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銀達鄉轄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7—8℃,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零下28℃,全年無霜期145天。全鄉範圍內適宜小麥、玉米、瓜類、棉花、甜菜、酒花、各類蔬菜、豆類等10大類52個品種的種植。轄區水資源豐富,有魏家灣、
花園、
月牙灣、三屋海子、四清壩、
陳家壩、陸家壩等9個大型蓄水庫,庫容達到1200萬立方米。境內有北大河、
清水河兩條河流,北大河依轄區南界流經銀達村、蒲上溝村、譚家堡村,清水河自中部魏家灣發源,流經佘新村、銀達村、拐壩橋村、譚家堡村、楊洪村、妥家溝村,年流量500萬立方米,常年不斷流,依河兩岸有約8500畝濕地。農業灌溉用水以轄區內水庫蓄水和地下水為主,屬肅州區典型的井河混灌區。
特色產業
銀達鄉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為重點,進一步培育狀大奶牛、肉雞、蔬菜、制種、食用菌等優勢產業,使農業產業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在奶牛產業上。積極回響肅州區發展奶牛產業的號召,把奶牛養殖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依託區內乳製品加工企業積極引導扶持農戶發展奶牛產業。通過科技培訓,政策推動,內抓繁育,外抓調引,不斷加大奶牛產業發展速度。目前全鄉奶牛存欄達到3485頭,奶牛飼養戶649戶,奶牛專業戶279戶,年產鮮奶3000多噸。建成佘新10組、11組、拐壩8組、銀達11組、楊洪8組,妥家溝1組等6個100頭小區,建成銀達、拐壩400頭基地村2個,建成佘新、譚家堡、楊洪、妥家溝、兩山口300頭基地村5個。僅此一項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600元,成為近年來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在肉雞產業上。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依靠科技調結構,依託龍頭企業興肉雞,立足規模養殖促發展,集中攻堅全力突破,使肉雞產業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鄉肉雞飼養量達到166萬隻,其中出欄121萬隻,存欄45萬隻,向“草原興發”出售82萬隻,全鄉建成50萬隻肉雞養殖基地村一個(妥安溝),10萬隻以上養殖基地村2個(楊洪、銀達),3萬隻以上養殖基地村4個,(譚家堡、明沙窩、佘新、拐壩橋),肉雞增收總額達到66萬元,人均增收40元。
在蔬菜產業上。根據該鄉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按照建設萬畝蔬菜基地的目標,以擴大高產優質蔬菜品種和提高日光溫室管理水平為主,突出溫室蔬菜高效立體種植和大陸蔬菜三個重點。在溫室蔬菜上,積極推廣無公害蔬菜,以發展優質、特色蔬菜為重點,積極推廣新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在大陸蔬菜上,以反季節蔬菜和提早上市為突破口,擴大移動式小拱棚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大田蔬菜面積,增加秋菜複種面積。2004年蔬菜面積達到12945畝,比上年增加2902畝,落實移動式小拱棚蔬菜1200畝,秋菜複種5210畝,全鄉蔬菜產業收入達到1451萬元,人均增收86元。
在制種產業上。以穩定玉米制種、擴大蔬菜制種,增加花卉、林果制種為主線,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田間管理,努力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進一步規範制種企業來該鄉制種的準入制度和生產契約。2004年,該鄉制種面積達到8885畝,其中糧食制種1180畝,經濟作物制種7705畝,來自製種產業的純收入達到173萬元,人均增收98元,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在食用菌產業上。進一步加強了食用菌栽培的宣傳引導及技術服務工作,2004年,全鄉共落實食用菌種植戶57戶,74棚,建成兩山口村二組連片20棚的示範小區,狠抓各類食用菌新品種的引進,示範,推廣工作,篩選抗逆性強,商品性好,深受種菇戶喜歡的銀豐2號、2796等新品種,解決了以前菇棚不能同品種、重茬種植的局限性。
經濟發展
2004年,銀達鄉全鄉經濟總收入達到4.02 億元,比2003年增長11.6%,(其中,農業收入1.11億元,比上年增長6%,二三產業收入2.92億元,比上年增長13.7%),爭取各類資金377萬元,建設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2個,完成鄉財政收入406萬元,占任務的100%。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58元,達到4316元,比2003年增長7.9%。
組織建設
銀達鄉鄉黨委下設了2個黨總支,1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816 名,其中正式黨員787名,預備黨員29名。女黨員104名,占黨員總數的12.7 % ;黨員中45歲以下的 329名,占42.1%,45—60歲的229名,占 29.3%,60歲以上的224名,占 28.6%;大專以上文化程度68名,占8.7%,高中、中專的197名,占 25.2%;國中文化程度的276名,占35.3%;國小文化程度的241名,占 30.8 %。
村支部、村委會班子36名成員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幹部29名,女幹部5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8名,高中、中專文化程度12名。全鄉45歲以下的村組幹部96人,取得綠證的87人。286名無職務黨員廣泛開展了“設崗定責”活動,已有225名黨員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崗位。確定致富帶頭人79名,43人被發展為入黨積極分子。建立蔬菜加工,溫室制種,奶牛養殖,酒花生產、清水河旅遊開發等“雙培雙帶”工程示範基地 6個,示範區14 個,示範點32個。
近年來銀達鄉先後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文化先進單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明星鄉鎮”、“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單位”、“全省財政收入百強鄉”、全國“服務基層、服務農民先進基層文化單位”等榮譽稱號。
社會各業
康居工程
目前,銀達鄉全鄉共有磚混結構房屋262戶,占總戶數的6.4%,磚木結構房屋725戶,占總戶的16%,磚木土結構房屋2637戶,占總戶數的56%,土木結構的房屋916戶,占總戶數的20%,自95年以來,全鄉共翻建新建房屋847戶,占總戶數的18%,全鄉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2004年,按照設計新穎、樣式有別、功能配套、實用美觀的要求,實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質量標準、統一修建施工、統一工程驗收,建成市級康居工程示範點一個,32戶,建成區級示範點9個,52戶。
生態環境
銀達鄉鄉上每年抓住“三春”有利時機,以荒灘造林、綠色通道、千米防護林工程建設為重點,廣泛宣傳、全民動員,重點對明沙窩村、兩山口村、楊洪村、妥家溝村、新添墩農場等地進行植樹造林,使下片四村生態環境逐步得以改善。與此同時,全面啟動了佘新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工作,完成了佘新村易地搬遷項目的實施方案和佘新村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規劃,並經省發改委批准立項,為小康示範村的全面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農業基礎
目前銀達鄉全鄉有魏家灣、花園、月牙灣、三屋海子、四清壩、陳家壩、陸家壩等9個大型蓄水庫, 米“U”型渠道, 眼機井。2004年全面完成了銀達、佘新兩村的中低產田改造工程,襯砌“U”型渠道8.4公里,改造維修舊井33眼,整修鋪墊機耕路5公里,栽植農田防護林425畝,使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
集鎮
在對集鎮建設進行全面規劃的同時,2004年,在鄉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僅用100天時間就建起了投資208萬元,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集辦公、會議為一體的鄉政府綜合辦公樓。徹底改變了過去辦公室破爛,對外形象差的現狀,同時投資80萬元的信用社辦公營業樓也已建成投入使用,拓寬集鎮區內道路0.5公里,平整硬化集貿市場近1000平方米,使集鎮的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
教育
銀達鄉全鄉有四年制初級中學一所,六年制國小9所,共有82個教學班,學生2506名,其中中學生1051人,小學生1455人。教師161人,教師隊伍中學歷合格率95%,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6人。1994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1990年,中學校址進行整體搬遷,投資300萬元,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將原銀達中學、楊洪中學合併遷至集鎮西北端。2000年,又投資200萬元,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自1990年以來,新建改建明沙窩國小、妥家溝國小、兩山口國小、蒲上溝國小。建成銀達、蒲上溝、佘新、拐壩橋、妥家溝、明沙窩六所幼稚園。建成佘新、妥家溝兩所四星級國小。十所學校全部建成文明單位。2000--2002年,共投資21萬元,購電腦40 台,建成銀達中學、佘新國小微機室;其他8所國小,共投資近10萬元,配起教師辦公用機,並建成高標準多媒體教室,大大推進了中國小信息化的進程。2004年國小畢業生全科合格率達到98%,國中六科會考合格率達到95.2%,教育教學質量躍居全區前列。
計畫生育
銀達鄉鄉計畫生育網路健全,鄉計畫生育辦公室建起了高標準的視聽電教中心,鄉服務所達到標準化服務所,各村都建起了辦公室與服務室,廣泛為全鄉育齡人群開展各種免費服務。近年來,全鄉計畫生育率始終在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全鄉雙女結紮戶和獨生子女全部辦理了養老保險,37戶60歲以上的計畫生育戶全部落實了獎勵扶助政策。
文化
在五十年代初期,銀達鄉文化工作就因農民業餘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毛澤東在批閱典型材料時加注了按語,並受到國務院嘉獎。目前全鄉9個村全部建起文化站和農民業餘文化學校,94個村民小組全部建起文化室、籃球場,組組都有閱報欄、公示欄。建成銀達村等6個示範村文化室,楊洪村四組等23個示範組文化室,添置音響文化器材30000多件,鄉、村、組三級文化設施配套率達100%,全鄉人均擁有報刊量達0.7份,公共圖書3.6萬冊。湧現出了具有影響的家庭演唱隊136個。
自1995年以來,鄉藝術團自編地方戲21種160多部,創新傳統社火25種,民間曲藝11類,累計演出達到2000多場次。2000年11月,成立了銀達藝術服務公司,組織文藝骨幹自己創作,自編自演節目加工製作戲劇、舞蹈、社火道具300多件,服裝250套,用於出租出售,演出創收。代表作小隴劇《摔罐》曾榮獲全國十一屆“群星獎”戲劇類銀獎。
廣播、電視、通訊
全鄉“村村通”水平不斷提高,止2004年底,全鄉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200戶,入戶率達72%,程控電話入戶率達67%。全鄉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實現了同網同價,通電區域100%。全鄉組組通電話,電話擁有量占總農戶的65%,廣播、電視覆蓋100%,行動電話網路全鄉無盲區。
衛生
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健全了鄉村兩級醫療衛生網路,進一步完善了鄉村一體化管理制度,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及設施。衛生院設有內、外、婦、兒、中醫、針灸、理療等科室,擁有職工25人,其中退休職工9人,共下轄村衛生所8所。
道路
95年以後,農村道路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全長12公里的楊洪公路,於1997年、2001年分兩段建設,鋪築瀝青,2001年全線貫通。2002年,建成8公里的銀(銀達)上 (蒲上溝)譚(譚家堡)公路、2公里的佘新公路、3.2公里的兩山口公路和2公里的妥家溝公路,均為柏油路面,實現了全鄉柏油馬路村村通。86個村民小組居民點道路柏油化,鄉村公路50多公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路面寬闊平整,雨雪無阻。
資源優勢
環境優美,水資源十分豐富:有魏家灣、花園、月牙灣、三屋海子、四清壩、陳家壩、陸家壩等9個大型蓄水庫,北大河、清水河兩條河流。尤其是聞名遐邇的清水河兩岸風光旖旎,鳥叫蛙鳴,魚成塘,鴨成群,形成江南水鄉的自然風貌。沿岸休閒度假村鱗次櫛比,環境十分優雅,休閒、度假、旅遊者絡繹不絕。由區、鄉兩級聘請北京達沃斯顛峰旅遊規劃設計院以“大漠濕地生態公園”為主題對清水河進行了規劃設計,目前初步方案現已形成。05年,將對清水河旅遊資源進行全面開發,重點完成酒航路以西1公里的道路鋪築和景區通電通水工作。
土地肥沃:適宜小麥、玉米、瓜類、棉花、甜菜、酒花、各類蔬菜、豆類等10大類52個品種的農作物種植。
通訊及信息網路健全:全鄉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200戶,入戶率達72%,程控電話入戶率達67%。
交通網路發達:酒泉至航天城高等級公路縱貫全鄉,鄉村柏油公路四通八達,渠、路、林配套,村村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