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肅州區志

酒泉市肅州區志

《酒泉市肅州區志》是2009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酒泉市肅州區地方志纂委員會。

基本介紹

  • 書名:酒泉市肅州區志
  • 作者:酒泉市肅州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ISBN:9787807146537
  • 頁數:666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前言,目錄,

出版信息

作 者:酒泉市肅州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出 版 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ISBN:9787807146537
出版時間:2009-02-01
版 次:1
頁 數:666
裝 幀:精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肅州,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緩坡地帶,巍峨高峻的祁連雪峰屹立南緣,寬闊富饒的綠洲平原舒展腹地。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自漢代設郡、隋朝置州後,更以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而聞名遐邇。西涼國曾在這裡建都,諸多朝代以這裡為省州府之地,這裡是鎖鑰三秦、保衛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是通衢西域、連線歐亞大陸的橋樑,歷代中原王朝的使者經這裡前往西域,波斯、古印度等國商賈、學者經這裡到達長安、洛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傳播友誼和平的長廊。這裡孕育了燦爛的歷史文化,湧現過名垂青史的傑出人才,有治國安邦的文臣武將,有博通經文的碩儒名流,也有自然科學的名家,精英薈萃,各領風騷,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前言

盛世修志,志載盛世。肅州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二部志書一《肅州區志》經過廣大編纂人員5年多的辛勤努力,於近日出版印刷。這是40萬肅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肅州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的重大成果。
肅州,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緩坡地帶,巍峨高峻的祁連雪峰屹立南緣,寬闊富饒的綠洲平原舒展腹地。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自漢代設郡、隋朝置州後,更以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而聞名遐邇。西涼國曾在這裡建都,諸多朝代以這裡為省州府之地,這裡是鎖鑰三秦、保衛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是通衢西域、連線歐亞大陸的橋樑,歷代中原王朝的使者經這裡前往西域,波斯、古印度等國商賈、學者經這裡到達長安、洛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傳播友誼和平的長廊。這裡孕育了燦爛的歷史文化,湧現過名垂青史的傑出人才,有治國安邦的文臣武將,有博通經文的碩儒名流,也有自然科學的名家,精英薈萃,各領風騷,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勤勞、勇敢的肅州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使全區上下呈現出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
《肅煳區志》堅持以馬克思列寧i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承上啟下、繼承銣新的碌熙,以其全面系統、詳實可靠的資料.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實事求是地記述了1990年以來肅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軌跡,是一部反映肅州歷史與現狀的百科全書,也是國內外人士認識肅州、了解肅州最具權威性的史書。對繼承和弘揚肅州優秀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願40萬肅州人民以志為鑑,繼往開來,同心協力,奮發圖強,推動肅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把肅州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規模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普查
第四節 計畫生育
第二章 民族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三章 國土資源
第一節 國土資源分類
第二節 國土資源規劃
第三節 國土資源開發利用
第四節 國土資源管理
第五節 國土資源儲備
第六節 法規宣傳
第四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綜合管理
第二節 大氣環境保護
第三節 水環境保護
第四節 聲環境保護
第五節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
第六節 規範化管理
第五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節 綜合開發與兩西建設
第三節 種植業
第四節 林業
第五節 畜牧業
第六節 鄉鎮企業
第七節 農業機械
第八節 水利
第六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經濟綜述
第二節 行業分類
第三節 電力
第七章 商貿流通
第一節 商業經營
第二節 供銷合作商業
第三節 糧油貿易
第四節 飲食服務業
第八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管理
第二節 旅遊資源
第三節 旅遊商品
第四節 旅遊服務
第九章 交通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鐵路
第三節 民航
第十章 郵電通訊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有線通信
第三節 無線通信
第四節 網際網路
第十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鄉規劃
第二節 城鄉建設
第三節 城市管理
第十二章 財政稅務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國家稅收
第三節 地方稅收
第十三章 金融保險
第一節 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節 銀行
第三節 保險
第十四章 經濟管理
第一節 計畫
第二節 統計
第三節 審計
第四節 物價
第五節 質量技術監督
第六節 工商行政管理
第十五章 中國共產黨肅州區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重大決策
第三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四節 紀檢監察
第五節 綜合協調
第六節 組織工作
第七節 宣傳工作
第八節 統戰工作
第九節 政法
第十節 黨校
第十一節 機關黨建
第十六章 民主黨派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酒泉市委員會
第二節 中國民主同盟酒泉市委員會
第三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酒泉市委員會
第四節 中國民主促進會酒泉市委員會
第五節 中國農工民主黨酒泉市委員會
第六節 九三學社酒泉市委員會
第十七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總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五節 殘疾人聯合會
第十八章 肅州區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大機構
第二節 代表選舉
第三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節 人大常委會
第五節 主要工作
第六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十九章 肅州區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三節 法制建設
第四節 信訪工作
第五節 外事工作
第六節 機關事務管理
第二十章 政協肅州區委員會
第一節 政協機構
第二節 歷屆會議
第三節 主要工作
第二十一章 軍事
第一節 人民武裝部
第二節 駐軍
第三節 民兵
第四節 兵役工作
第五節 擁政愛民
第二十二章 公安
第一節 刑事偵查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交通管理
第四節 監所管理
第五節 消防
第六節 國內安全保衛
第二十三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瀆職侵權檢察
第三節 貪污賄賂檢察
第四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五節 監所檢察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二十四章 審判
第一節 刑事審判
第二節 民商事審判
第三節 行政審判
第四節 案件執行
第五節 審判監督及信訪接待
第二十五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普法
第二節 公證
第三節 律師事務
第四節 基層法律服務
第五節 人民調解
第六節 安置幫教
第七節 法律援助
第二十六章 民政
第一節 基層政權建設
第二節 社會救濟與社會福利
第三節 老年人權益保護
第四節 擁軍優屬
第五節 社會團體和婚姻登記
第六節 勘界與地名
第二十七章 勞動
第一節 體制改革
第二節 就業管理
第三節 社會保險
第四節 勞動管理
第五節 勞動保護
第六節 安全管理
第七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二十八章 人事
第一節 幹部管理
第二節 公務員制度
第三節 機構改革
第四節 職稱評聘
第五節 工資福利
第六節 人才交流開發
第二十九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體制
第二節 教學設施
第三節 電化教育
第四節 教師隊伍
第五節 教育經費
第六節 教育結構
第三十章 科技
第一節 科研成果
第二節 科技推廣
第三節 科技服務
第四節 科普活動
第五節 信息化建設
第六節 防震減災
第三十一章 衛生
第一節 體制改革
第二節 衛生隊伍
第三節 醫療機構
第四節 醫療技術
第五節 藥品管理
第六節 中醫藥
第七節 診所管理
第八節 衛生監督執法
第九節 疾病預防控制
第十節 婦幼保健
第十一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十二節 衛生城市創建
第三十二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學藝術
第二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三節 民眾文化
第四節 圖書管理
第五節 文物普查
第六節 文物管理
第七節 館藏概要
第八節 文物保護
第九節 重點文物簡介
第三十三章 民俗方言
第一節 民俗
第二節 方言諺語歇後語
第三十四章 廣播電影電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影
第三節 電視
第三十五章 檔案史志
第一節 檔案館建設
第二節 檔案管理
第三節 地方志編纂
第三十六章 體育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二節 民眾體育
第三節 競技體育
第四節 運動會
第三十七章 鄉鎮概況
第一節 城關鎮
第二節 總寨鎮
第三節 西洞鎮
第四節 清水鎮
第五節 金佛寺鎮
第六節 三墩鎮
第七節 上壩鎮
第八節 西峰鄉
第九節 銀達鄉
第十節 泉湖鄉
第十一節 果園鄉
第十二節 東洞鄉
第十三節 豐樂鄉
第十四節 紅山鄉
第十五節 屯升鄉
第十六節 下河清鄉
第十七節 鏵尖鄉
第十八節 臨水鄉
第十九節 懷茂鄉
第二十節 黃泥堡鄉
第三十八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簡介
第二節 人物表錄
附錄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