦產資源不予開採。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1年,該遺址被列入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

遭受嚴重破壞

然而銅綠山並未因此而走向全國和世界。這塊稀世瑰寶,還來不及發出耀眼的光芒,就蒙上了厚厚的灰塵。由於長期不合理開採和亂采濫挖,遺址所在的銅綠山地質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2006年8月,這一國寶級活化石,突然出現了錯位、下沉和開裂的險情,遺址面臨滑坡、垮塌的危險。緊鄰遺址的三號公路也出現了大面積塌陷。2006年12月,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從候選了10年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中撤了下來。2007年6月,因各種因素影響,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閉館。

重獲新生

2009年12月,銅綠山銅鐵礦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六大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之一,其規模全國排名第二、湖北省排名第一。該項目獲得了國家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的大力支持,預算總投資2.57億元,計畫從2010年元月至2012年底分三期完工。
2010年8月19日,真實再現3000年前采冶狀況並且被外界稱讚可與中國的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修繕一新,重新開館,並且迎來首批千餘名遊客。
闊別3年多的這個博物館首次和遊人見面,觸屏式講解機、手動感應電子書、幻影成像3D動畫等,“聲、電、光”的現代科技運用,對祖先們採礦的情景還原更加真實,同時使遊客參與性更強,為節日的黃石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下一步,一個占地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礦冶遺址公園將會全面展現礦冶文明。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核心區周邊,將陸續建設民俗文化村、礦山遺址公園等配套景點,用發掘出土的冶煉爐、冶煉爐渣等實物來“還原”古代冶銅的過程,以此詮釋古銅礦遺址的科學性和重要性。大冶也將以遺址為中心,全力把銅綠山打造成5A級景區。 3年內,大冶古礦冶遺址將再次衝擊‘世遺’。
2012年11月17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啟動第二輪發掘

2011年6月16日,從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管委會獲悉,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有望在今年啟動第二輪考古發掘,一些謎團有望揭開。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首輪考古發掘,於1973年至1979年進行,出土了銅斧、銅錛、木鏟、木槌、木轆轤、船形木斗等重要文物。湖北省省文物局擬於2011年至2015年,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展開第二輪考古發掘,此前,此計畫已獲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
第二輪發現
2013年11月10日,在中國礦冶考古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學術研討會上,傳出一條重要訊息:銅綠山在夏朝早期就開始開採了,並不是商朝早期。這顛覆了40年來傳統學術觀點。
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樹祥自2012年6月以來,帶領小分隊,在銅綠山及周邊地區實地考古了1年半的時間。他從採礦方式、井巷支護技術、採礦工具、地層及陶器分期、科技手段分析及測年數據等5個方面,重新考證了銅綠山的開採年代。
在諸多證據中,最新從銅綠山古代露天采場出土的兩件籃紋陶器,只在全國考古界已公認的“三房灣文化”中出現,包括籃紋陶器在內的“三房灣文化”遺物,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測定,距今4600至3880年。而那個時期,屬中國夏朝早期。夏朝早期,比商朝早期早500年左右。
陳樹祥認為,銅綠山的始采年代應該是夏朝早期,而不是商朝早期。銅綠山的始采年代與江西瑞昌銅嶺的始采年代差不多。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殷瑋璋認為,重新考證銅綠山的始采年代具有重大意義,銅綠山的始采年代可以重新推定到夏朝早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