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概況
銅匠溝河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區西偏南部,區治西,歡喜鄉境內。該河發源於市郊區歡喜鄉王和尚嶺東北側谷地。沿谷蜿蜒北流至周家屯,折向東北流。該河在牌路屯東側分成兩條支流,並排東流2千米後匯合,又折向東南流,沿途流經孤家子、山咀、西下窪子、河南等屯,在下窪子屯東南側,東經126°25',北緯43°47'處與六大家子河匯合,於六大家子屯東注入溫德河。銅匠溝河全長15.1千米。
水文特徵
銅匠溝河道平均坡降5.2‰,多年平均流量0.5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53.5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斷流,多年平均流速1.1米/秒,最大流速1.9米/秒,安全泄量12立方米/秒,流域面積36平方千米,可灌溉近百公頃水田和菜田。
所屬水系
銅匠溝河屬松花江水系,是松花江二級支流。松花江發源於中朝邊境的長白山天池。東經128°04′,北緯42°00′。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注入黑龍江,全長1972千米,流域面積54.7萬平方千米。較大支流有嫩江、整龍河、飲馬河、牡丹江、呼蘭河等,占中國江河第六位,是吉林省主要河流。
流域概況
地質地貌
地質
銅匠溝河流域內地質屬沿河谷條帶新生第四紀地層,為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崗岩。
地貌
銅匠溝發源地海拔305米,與歡喜鄉王和尚嶺屯相對高度為0米。出境海拔196米,與歡喜鄉下窪子屯相對高度4米。沿河兩岸群山起伏,嶺高海拔290~490米。銅匠溝河床寬15~25米,河谷寬0.1~2千米,水深0.1~0.45米,上遊河底為礫石底,下游沙石底。
土壤
銅匠溝河流域在上面覆蓋一層較厚的砂、礫、黃土狀粘土等沉積物,山地土壤為灰棕壤,沿谷條帶為沖積土、白漿土。在上面覆蓋一層較厚的砂、礫、黃土狀粘土等沉積物,山地土壤為灰棕壤,沿谷條帶為沖積土、白漿土。
氣候特點
銅匠溝河流域無霜期130天左右。
植被特徵
銅匠溝河左岸中下游植被較好,多被柞樹所覆蓋,下游樹種較雜。主要樹種有松、榆、楊、柳等混交林,為西郊林場採伐區。
經濟文化
名稱來歷
曾名“騷達溝河”,因名稱不雅,於1987年吉林省江河系更名、命名時,根據該河流經歡喜鄉銅匠村,河以村名,故名銅匠溝河。
經濟
銅匠溝河河流內產泥鰍、鯽、鯰魚等小河魚。此外還有一定藥用價值的蟾酥(癲蛤蟆)、水蛭(螞黃)。
遺址
銅匠溝河流域具有考古價值的平頂山遺址和騷達溝古墓群均為該河中游。兩處遺址相距約1千米,平頂山遺址曾被發掘出石棺墓數座,有石刀、石斧、石鑄等隨葬品,騷達溝古墓群先後挖掘出30座石棺墓,有石器、陶器、玉製品等隨葬品,均屬西團山文化遺址,196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生活
銅匠溝河右岸分布著下窪子,銅匠兩個村,7個自然屯,800餘戶,2400多人。土地肥沃,以旱田為主,兼種水稻、蔬菜。
橋樑涵洞
銅匠溝河上築有大型公路橋一座,鐵路橋一座,均位於下窪子屯南1千米處。沿河有鄉道連結各村屯,該河隸屬郊區水利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