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課名。清代關稅之一。清制,凡京城所需銅鉛,例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辦運解京,其運送銅斤之水腳銀,由崇文門、天津關、臨清關等關征解。
凡各關徵收稅銀均有定額,其額有正額及贏餘,其應徵銅斤水腳銀,各關亦有定額。如光緒時,崇文門關、天津關、臨清關額徵銅斤水腳銀各七千六百九十二兩餘,閩海關額徵銅斤水腳銀七千兩等。按定製,各關正額及贏餘定數,倘有虧短,按分數分別議處,所虧銀兩著該關監督勒限賠補。其額定之銅斤水腳銀俱歸正額一體解部,若有虧缺,亦按虧短正額例處理。
稅課名。清代關稅之一。清制,凡京城所需銅鉛,例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辦運解京,其運送銅斤之水腳銀,由崇文門、天津關、臨清關等關征解。
稅課名。清代關稅之一。清制,凡京城所需銅鉛,例由雲南、貴州、四川等省辦運解京,其運送銅斤之水腳銀,由崇文門、天津關、臨清關等關征解。...
銅斤腳價清代長蘆鹽稅之一。康熙時令鹽差買銅,抽收腳價,大多從中私取規費,稱為銅斤考察。雍正時改隨引地,按年收取,謂之銅斤水腳。道光二十九年(1849)並...
銅斤河工,清代山東鹽稅之一。雍正三年(1725)定每引收運司捐河工及銅斤腳價銀三分九厘、紅扒票每張收運同捐銅斤腳價銀九厘,以備河工等費用。後改為按引...
銅本錢,銅政名,採辦京銅所付成本。清代每年照例自雲南採辦所需銅斤,歲撥銅本錢一百萬兩。自嘉慶二十年(1815)起,每年減撥銀四萬兩,至道光十七年(1837),奏準...
龍江關稅銀四萬六千八百三十八兩、銅斤水腳銀一萬零七百六十九兩有奇,贏餘銀五萬五千兩;蕪湖關稅銀五萬五千五百三十兩、銅斤水腳銀一萬四千六百一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