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人民政府

銅仁市人民政府

銅仁市人民政府是銅仁市的行政管理部門。

銅仁市位於貴州高原東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南,北接重慶,是連線中原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這裡地處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東南邊緣,集山巒、溶洞、溫泉、石林等風光於一體,峰巒疊翠,山水相連,風景名勝多達40多處。除了著名的梵淨山,還有世所罕見的九龍洞,絕壁疊嶂的烏江山峽,碧波蕩漾的錦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仁市人民政府
  • 外文名:Tongren City People's Government
  • 區域:貴州銅仁市
  • 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
  • 總人口:427.2萬人
  • 民族:32個,漢、侗、土家、苗、仡佬等
  • 官網:http://www.tongren.gov.cn/
歷史沿革,政府領導,行政區劃,自然資源,

歷史沿革

銅仁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20世紀80年代,銅仁境內多處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0年6月,文物普查時,在松桃縣木樹鄉電站東虎渡口,採集到磨光石斧、夾砂紅陶片及夾砂灰陶片,經貴州省博物館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1年6月,在銅仁市漾頭區杜家園調查文物時,採集到若干夾砂紅陶、灰砂灰陶殘片。同時,在馬岩鄉的岩董,也採集到磨光石器殘片及少量夾砂紅陶片,經貴州省博物館鑑定,此兩處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一系列的新石器文化遺址的重大發現證明,在四、五千年前,銅仁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了。
銅仁市人民政府
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岩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定“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於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於由此而設定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廢烏羅府,其大部併入銅仁府。銅仁由此得名。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併入銅仁府(治所今銅仁市);民國2年(1913年)改銅仁府為銅仁縣(治所今銅仁市);同時,改思南府為思南縣,改石阡府為石阡縣,改松桃直隸廳為松桃縣。另外,恢復原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改名江口縣,安化縣改名德江縣,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吏目駐地設沿河縣,以原銅仁府省溪吏目設省溪縣(今萬山特區)。玉屏縣、印江縣建置不變。民國3年(1914年)以原銅仁縣正大營縣丞駐地設正大營分縣,隸屬松桃縣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駐地設四十八溪(今甘龍口)分縣,隸屬松桃縣兼管。民國24年(公元1935年)6月,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核准,在貴州省建立11個行政督察區。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思南,轄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阡等縣,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桃、玉屏、省溪等縣。民國25年(1936年)1月,正大營分縣併入銅仁縣,甘龍口分縣併入松桃縣。同年3月,全省縮編為8個督察區,第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桃、玉屏、石阡、省溪、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後坪(治所今沿河縣後坪鄉)11縣。民國26年(1937年)11月,督察區重新設定,德江、後坪2縣劃屬第五督察區(治所今遵義市),其餘9縣隸屬第一督察區(治所今鎮遠縣)。民國30年(1941年)撤省溪縣,轄地分別併入銅仁、玉屏2縣;撒後坪縣,轄地分別併入沿河、務川2縣。民國3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設6個行政督察區。第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縣。至此,銅仁地區建置基本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銅仁地區於1950年1月12日全境解放,當年設銅仁專區,專員公署駐銅仁縣,轄銅仁、玉屏、松桃、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縣。1956年9月撤消松桃縣,設立松桃苗族自治縣。1958年12月撤銷玉屏、江口二縣,併入銅仁縣。1961年8月恢復玉屏、江口兩縣。1966年12月設立萬山特區,1968年9月撤銷,1970年8月恢復萬山特區。
1979年1月撤消銅仁地區革命委員會,正式設立銅仁地區行政公署(筒稱行署),作為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機構的現行建制。至此開始,行署駐銅仁縣,下轄銅仁縣、江口縣、印江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沿河縣、玉屏縣、松桃苗族自治縣、萬山特區,共8縣l自治縣l特區,此後縣級建制變動情況有:1983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玉屏縣建立玉屏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6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沿河縣,設立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印江縣,設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7年8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銅仁縣,設立銅仁市,原行政區域不變。鄉級建制變動情況有:1984年1月將人民公社改為鄉,通過建鄉建鎮調整,全區鄉級行政區劃分60個區,10個區級鎮。區(鎮)下轄369個鄉,21個鄉級鎮、4個民族鄉。1987年新建民族鄉79個,鄉級建制為60個區,10個區級鎮,區(鎮)下轄315個鄉、22個鄉級鎮,83個民族鄉。1991年全區通過“建並撒”並報經省人民政府批覆,自此開始建置為39個鄉、56個民族鄉、69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下發國函〔2011〕131號檔案,批覆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銅仁市轄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碧江區、萬山區。

政府領導

市長:陳少榮
常務副市長:張明
查穎冬(掛職2年),
段曉東(掛職1年),
秘書長:羅洪祥

行政區劃

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接壤,跨黔北山地和黔東低山丘陵地,一般海拔800米以下,武陵山綿亘中部,主峰梵淨山隆起於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最高海拔2572米。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總人口427.2萬人,有漢、侗、土家、苗等民族。轄碧江、萬山區,江口、石阡、思南、德江、玉屏、印江、松桃、沿河8縣。下設169個鄉鎮(含辦事處),175個居委會、2699個村委會。市政府駐碧江區花果山中路8號。
銅仁市人民政府

自然資源

銅仁市處於武陵山脈西段,由於地質地貌複雜,地勢起伏較大,地下與地面組成物質均呈紛繁多樣的特點。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著肥沃的土地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充裕的水資源和生機勃發的生物資源。
一、土地資源
全市擁有土地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在總面積中有耕地4658.89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25.87%;果桑、茶葉等園地105.29平方千米,占0.58%;林地8211.19平方千米,占45.61%;牧草地1906.52平方千米,占10.59%;其它農用地1095.55平方千米;占6.08%;建設用地603.34平方千米,占3.35%(其中:居民及工礦用地539.76平方千米,交通用地44.84平方千米,水利設施用地18.73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21.55平方千米,占1.23%;未利用土地1200.67平方千米(未含灘涂面積),占6.67%。耕地主要分布於河谷階地、低山河谷,低山丘陵或剝夷面、低中山山腳、山腰及山谷盆地和斷陷盆地等地面。從土地利用的分布狀況來看,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較大,可以實行林、果藥、茶、桑、畜等綜合開發。特別是1965.12平方千米天然草地,是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天然優勢。抓好非耕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而且可以大大改善農業生產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成為全市經濟的增長點。
二、礦產資源
銅仁市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藏豐富,已發現與不同程度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9種,其中金屬礦產有:汞、錳、金、銀、鎢、錫、銅、鐵、鉛、鋅、釩、鉬、鉑、鎳、鎂、鈮鉭、碲、硒、錮、鎵、鍺、鈷,共22種;能源礦產有:煤、鈾、地下熱水,共3種;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白雲石、重晶石、方解石、矽石、螢石、石煤、長石、磷、硫鐵、碧玉石、花崗岩、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石棉、紫袍玉帶石、輝綠岩、脈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頁岩、板岩、砂岩、水泥用粗面岩、建設用砂、含鉀頁岩、毒砂、陶瓷用高嶺土、磚瓦用粘土、砷、水泥用粘土,共32種;水氣礦產有:地下水、礦泉水,共2種。汞礦和錳礦儲量最為豐富,是境內馳名中外、最具特色的優勢礦產。汞礦主要分布於萬山區、碧江區、松桃等縣(區)。錳礦集中分布於松桃、碧江等縣(區),已探明的儲量達3700萬噸,預計遠景儲量超過1億噸,僅探明儲量則位居全國第三位。此外,儲量較大的還有:煤礦,主要分布於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縣,已探明С+D+Ε級儲量達3億噸。鐵礦,主要分布於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縣,已探明的儲量共達7249萬噸。磷礦,主要分布於松桃、碧江、沿河等縣(區),總儲量為400萬噸。地下熱水,主要分布在石阡境內,總流量為58.45~62.4升/秒。含鉀頁岩,主要分布於碧江區、萬山區,總儲量在億萬噸以上。硫鐵礦,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儲量共達22873萬噸。
三、水資源
境內降水充沛,地表河流密度高,地下補給基流多,全市年均徑流總量達128億立方米左右(其中地表徑流量為95.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為32.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671立方米,居全省首位。此外,過境客水非常豐富,每年徑流量高達328億立方米左右,為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由於境內森林茂密,地表覆蓋好,流水清澈,含沙量低,絕大部分水源若在輕度污染情況下,一般均能稀析自淨。在水能方面,由於各條河流的河源地勢較高,河流比降大,水力資源好,全市擁有水能理論蘊藏量93.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能量39.97萬千瓦,占理論值的42.6%。如果加上烏江幹流梯級水力資源,境內的水能理論蘊藏量則高達203.74萬千瓦,可開發量高達584.3千瓦。人均可開發值達430瓦,均超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四、生物資源
銅仁市由於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地形地貌適宜,為多種生物的共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境內植物資源主要有森林、草叢、藥用植物、農作物品種和果樹品種植物5大類;動物資源主要有畜禽品種、水生動物、野生動物3大類。
1. 在植物資源方面
一是森林資源。共有樹種627種,分屬89科,283屬,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薪炭林、防護林、竹林、特用林所占比重較小。在森林樹種中有不少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其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珙桐、紫薇;列為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鐘萼木、連香樹、鵝掌揪;列為三級重點保護的有穗花杉、金杉槭、厚朴、凹葉厚朴、花櫚木、楠木、白辛樹、麗江鐵杉、華鐵杉、萇苞鐵杉等。珍稀樹種大多數集中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二是草種資源。境內天然牧草大體可分為6大類,總計160種,即禾木科牧草類74種,豆科牧草類16種,雜草類38種,水生青科類3種,飼樹類4種,飼用藤灌木類25種。三是藥材品種資源。境內有藥用植物500種以上,已考察準確的高等藥作植物有100科,227屬,413種。其中有清熱解毒植物藥96種;止咳、祛痰、平喘植物藥44種;止血植物藥43種;驅風除濕、舒筋活血植物藥60種;補中益氣,散寒解表植物藥33種;其他功能的植物藥95種。此外,在省內外都暢銷的民間常用植物藥有珠子參、雪裡見、蛇蓮、八爪金龍、穿心蓮,以及小櫱屬、十大功勞屬植物等。產量較大的植物藥有莫茱萸、杜仲、厚補、黃柏、五倍子、金銀花、瓜萎、射干、半夏、天麻等。境內大型真菌也很豐富,蘊藏有33科、77屬、151種。其中竹黃、靈芝、茯苓、烏勃等21種可作藥用。含抗癌物質或有抗癌作用的有采絨草蓋菌、菱紅菇等12種。還有香菇、木耳、松乳菇等30種,是城鄉居民廣為喜愛的美味山珍。四是農作植物品種資源。栽培植物主要有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其他經濟作物和蔬菜,總計812個地方品種,其中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以及薯類、麥類、豆類、雜糧等594個品種;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11個品種。其他經濟作物主要有菸草、青麻、向日葵、茶葉、蠶桑等53個品種;蔬菜主要有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甘藍類、鱗莖類、水生菜類、瓜類、野生菜類等13類,154個品種。五是果樹品種資源,境內栽培水果主要有柑橘、橙、柚、桃、李、梨、杏、柿、棗、蘋果、葡萄、板栗、枇杷等。境 內各山區還盛產獼猴桃、刺梨、紅籽、八月瓜等多種營養豐富的野生果品。近年來,人工栽培獼猴逐漸普及。
2.在動物資源方面
一是畜、禽品種資源。家畜以豬、牛、羊、狗為主,也有少量馬、驢、兔等飼養。家禽以雞、鴨為主,也有少量的鵝、鴿飼養。近年來,開始有人注重山雞、藍孔雀等野禽、珍禽飼養。二是水生動物資源。境內水生動物以魚類最廣,共有5目16科93種,種屬最多的有鋰科、鮑科、鰭科。近年來,開始了人工繁殖鱔魚。除魚類外,還有兩棲動物大鯢、青蛙等;有爬行動物鱉、龜等;有軟體動物蚌、螺等;有節肢動物日本沼蝦、秀麗白蝦等。大鯢被稱為世界“山水之珍”,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本區是主要產區,境內各縣均有分布,以梵淨山及其周圍最多。鱉又名“甲魚”、“團魚”,是高級滋補動物,肉質鮮嫩清香,其甲可人藥,主治陰虛、癆熱不蒸、症聚積等症,境內各溪河、塘庫和沼澤等水域均有,是鱉的豐產區。三是野生動物資源。境內共有各類野生動物大約400餘種,其中獸類動物約60餘種,有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黔金絲猴、黑葉猴;有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熊猴、紅面猴;有列為國家三類保護動物的林麝、毛冠鹿和穿山甲。黔金猴又叫灰金絲猴、自肩仰鼻猴,在世界上僅分布於本市梵淨山,是非常珍貴的瀕危物種;黑葉猴主要分布於本市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兩棲動物分屬2目8種11屬,大約40餘種,珍稀兩棲動物除大鯢外還有尾斑瘰螈、大綠蛙、合征姬蛙、棘指角蟾等4種。爬行動物分屬3目8科23屬,約50餘種,其中蛇目有32種,毒蛇有7種,有較高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13種。境內鳥類動物分屬16目35科約200餘種,其中留鳥類、夏候鳥類等繁殖鳥約占65%,冬候鳥類、旅鳥類等非繁殖鳥約占35%,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有鴛鴦、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和紅腹錦雞等4種。鴛鴦通常在北方繁殖,然而境內梵淨山亦有鴛鴦繁殖,更顯現出銅仁市自然環境的特殊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